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市国际化战略加快提升杭州的城市能级
2018-07-15张卫良
文 张卫良
城市能级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其通常反映一个城市所具有的资源集聚与配置的能力,也就是在特定区域、国家体系或世界范围内集中和扩散生产要素以及创造新的要素和产品(服务)的能力。城市能级越高,其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在当今世界,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城市格局也在逐渐调整与演变,有一些传统城市趋于衰落,而有一些新兴城市则在崛起。在全球范围内,城市能级是动态的和变化的。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首位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能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由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成长为位居全国前列的大都市。杭州城市能级的提升首先体现在城市综合排名之中,在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组织及网络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杭州已跻身G+级世界城市,2016年的国内排名是第10位,2017年则升至第8位。在城市空间规模方面,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市区面积最大的城市。2001年,杭州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其后,富阳和临安撤市建区,市区面积达到了8002.8平方公里。杭州城市人口也由当时的629.14万增加到2017年末的946.8万。在经济指标层面,2015年杭州GDP迈入了国内城市的“万亿元俱乐部”。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1314亿元,2017年增至12556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异军突起。2018年上半年,信息经济已经实现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4.7%,占GDP比重为25.0%。在航空、铁路、公路及其他交通方面,杭州的国际门户枢纽作用日益明显。至2017年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运营航空公司62家,国际航空公司25家,国际通航点43个,旅客吞吐量3557.0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8.95万吨,在全国前十大机场中,货邮吞吐量增速排名第一,旅客吞吐量增速排名第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杭州的海外人才流入数量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据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领英2018《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的统计,杭州自2013年至2017年海归人才流入一直趋于上升态势。在其他领域,杭州城市能级也有显著的提升,特别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迅速地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杭州城市能级的持续提升与城市国际化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2016年,中共杭州市委发布了《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完善了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顶层设计,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目标,其中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和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以及加快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八个方面清晰地概括了杭州的核心竞争力,也指明了杭州提升城市能级的方向。因此,坚持城市国际化战略,既有助于提升杭州的城市能级,也有助于提升杭州的核心竞争力。
对照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对照国内外标杆城市的能级水平,对照杭州要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的要求,杭州在经济发展质效、城市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特色街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居民素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与短板。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杭州需要坚持城市国际化战略,咬住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断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早日实现世界名城的目标。
首先,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干在实处谋新篇。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作为省会城市,要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谋划和推进城市建设,当好“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排头兵,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提供更多的杭州样本。杭州要结合浙江大湾区建设战略,落实深化“拥江发展”战略,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框架,加速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构建杭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大格局。要以《杭州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为准绳,以2022年举办亚运会为契机,迎接挑战,敢于担当,以一流的状态、勇立潮头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再树丰碑。
第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链,抢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数字经济是未来产业的制高点,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脑”工程。杭州要加快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成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策源地;推进数字化、产业化、城市化“三化融合”;提高在电子商务、物流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培育本土国际品牌,提升数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要助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建设,积极参与打造通向世界的“网上丝绸之路”;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链,推动智慧物流、会议会展,加强全球化的功能集聚,增强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第三,加强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国际门户枢纽的能力与作用。发达的交通体系是城市能级的直接反映,目前杭州的国际航线数量和城市通勤系统仍是明显的短板。城市能级的提升离不开空港建设,也离不开国际机场和通勤体系的构建。依据杭州城市的发展目标,杭州不仅需要增加主要国际城市的直达航线,而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该谋划第二机场的建设,以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在现有“铁路、公路和机场”大格局的基础上,杭州还需要充分挖掘城市基础设施的潜力,打造连接浙江大湾区都市区的通勤交通体系,以实现大都市区的有效连接,增加城市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从而发挥在浙江“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集聚基地。去年以来,全国20多个城市上演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也清楚地说明,人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保证。大量的专业化国际人才的集聚有利于活跃创新创业,也有利于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杭州海归人才流入虽然趋于上升态势,但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名校名院名所”集聚不够,顶尖领军型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专业化国际人才不足,这不仅制约了产业、文化教育和服务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城市能级的提升。杭州应该加快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引进更多的优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大力引进一大批掌握互联网技术、通晓国际组织和市场运行规则,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的专业化国际人才,从而提升杭州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继续加强中心城区的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提供国际品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在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生态宜居环境、市政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也是城市能级的一种体现。杭州现有中心市区和新建区域仍缺乏高品质的国际街区、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亟需规划、建设或更新改造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特色街区、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做到环境友好、交通友好、步行友好和管理友好,以人为本,适应城市居民和国际化人才的生活需求,真正发扬杭州倡导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以不断地改善生态宜居的环境,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