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平凹写作说到底是在写自己

2018-07-13陈珂

时尚北京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炉山本手写

陈珂

贾平凹于一九七二年以偶然的机遇,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废都》、《白夜》、《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并以瑞典、意大利、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三十余种版本。曾获全国文学奖多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古炉》获得施耐庵长篇小说奖。2010年和2012年两度获得红楼梦文学奖。2013年,获得法国大使馆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带灯》获评“2013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老生》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今年,贾平凹出版了他的第16本长篇小说《山本》。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谈到贾平凹时说:“最近十年来,他大概平均以两年一部的速度推出一部长篇。不说同龄人,就是比他更加年富力强的人,能够有这样的产能就是不得了的事情。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他的作品基本在一个水准以上。近40年的时间跨度里面,维持在一个水准以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第二,他的16部作品没有重样的,这也很了不起。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他的作品不重样。”

潘凯雄说:“贾老师对文学—直保持着敬畏之心。虽然已经成名这么多年,在盛名之下他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很有名的作家,他在文字面前一直特别敬畏。举个例子,贾老师是手写,所以每次我拿到的稿子都是手写稿,很厚—本。《古炉》最长,67万字,手写,前后改了三遍,拿过来是四大本。《山本》也是。”

对于手写写作的过程,贾平凹说:“写《山本》第一遍初稿的时候,在很豪华的笔记本上来写;然后在一般的稿纸上进行抄改,完成第二遍的写作;之后,又从第一个字开始进行第三遍抄改。如果写十万字作品的话,经过我手其实起码已经写了三十.万字。《山本》大概有四十五万字左右,算下来我用手写的能有—百三十多万字。”

对于写作速度,贾平凹说:“别人说我是两年一部作品,其实不是两年,最少三年,《极花》发表时我已经写《山本》写了将近半年多,因为有些东西同时涌到心头,就在做《山本》的准备。”

贾平凹写的故事—直围绕着秦岭。初时他对秦岭的植物和动物感兴趣,后来改变写作内容是因为被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秦岭里那些各等人物的故事所诱惑。“写人更有意义,更能表达我所要写的对于现实的恐惧和对于生命的无奈。”他说。

他认为,从来的史书都不是简单地记录史事,都是在评论,将一种意义、一种思想通过历史表达出来,何况《山本》是小说。从历史到小说,它有个转换问题,凡是历史成为了_一种传说,这就是文学,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我”的存在。他说:“写作说到底,都是在写自己。你的能量,你的视野,你对天地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决定着作品的深浅和大小。”

他说:…我如何与历史的‘神遇而变化?这也是我所说:天人合一是哲学,天我合一是文学。中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都是由说书人讲的,经过一代一代说书人自己去翻讲,然后由某—人最后整理出来。对待任何历史,如果跳出来,站在高处看,放在历史长河里看,才有可能看得更清晰和准确。”

《时尚北京》:您是如何看待作家将历史素材转化为小说的创作过程?

贾平凹:我们经常讲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都是看到社会上的素材,才能写出文学作品。面对二三十年代的历史怎么转化成文学?历史转化成文学非常复杂,历史就是历史,文学就是文学,这个转化过程,当历史慢慢变成一种传说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是文学化的过程。所有记录历史的书,实际上都不仅仅写历史的事情,它都对历史做一种评判,它是把自己的一種想法、思想,通过历史呈现出来。文学理论上讲创造,任何小说都是创作出来的,它和原来的历史不一样,它就升华了,是经过我的心理作用以后发生的东西。所有小说都是这样写的,有他自己的想法以后转化成小说。

《时尚北京》:您近几年的书几乎都是两个字,《高兴》、《秦腔》、《老生》、《极花》、《古炉》、《浮躁》等,关于《山本》的书名,您是如何设计酝酿的?

贾平凹:这本书原来最早叫《秦岭志》,但后来觉得秦岭志和我以前写过的《秦腔》、《秦岭》,都是秦字打头,容易让人混淆起来,所以就决定不用“秦岭”两个字。给书起名与给人起名是一样的,有一个讲究。像给孩子起张口音就是最后一个字,上下嘴唇一碰打开,那是张口音。当时本来打算叫山记、山路、山事,后来干脆用“山本”。既然把书叫书本,有帐本、课本、绘本,为什么不能叫山本呢?就从这个角度上起了这个名。因为中国人认为书一旦写出来,它有它的生命,它有它的命运,所以期望这本书《山本》的命运能好一些。

《时尚北京》:您是如何做到在写作中—直保持激情的?

贾平凹:有人也问过我,你为什么不停地写?我从新时期文学就开始进入文坛,一直到现在,一直在写。一方面觉得有东西要写,作为作家来讲,老觉得写完这个作品以后不满足,最好的应该是下一个作品,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原因,自己涌动着好多东西想写,因为作家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容易打滑,写不动了,有时候跟社会脱钩,或者脑子死了,所以对于生活、对于社会,我经常讲一句话,一定有精灵警觉之心,始终要敏感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和这个社会不要隔断。

对于从事写作,永远要产生一种激动感,你才能不停地写,老对自己不满意。但是实际上一部一部写下来给自己压力也特别大,比如创作,创作里面最重要的是创造、创新,如果里面没有创造的东西,没有新的东西,等于没有写。但是要创造哪怕—本书,都特别难。不管创作多少,你要想办法和以前不一样,不能重复自己,也不能重复别人。这几部作品不光它的内容上,包括它的写法上,都有变,要不然显得毫无意义。

《时尚北京》:您如何认识作家个性化的创作过程?

贾平凹:如果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老考虑去迎合谁,肯定不是好作家。读者是作家的上级,观众是演员的在世父母。大家都这样谈。实际上你在创作过程中,你眼里只有你自己,不能有任何人。有任何人就写不成了。你把你自己真实表现出来,自然有人喜欢你,当然也有人不喜欢你,写东西是给一部分人写的,不可能给全民写。要为读者写,这是从大的讲,肯定我们为读者写,因为任何人都是读者。但是写作的时候你要把你自己写出来。

猜你喜欢

古炉山本手写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我与贾平凹的《古炉》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螳螂之夜
深度学习在手写汉字识别中的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