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田西红柿病虫害防治

2018-07-14赵丽红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8期
关键词:病部悬浮剂细菌性

赵丽红

西红柿,俗称洋柿子,为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的果实。其色泽鲜红,营养丰富,既可作水果生食,又可烹调成鲜美菜肴,堪称菜中之果,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几年大田西红柿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给西红柿的品质、产量带来严重影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大田西红柿主要病害的防治介绍如下。

1 疫病

1.1 危害特点

发病适温为25~30 ℃。浇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通风不良时,发病率高。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可危害叶、茎和果实,以危害茎基部为主。若茎基部受害,呈暗绿色水渍状溢缩,秧苗萎蔫而枯死。叶片受害,先形成水渍状暗绿色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幼苗受害,多发生于嫩尖尖状。果实受害,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病斑,后病部皱缩软腐,表面出现白色霉状物。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一是轮作倒茬;二是苗床消毒。1m2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 g与细土10~15kg拌匀分别于播种前后撒施;三是药剂浸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2.2%普于力克水剂浸种30 min后催芽。

1.2.2 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6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任意一种喷雾。

2 细菌性斑疹病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

2.1 危害特点

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危害植株叶、茎、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mm,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般茎杆变黑。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实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用55℃温水浸种30 min,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h,或用5%盐酸浸种5~10 h,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 min。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催芽。

2.2.2 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或20%塞菌灵(龙可菌)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3 灰霉病

3.1 危害特点

发病适温12~20 ℃,高温条件下易发病。番茄发生灰霉病时,叶片和果实上均出现褐色病斑,病斑呈水渍状,严重时病部溃烂。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炳、花瓣、花萼和果梗。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并萌生絮状白色菌丝。

3.2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一要轮作,不宜连作;二要改善排灌水设施,做到能排能灌能滤,促使番茄发根良好,植株健壮。三要科学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氮肥;四要合理密植,防止荫蔽;五要及时、彻底清除销毁病株。

3.2.1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40%达科宁悬浮剂1000倍液与40%施佳乐,或口密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全株喷雾,注意定期交替轮换使用农药,以防病菌产生抗性。番茄果实已发病的,可用40%达科宁悬浮剂500倍液加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倍液,用海绵等涂抹病部,每隔3d喷1次,连续2~3次。

4 细菌性软腐病

4.1 危害特点

该病多从伤口处浸染,初侵时呈淡褐色软腐状,严重者造成茎杆表皮、髓部变褐腐烂。失水干缩,但上部茎、叶受害症状不明显,维管束受损伤不大;病害继续发展,病茎上部枝叶萎蔫、枯死。病部具有较明显的臭味。病害在棚室前部和棚膜滴水处发生较为严重。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细菌在没有水珠、植株没有伤口的情况下很难传播危害,因此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要从降低棚内湿度做起。覆盖地膜、使用滴灌、合理浇水,可以有效控制棚内湿度;早晨拉起草苫后,进行短时间的通风,可以将棚内高湿的空气排出,减少棚内结露;改善棚体结构、使用优质无滴薄膜等,可以减少棚膜滴水,对减少棚内病害发生作用明显。

4.2.2 化学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后,可以用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加50%琥胶巴酸铜(DT)200倍液,或47%加瑞农200倍液涂抹病部,结合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加47%加瑞皮6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

5 蚜虫

5.1 危害特点

多集中在叶子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变黄,叶面皱缩,还传播多种病毒病,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生长繁殖。

5.2 防治措施

5.2.1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枝病叶。

5.2.2 化学药剂防治:50%辟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叶面喷洒,或20%灭杀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腚虫脒乳油1500倍液叶面喷施。

猜你喜欢

病部悬浮剂细菌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