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8-07-13

北方作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缺席母亲节诗经

母亲节是一个洋节,属于舶来的,定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今年的母亲节为5月13日。

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孝文化的国度,对母亲孝道的叮咛不曾缺席,从《诗经》中可以找到,从“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从我们身边的家庭中可以找到,但就是没有设立一个“母亲节”。这大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的一面有关。相较而言,西方的文化是外向的,从电影中可以看到,父母辈和子女之间会把“我爱你”三个字经常挂在嘴边,但中国开放至今,在年轻的家庭里,两代人之间很少说“我爱你”,尽管这种爱真实地存在。

记得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明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其中有个场景: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此话由作者的娘转述,作者听了,两人都泣不成声。所谓嘘寒问暖,这是母爱的基本内容。常说严父慈母,此话不假。当然也有例外,在一些女主人较为强势的家庭,可能这两个角色是翻转的,但在大多数人的体验和记忆中,母亲是属于慈祥的一类。小时候犯了错,父亲的愤怒总是雷霆万钧,甚至不惜棍棒相加,而母亲是唱白脸的那个,把孩子护在怀里,从中斡旋调停。

西方有名谚语:“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可见母亲对子女的塑造是多么重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生物学角度说,孩子与母亲的联系确实要比父亲亲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先天的,而父亲更多是后天的潜移默化。那些缺失父爱的孩子,可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显得柔弱、陽刚气不足,但一个孩子若从小缺失母爱,则会从本质上变得孤独,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非常要强。但往往因为母爱的缺席,这种刚容易使自己折断,走一些弯路。

说了这么多母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影响,其实是想表达,这种恩养教育正是孩子往后反哺母爱的理由。《诗经》中说,“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找寻一株谖(萱)草,栽种在母亲居住的屋子的北面,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母氏劬劳”,理当赡养尽孝。所以,传统文学中,也以“萱堂”指代母亲。

不同于西方人在母亲节这天送康乃馨,如果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无疑该送的花是——萱草——它有根,根植于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土壤里。

猜你喜欢

缺席母亲节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Class in America
母亲节漫画一则
巧用《诗经》解难题
缺席的蝙蝠
当爱情缺席的时候
点亮母亲节
妈妈,我爱你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