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冲击下的中国声乐教育现状研究
2018-07-14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401520
王 丹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1520)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趋势下,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全球文化交流的频繁深入,很多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入造成了文化构成更加多元化,
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于是老师在进行声乐教育中,应该将外来文化中优秀的地方分离出来运用到民族声乐的教育过程中去进行优劣互补,让我国的民族声乐更好的迸发出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色彩。
一、多元文化背景冲击下的中国声乐教育现状
(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现如今,受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趋势的影响,文化呈现出更多偏向数字化、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对人们的审美观进行着不断地刷新。同时,人们的价值导向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变化着。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对音乐的审美取向也就越来多样化,这就导致对于声乐教育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许多音乐专业的高校或者包含音乐专业的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模式和手段上的改革,对一些相关的音乐领域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通过这样的积极改革为中国声乐的教育事业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和活力因子,改革成果也很显著。但是这些成果并不能视作改革的完全成功。对于声乐教育改革而言,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彻底的、不完整的,还需要对很多地方进行改进。就声乐理论而言,我国现在对声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只是简单的对一般声乐艺术现象进行求和从而推演出教学规律,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结果是很单一的、不够深入的。
(二)专业课程与文化知识不同步
关于声乐的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是比较简单的,并没有很复杂抽象难懂的部分,也使得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得简单,这样的特点令老师在实际对声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技巧进行培养,忽略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对于声乐知识的了解和文化只是涵养严重缺失,当需要将理论和技巧进行结合时显得很力不从心,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当学生们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进行赏析时,对作品中运用的声乐知识技巧和作品的创作背景、隐藏含义无法深刻理解感受。这样进行教育的长期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无法创、唱结合,将对声乐学习的进度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限制了学生的音乐发展空间。
(三)学生缺乏民族文化熏陶
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我国民族音乐自身存在的发展局限性,使得我国的声乐艺术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变得异常困难。自1919年以后中国艺术类院校院校受西方思想文化的严重影响,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一直受西方的音乐教学体系所制约,发展进程极其缓慢而坎坷。同时,也因为我国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奇特、没有完整理论体系支撑,很多对于声乐的教授方式都只能采用西方美声唱法教学,让我国独具魅力的民族唱法无法得以积极地传承。而很多的学校在进行声乐教育时也并不会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民族声乐作品模仿和作品赏析等相关知识的普及讲解,这就使的学生们机器缺乏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我国声乐教学发展可采取的有效办法
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教育发展,我们可以将其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进行有机结合,令音乐离开殿堂回归到自然中去,还原音乐本来最自由最简单的模式。
(一)认识母语在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作用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一首歌曲,《忐忑》这首歌曲是由著名的民族音乐歌唱家龚琳娜老师于2011年2月在背景新春晚会上演唱的。这首歌曲凭借其夸张多变的唱腔和演唱者丰富的表情,利用人类最初的发音“咿呀”结合我国语言特有的抑扬顿挫进行演唱,以笙、笛、提琴、扬琴等古典乐器进行伴奏,融合中国戏剧剧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戏剧音色。而正当我们都还沉醉于这首特殊音乐作品为我们带来的奇妙听觉享受时,演唱者龚琳娜老师却公布这首作品的创作作者是她的丈夫,德国人老罗。这在当时真的令我们非常吃惊。所以我们的传统声乐并不是不能被向全世界发扬的,我们应该明确的意识到我国母语特有的语言特点,将其充分的开发利用,让学生们了解其中的奥妙感受母语的魅力。
(二)明确方言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
声乐与其他的艺术不同,声乐的艺术形式并不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域也会有不同的语言韵味。中国声乐的发展就是由街头巷尾的吆喝转变而来的口口相传的民歌,其中的内容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所用的语言是当地人们所熟悉的方言,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语言上的差异。拿我国南方北方为界,依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性格特点,北方的大部分民歌都属于比较豪迈,比较棱角分明、咬字清晰的。而南方的很多民歌受南方人们吴侬软语的方言影响显得极其温婉细腻、音调辗转回肠。但是,方言在声乐学习中固然很重要可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将所有的方言都学会,但是我们要学习对不同方言音乐进行音调特点和咬字特性的辨别,通过听的过程猜测领悟这种演唱模式的特点,再加以模仿和分别。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学习,我们可以开设一些中国乐理课和民族声乐课,便于中国声乐的传承发展。
三、将声乐教育与现代化技术设备结合
由于很多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叫我国先进,关于辅助声乐教学方向的发明创造也比我国的多,于是我们可以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进,使其可以运用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教育中去。例如:可以利用相应的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们即兴创作歌曲或谱曲,当场进行表演,然后由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将欠缺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快速的制作出一首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利用先进灵敏的采声装置进行生活和大自然中美妙声音的采集保存,方便后期的制作使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VR技术,将音乐与画面结合,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与音乐结合的魅力。
通过对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的有效利用,令民族声乐并不只是留存于山歌和民谣的之间的平凡之物,而是也可以登上国际化大舞台的优秀音乐形式。将我们的民族声乐宣传出去,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将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将我们的文化底蕴积累下去。让热爱民族音乐的教育家不再孤单,让热爱民音乐的孩子不在孤单,让我们的民族音乐不在孤独。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也在逐步地向多元化的方向靠拢。如何在是世界艺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发挥我国民族声乐的自身特点,进行不断挑战和突破性的创造,成为所有声乐教育家需要共同考虑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国际多元化形式,对我国的声乐教育现状进行了个人角度上的讨论分析,提出了要想将民族声乐进行推广发展就一定要明确认识到我国母语和方言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高层次的声乐教育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令我国的声乐教育前景更加明朗化,最大力度减小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阻力,解决更多关于民族声乐传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