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关注六个要点
2018-07-15夏寅槐
文 夏寅槐
当前,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企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坚定发展信心,更好地投入创新创造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临安区工商业联合会日前专门开展了调研。在调研时发现,不少企业存在着“三不二失衡”现象,即创新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内生发展动能不足、实体经济供求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为此,应精准施策、化解挑战,聚焦以下六个要点,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力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致力“五化”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加快迈向中高端
调研中,笔者发现,曾引领全国、远销海内外的节能灯行业,目前面临困境,不少企业因“小、散、弱”、产品低端、无序竞争,导致难以为继、如履薄冰。电缆线缆行业和精细化工行业也从如雨后春笋、鼎盛发展到如今直线而下、夹缝求生,这些教训十分深刻。必须加快改变以往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致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新型发展体系,大力推动产业高新化、结构轻型化、产品高端化、工艺高级化、生产绿色化,实现制造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要坚定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坚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在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有效引领和带动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聚力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当代企业家要站在新起点,深刻思考“贸易战”的国际背景,切实认识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要在稳定并适当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的同时,高度重视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达到更好满足消费升级服务业全球化的竞争要求,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空间。突出技术创新,重在激励制度,推动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融入“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的大步伐之中,续写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倾力“两业”联动发展,加快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不甚理想,必须着力推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壁垒,优化服务业的制度环境。从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供应链入手,通过与工业互动、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完善财税、金融、土地政策支持体系,协调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共生关系,有效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落实人才引领作用,激发内生发展后劲
人才在振兴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以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外,地方要足够重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安得心”的激励制度建设,真正落实实体经济企业人才招引涉及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现实性政策措施的跟进和到位。建立鼓励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激励创造性劳动的制度。大幅度提高创造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完善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
着力发挥企业家作用,激发创新创造意愿
“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因素还是人。2016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现在的关键在于落实。也就是说,要真正从法律、行政、措施上充分肯定企业家的贡献,保护产权,重视法制,建立健全全面褒扬、超额激励成功企业家的长效机制,为培养有能力的企业家起到引领导向作用。当前,要特别重视引导和支持企业家摒弃模仿跟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聚焦技术研发,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改善供给质量和结构。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应根据实体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环保政策的协调性与“组合拳”,特别是增强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实体经济的靶向性功能作用。完善金融考核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降低企业用工、土地成本,以及由高房价带来的土地租赁、用能、物流成本。尤其要切实消除“玻璃门”“弹簧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当前实体经济负担过重、利润不高问题较为突出。要继续以减税降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针对实体经济“放水养鱼”政策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的同时,要尽快推出企业工资和社保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累进增值税抵扣政策,推进科研创新中小企业研发人员工资增值部分增值税抵扣政策。健全收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和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继续清理规范投资项目申报审批事项,简化民间投资上报流程和手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从而为重塑企业家精神和投资信心、提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愿和动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