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018-07-14赵铁柏
赵铁柏
摘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高校必须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任务的关键支点,把师德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關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
1.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归根到底取决于一流人才,这就要求传道者首先明道信道,高校应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弘扬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提供制度保障;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必须不忘育人初心,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师德建设工作的始终。
2.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先决条件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以“70后”“80后”居多的青年教师群体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分析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既要把握普遍规律,也要体现差异化的目标指向。本研究从思想政治特征、文化知识特征、职业生态特征、心理认知特征四个维度,构建青年教师特征指标体系。其中,思想政治特征包含政治面貌、政治理论素养两个二级指标,文化知识特征包含学历、专业、进修/深造意愿三个二级指标,职业生态特征包含职称、教学/科研能力、晋升/奖励机会三个二级指标,心理认知特征包含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两个二级指标。
A表示各指标的集合,A={Ai……Aj} ,其中Ai为一级指标,为二级指标。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法,运用AMOS得到一级指标思想政治特征、文化知识特征、职业生态特征、心理认知特征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69、0.81、0.89、0.72,总载荷3.11,由此得到相应权重分别为0.22、0.26、0.29、0.23。同理可知各二级指标权重。结果显示,职业生态特征、文化知识特征对师德表现影响更为显著。进修/深造意愿越强,师德表现越突出;教学/科研能力越强,师德表现越优秀,反之,师德存在的问题更突出。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制度体系
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对师德表现影响程度的分析,本研究提出,构建包含学习机制、宣传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在内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
1.学习机制
对于教师而言,师德教育应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构建学习教育机制就是使师德教育融入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不仅要学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德的具体内容和学习要求,要探索师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结合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职业发展诉求将师德教育的内容以更贴近青年教师需求的视角加以阐释和展示。
2.宣传机制
宣传旨在打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个人的提高确立榜样,并通过发挥师德楷模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构建宣传推广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青年群体对自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的偏好和使用习惯,构建开放多元、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
3.奖惩机制
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应获得重点培养机会,而师德表现欠佳甚至失范的青年教师要接受再教育、调整改进。只有将青年教师个体利益和发展与师德表现有机结合,师德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4.监督机制
构建监督保障机制就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组织监督、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多层级的监督网络,为师德监督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渠道,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监督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分析处理,确保师生的监督权利得到充分发挥。
四、总结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必须以把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为前提,将各项机制与新媒体策略结合,形成“制度+平台”联动的长效机制,使师德建设常态化、规范化的落实与推进。
参考文献:
[1]袁本芳,庄甲鹏.“五位一体”: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教师教育论坛,2016(5).
[2]史晶晶.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5(8).
[3]李明芳.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2).
[4]孔凡胜.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多维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