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工匠精神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2018-07-14刘文超
刘文超
摘 要: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如何在学生当中树立工匠精神意识,传承工匠精神内涵,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摆在我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工匠精神进高职校园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进校园;有效途径
一、研究背景与基本情况
1.工匠精神的提出。我国目前已跻身制造大国之列,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世界制造强国相继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强的制造战略,如美国的先进伙伴制造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我国也正在积极谋求转变,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向制造强国迈进。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转型压力十分巨大。要成为制造强国,说到底就是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而工匠精神则是这一进程的助推剂。
2.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提倡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由体量大到竞争力强的转型战略相符,与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开发与建设战略相符,也与当前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的需求相符。
3.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与职业院校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契合,同时还是大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实现职业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现状与问题
1.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为440万人,到2020年,该缺口将翻一番。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关乎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创新,因此国家要制定全面的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职业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与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主阵地。目前已有许多高职院校行动起来,深入开展与企业的交流,创新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所长,共同完成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2.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教育培养目标急功近利的问题,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1)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不健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技能教育,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无组织制度保障,无人员保障,没有形成相对立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2)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对职业素养的需求日趋迫切。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一般,有自卑心理。高职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容易出现怠慢、不自信等问题。由此可见帮助高职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已刻不容缓。
三、意见与建议
1.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高职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应将提升职业基本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1)借助工匠个性化制造、柔性化生产特点,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规划好职业生涯。(2)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社交能力与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2.建立科学的职业素养培训体系。(1)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依法依规出台培训大纲,健全管理体制,设计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出版一系列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教材,如《通用职业素养教材》《人文经典诵读》等。教师应发挥好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潜在功能,使学生从中受益。(3)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开展专兼职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双师型”、专业本领过硬、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感染作用,要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与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和落实工匠精神的能力得到加强。具备职业资格的专兼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与职业规划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充分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的角色优势,使其在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中贡献力量。
3.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校应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例如:在实习车间悬挂技能大师的事迹,校园内安放历代工匠的雕像,开展工匠精神的主题班会、报告、辩论等实践活动。要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完善学生的个人修养,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贴近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4.创新工匠精神弘扬模式。(1)树立学校工匠精神典型。对参加国家、省、市级别技能大赛并获奖的师生给予奖励,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2)邀请工匠进校园。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立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沟通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大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参考文献:
[1]水木然.“工匠精神”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有何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6(8).
[2]黄君宝.弘扬“工匠精神”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J].全国商情,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