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五大病害的危害与防治
2018-07-14刘润平
刘润平
随着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番茄果实病害以成为当前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的重大问题,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菜农的收入减少,笔者提出了番茄五大病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蔬菜发展力度,蔬菜基地不断增多,面积增大,尤其是番茄面积增长幅度最快,技术推广加大,但是番茄的病虫害越来越多,现将危害番茄果实的五个常见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番茄脐腐病
又称蒂腐病、顶腐病。危害性大,影响果实收成。
1.1 危害症状:该病属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青果,初期幼果和青果脐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渐变成黑褐色。后期病斑凹陷,果实底部革质化,严重时病斑扩大,果实变红。
1.2 发病原因: 一是水分供应不均衡:由于干旱,植株输送到果实的水分被叶片夺取,甚至从果实内夺取水分,果实脐部首先因大量失水而引起组织坏死。二是土壤内钙素不足。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钙素,引起果脐周围细胞生理紊乱。氮肥过量,植株徒长,土层浅根系发育不良,土壤盐碱过重或伤根等,均可促使发病。
1.3 防治方法
1.3.1 选用优良品种:选种长春1号等果皮光滑、果型较尖的品种,提高抗病性能。抗病毒病的品种也抗脐腐病。
1.3.2 合理施肥:基肥施用腐熟农家肥,追肥N、P、K配合使用,开花初期可进行叶面追肥,喷施1%过磷酸钙溶液,或0.1%氯化钙溶液,每隔15天喷1次,连施3次,增加青果的含钙量,提高抗病能力。
1.3.3 合理浇水:定植期、开花坐果期各浇1次水,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生长势,合理控制浇水次数,保持土壤墒情。
2 番茄畸形果
2.1 危害症状 果实膨期出现低温易发病,果实呈桃形、瘤形、歪形、尖顶或凹顶、脐处果皮开裂、种子向外翻卷等畸形。
2.2 发病原因: 生理性病害,采收期越早病果率越高。一是低温影响:番茄花芽分化和发育期遇到8度以下的持续低温,果实易畸形。二是果实生长过程中养分供应不足,果实不同部位发育不均匀,出现畸形。
2.3 防治方法
2.3.1 选用优良品种:通常小果型品种比大果型品种发病轻,出现畸形果少。
2.3.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尤其是果实发育期要追施磷、钾肥。发现畸形花果及时摘除,以利于正常花果的发育。
2.3.3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激素:花朵使用2.4D时要掌握好浓度,不对未开的花朵喷药。幼苗徒长时,可喷65%比久(B9)可湿性粉剂2000毫克/千克加以控制,以培育壮苗。
3 番茄裂果病
番茄裂果后易感染多种病害或腐烂,降低产量和品质。
3.1 为害症状 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果皮和果肉发育不平衡易引起生理病害。根据裂果发生的部位和裂口形状分为一是放射状裂果。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状裂痕,裂口深。二是环状裂果。在果实肩部出现同心环的龟裂,裂口浅。三是条状裂果。在果顶部位呈不规则条状开裂。
3.2 发病原因: 一是高温强光照射使果皮老化,果皮和果肉膨大不均匀而造成裂果:二是土壤内钙素、硼含量不足易裂果。三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果皮的生长速度慢于果肉组织膨大,造成裂果。
3.3 防治方法
3.3.1 选择抗裂性强的品种:选用苏抗5号、中蔬4号、,中杂9号等果皮厚的中小型的抗裂性品种。
3.3.2 加强栽培管理:基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适当控制浇水次数,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夏季使用覆盖遮阳网,及时采收果实。
3.3.3 化学防治:喷洒0.1%硫酸锌溶液,或0.1%氯化钙溶液,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预防裂果。
4 番茄果实筋腐病,又称条腐病
4.1 危害症状:果实表皮的维管束部分变褐色,从果柄附近到落花的部分出现长黑褐色条纹。果实成熟之前出现筋腐,症状严重时,果实到成熟期也不着色而且坚硬。果实着色时,从外部可看出内部的褐变。
4.2 发病原因:肥料使用不当、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昼夜温差小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4.3 防治方法
4.3.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无限生长型、抗逆性强的厚皮抗病品种。
4.3.2 科学施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4.3.3 加强管理:一是适当浇水,如土壤湿度过大,形成板结,通透性不好,引起番茄根的损伤而易发该病。二是增强光照。每天揭帘子时,应注意清扫薄膜上的灰尘以提高透光率。三是适量通风,使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室内温度过高。
5 番茄绿背果
5.1 危害症状:果实成熟后,在果实肩部或果蒂附近残留绿色区或斑块,始终不变红,果实红绿相间,绿色区果肉较硬,果实味酸。
5.2 发病原由:一是氮肥使用量超标,引起番茄营养生长过旺,钾肥少、缺硼肥,发病严重。 二是温度不适、光照不足或过强、水分失调、营养失调也可发病。
5.3 防治方法
5.3.1 合理施肥:基肥用腐熟的有机肥,生产期适量追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尤其果实膨大期,喷施含钾和硼的复合微肥。
5.3.2 加强中耕除草,适时浇水,防止土壤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