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铙钹演奏技术分析
2018-07-14胡志鹏承德市评剧团067000
胡志鹏 (承德市评剧团 067000)
一、引言
在音乐相关的演出之中,打击乐作为配乐的一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音效来营造特定氛围,与演出人员的技巧相配合,让剧目在特定场景下达到该有的表现效果,对突出剧目内容中不同人物的具体形象、深度刻画并凸显剧目主题、营造特定氛围带动观众情感作用上都有极大的作用。可以说一出京剧的好坏关键除了在于表演者的唱功高低,更同时在于铙钹等打击乐的效果上。
二、铙钹演奏的概述
1.铙钹的由来
铙钹是中国独有的传统乐器。其早期用于寺庙法会,是法会时的一种法器。原本铙钹中“铙”与“钹”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但随着时间推移,二者渐混而合一为之“铙钹”,这一称呼就沿用至今。现在多在管弦乐团中使用,多见于民乐演奏。
2.铙钹的形态特点
铙钹呈一对金属圆片状,中间则有凸起。两侧各有一条钹巾捆在中央位置。不同的铙钹具有不同的外形与尺寸,在我国的京剧乐团中,铙钹的直径可短达5公分,长达60公分。
3.铙钹演奏方法
演奏时由铙钹演奏者手拿铙钹的钹巾,将两片对击即可发声。这是较为常见的演奏方法,除此以外也有通过将其中一片平展地在架子上悬吊,由演奏者用鼓槌来进行敲击发声。
4.铙钹的演奏特点
有着不同外形和尺寸的铙钹,在击打时所对应的音调也有高低区别。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可以让铙钹演奏出不同的音效。手持击打时则通过演奏者以微妙的手法变化,悬吊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击打时的轻重变化来营造或宛如疾风雷鸣般的效果或流动潺潺的水声效果。
三、铙钹在京剧中的作用
铙钹是京剧打击乐中四种乐器中的一种,铙钹较之其他三种乐器,因其特殊的音色与技法多变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铙钹与各类打击乐配合过程中主要起了两大作用,一大作用是铙钹多用于演奏反拍,另一大作用则是铙钹的演奏位置多为锣鼓点提供了衔接点。
铙钹和其他三类打击乐共同配合实现了音效的营造和氛围的烘托作用。通过按固定的乐器点位置演奏得到的此起彼伏的乐器声与各项乐器灵活丰富的演奏方式与乐器音色,以和谐、完整而严密的搭配演奏出来的音效促进了对演员唱词与动作的连贯性,增强了表现力的丰富性,尤其对京剧之中的念白、衔接、连贯等手段有搭配作用,渲染并强化京剧剧目所需要的场景氛围,搭配人物动作使观众以观感、听感统一的方式更好理解剧目所要表达主题。可以说,如同修辞在文章中的增色作用,铙钹与其他乐器的搭配也为京剧增添了色彩感,这是管弦乐所不能及的特点。
四、铙钹演奏技术关键点和提升方式
1.演奏技术关键点
铙钹在演奏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保持一定正确的演奏姿势。即保持一定手持铙的手法、保持关节的正确弯曲以实现“掌背平、掌心空。两手皆同”的要点;保持身姿的端正以形成稳定的坐点、两脚的三角稳定形态。
熟悉演奏方法。即保证铙钹演奏时“怀中抱月”姿态的正确性后,还需要保障拍击发声时要按照一定运动轨迹、按反弹作用回复,而非不带灵性地乱拍导致音色、速度等发挥不好,影响演出效果。
熟练演奏技法。根据一些资料,铙钹的演奏技法分为用于“冷锤”的重击、轻击、沾边、闷击、搓击、揉击、颤击、捂音、捂搓这九种方法。演员根据对剧目的个人理解加以灵活使用这几种方法,来达到铙钹独特的演出效果。
2.提升方法
铙钹对演奏者技巧要求需要演奏者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实现。
需要勤学苦练和长期训练的积累。铙钹对演奏者从姿势、手法上都有要求,这是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的效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让其领会每种演奏方式的不同,烂熟于心,达到演奏的高境界、高层次。
需要铙钹演奏者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在铙钹演奏过程中,需要的是演奏者对演奏方式和节奏的把握,只有对乐理知识有一定整体的了解与基础知识储备(包括对其他三种打击乐的相关知识了解)才能较好地选择演奏方式进而呈现演奏效果。
需要演奏者虚心求教,并虚心学习他人的演奏。演奏者需要虚心求教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水平,需要观赏他人演奏过程中来发现新的创意点加以应用,不断发现演奏过程中的乐趣。
五、结语
综上,通过对铙钹起源、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简要概述以及对其在演出过程中所起到的与其他乐器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配合实现打击乐对剧目的效果营造等作用分析得到铙钹演奏技术对于一部京剧来说的重要性。根据分析总结得到铙钹在演奏姿势、演奏技巧、演奏技法这三方面所需要的水平要求,本文提出勤学苦练和长期训练的积累、铙钹演奏者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虚心求教这三种提升演奏技术的具体措施,旨在促进铙钹演奏者水平更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