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2018-07-14单庚芝
单庚芝
摘 要: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创新宣传渠道、完善规章制度等途径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园安全;校园文化;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学校中的重要体现,并且为大学的综合发展提供了精神源泉。高校安全文化可以更好地增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激励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活力,并逐步实现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概述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是对安全方面的内容概括,也与教学、科研等高校重要职能息息相关,是开展其他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防患于未然,打好基础,提高警醒。通过建设的过程,将校园安全文化的规范、要求深入人心,使广大师生能够意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要能够实现有所学、有所用,将安全理论转化为具体实操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最终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校园氛围。
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校安全文化是学校在预防和减少校园灾害事故中逐渐建立的,其目的在于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及财产安全,确保校园集体利益不受侵犯。现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
1.法制意识淡薄。从近几年高校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和频率上可以发现,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校园安全事故可以得知,虽然我国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教育课程,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还十分淡薄。
2.教育方式不科学。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课堂、培训等理论层面。这种教育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操性,教育效果也不理想。
3.体制建设不完整。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安全制度不完备,相关经费不足。学校的保卫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及非专业性,比如,对学校相关的安全制度等工作不完全了解或没有完全落实。
三、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
1.加强安全教育。目前在高校中发生的大部分案件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因此要从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学校可以在开学初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利用班会或者结合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讲解,避免突击性和短期化的教育方式,应落实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形成长效機制。
2.创新宣传渠道。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宣传渠道已经打破传统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微信和微博是当下大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交流媒介,其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具有灵活机动、时效性强、反应迅速、反馈全面等特点,高校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新兴的交流平台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3.完善规章制度。安全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制度建设为前提,这既是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之前安全情况的实际总结。在开展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落实,并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保障。组织机构建设的目的在于搭起班子、明确要求、引入机制、落实责任。校园安全文化的推进,首先要有人去做,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综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在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和要求,并抓好监督和反馈。
2.人员队伍保障。人员队伍保障主要是指从管理层到具体执行人员的设置,过程中既需要有指导思想,又要有专业人员落实具体工作,包括学工处、保卫处、后勤物业等管理部门人员,还要配备高素质的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和信息员。另外,高校要制订各种预防机制和应急预案。
3.资金投入保障。在建设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时,专项资金投入是实现人力、物力投入的基础。除了基本的人员工资开支是专项资金的重要部分之外,各种维护和提升安全能力的专业设备也需要花费大笔资金进行采购,如监控设备、门禁系统、消防设施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因此,高校在做资金预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安全投入预算。
4.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合作。高校除了在校园内部制订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外,还应注重加强与公安、消防、工商等国家职能机构的合作,制订双边或多边协同作业机制,互通信息,加强校园安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多方面协同作战能力。
五、结语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成为平安、美丽、和谐、安宁校园的重要保障。在各方面的协同配合下,高校应加强教育安全意识培训,完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安全资金和设备投入,集合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期实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忠诚.高校校园安全危机成因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5(4).
[2]马晓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