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传福:从贫寒子弟到百亿富翁

2018-07-13一木

时代报告 2018年5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电池

一木

23年前,借了250万开始创业,最早做电池起家,有人称他“电池之王”。在事业巅峰的时候,他又转向了汽车界,有人称他“技术狂人”,有人叫他“山寨皇帝”,他让三洋、索尼等国际巨头感到恐惧。巴菲特曾投给他18亿,并称他为“真正的明星”。查理.芒格这样评价他:“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曾用一年时间身价暴涨百亿,成为中国首富,却又低调得像“技术工人”。他就是比亚迪创始人兼CEO——王传福。

在逆境中崛起

1966年2 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市无为县的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有5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少年时期的他是不幸的。13岁时父亲去世,15岁母亲去世,留给兄妹8个的只有4间茅草房。不得已,最小的妹妹只好送给亲戚抚养。

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即将初中毕业的王传福面临着继续求学的困难。就在他要辍学之际,大哥王传方用坚强的臂膀撑起了整个天空。父亲去世后时,王传方年仅18岁,从那时起他就扛起了家庭重担,中断学业开始工作赚钱,因此对读书有一种近乎信仰的执拗。“就是砸锅卖铁、卖掉房子也要供弟弟上学”。最后,在大哥的支持下,王传福含泪去了无为县二中。大嫂张菊秀是在母亲去世后,踏入了这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很幸运,张菊秀也全力支持王传福的求学路。

王传福从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生活费。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钱,嫂子又不舍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借钱,最后才筹得不到5元的散钱。

整个高中三年,王传福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学习上。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饿着肚子上课,动不动就头昏眼花,但是王传福并没有被穷困击垮,反而激起了强烈的斗志。他寒暑假都在学校里寄宿,痴迷到晚上点油灯看书,差点把被子烧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大学时,他选择的是冶金物理化学专业。“他的大学生活很清苦,”王传福当年的的辅导员刘迪回忆,“兄长王传方给了王传福莫大的帮助,自从考上大学之后,哥哥便从安徽老家来到长沙,做小生意资助王传福的学业。”

4年后,王传福又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他的人生命运从此改写。王传福的导师李国欣教授,是一位老先生,李教授不只是学问做的好,而且心胸也极为宽广。正是在李教授的指导下,王传福得到以学生身份主持“熔盐电解铝新型惰性阳极”课题的研究。要知道,那可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

可以说,王传福在研究院度过了三年的愉快时光,尤其跟着李教授打下的科研功底,让他受益一辈子。1990年硕士毕业后,24岁的王传福由于科研成绩突出,留在了有色金属研究院,并且很快就获得参与“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课题的机会,一举奠定了他在动力电池研究方面的权威地位。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26岁时王传福被破格提升为副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不幸的家庭背景,培养了他勤奋执着、不怕吃苦的精神。王传福出身贫寒,他的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却同时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都望其项背。

第一桶金

1993年,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了电池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当时,一部大哥大要卖两三万元,一块小小的电池也要上千元,这深深地触动着王传福。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王传福决定辞职,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当时家人都劝他不要冲动,下海经商万一失败了,公务员铁饭碗也要不回来了。王传福对要从事的事业充满希望。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

1995年2月,王传福向其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借款250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租了一处2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带着20多名员工生产可充电电池。刚成立的比亚迪待遇与现在不能相提并论,王传福能提供给员工的住宿条件只有打地铺。那时,他和兄嫂,和员工们一起十多个人一起睡通铺。冬天寒风萧瑟、吹打着破窗户呼呼作响。那时候王传福一天只睡四五小时,连女儿出生都未能出现在产房。

虽然比亚迪是一个新公司,王传福却喊出了要和索尼和三洋进口电池一争高低的口号。

实际上,创业的难度远远大于了王传福的想象,在当时日本电池排名第一,国内很多厂家买来电芯组装产品,但这样利润少,竞争力几乎为零。所以王传福决定依靠自己的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算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不久后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这势必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转移,王传福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一个绝佳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王传福去日本买设备,想做自主品牌的电池,结果对方不仅不卖给他,还说:“你们中国人做不好电池。”当时出国过海关,工作人员要求查看回程机票,好像中国人就要赖在国外不走似的,很伤自尊心。然而,到了日本,王传福发现自己根本买不起镍镉电池生产线,当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加上日本禁止出口,即便想买也买不到。技术出身的王传福突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买不到生产线,就自建”。

当时建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投入。王传福给大家算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他把国外先进的生产线进行分解,把大部分环节用人工代替,终于建成了一条以人为主、“人+夹具=机器手”的生产线。“世界电池大王”就是这样起步的。王传福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王传福的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场。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传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他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后来,在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等。

他从1995年生产大哥大使用的镍镉电池开始,到成为了电池行业的领导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当然,这期间还要“感谢”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电池价格暴跌带来的商机。因为这使得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飞利浦、松下等都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

不安现状 再创辉煌

因为电池行业的发展空间毕竟有限,雄心万丈的王传福2003年初决定介入汽车产业。王传福从电池行业赚取了第一桶金,而真正给他带来荣誉和光环的却是汽车。在进入汽车行业伊始,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汽车爱好者。比亚迪汽车总设计师廉玉波透露,有一次他曾问王传福:“你懂汽车吗?”王传福回答:“我喜欢车,我看了上百本关于汽车方面的书。”

毕竟做汽车可比做电池复杂多了,竞争更是巨大,当时不论是董事会还是投资者,都对王传福的“任性”决定感到震惊,甚至有基金经理扬言如果比亚迪转行做汽车,就会抛售比亚迪股票。 他尊重股东,但并不盲从投资人的声音。他准确地判断出未来的中国家庭对汽车的需求将会出现猛增,汽车行业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

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入主汽车业。结果,由于比亚迪的股票大量被抛售,市值在短短几天内蒸发了30多亿港元。但王传福不为所动。他相信技术、创新和比亚迪独特的全覆盖研发模式最终会取得成功。

其实,2003年刚涉足汽车行业的时候,王传福什么都没有,除了胆量。然而,这难不倒他,王传福使出了最笨的一招“有樣学样。”砸几千万买来国外的车,然后通过拆解一辆又一辆别人的车,逐渐掌握汽车制造相关技术。此后,又买回50多辆二手的丰田、宝马、大众等汽车,然后就是拆!拆!拆!拆完后就把所有的零件进行测量、分解、检测,“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改一改。”正是靠着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王传福造出第一款比亚迪汽车。

不过,等到第一款比亚迪轿车F3下线,却遭来大伙的一顿嘲笑。也是,F3就是一个万国版,“丰田花冠的前脸、飞度的尾部,威驰的腰线”。更有意思的是,不仅外观与丰田花冠如出一辙,部分零部件甚至还能与其通用。一句话,整个一个“山寨版”。不止如此,从F3, F6、到S6,王传福一直以“山寨”的形象出现。然而,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招惹任何专利诉讼,“虽然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只要涉及专利的,不仅全部做了修改,而且是一条条地改。”

不过,非专利技术组合、山寨版模仿之后就是真正的技术创新了。2007年,王传福一举在传统内燃机动力技术上取得了三项突破,“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缸内直喷,”比亚迪也顺势挤入民营汽车前3强。

由于在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就连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也被镇住了。2008年9月,巴菲特通过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入股比亚迪,交易价格为每股8港币,合计18亿元。那次投资也成为了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4年投资获利420%。

在完成早期技术积累后,2006年10月,横空出世的比亚迪F3轿车成为中国最畅销轿车,销量一度超过大众捷达和丰田卡罗拉等著名品牌。2005年至2010年,比亚迪连续5年实现100%的增长。2009年,F3销量更是达到44.84万辆,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车型,比亚迪汽车当年的净利润达38亿元。但是,由于F3外形酷似丰田花冠,比亚迪面临诸多质疑。

对于外界对比亚迪“模仿”的争议,王传福有着不惹事儿、不怕事儿的果敢:“日本当年造车也是学习美国福特,要赶超对手,模仿并不可耻,只要核心技术、核心专利不侵犯就行。”实际上,比亚迪早期车型多靠模仿起家,但同样因为物美价廉,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比亚迪,从三、四线城市打开市场,渐渐走过了在汽车行业的野蛮生长之路。

在经过早期高速发展后,王传福仍然时刻保持警醒。他也深知“模仿”只能领先一时,比亚迪不能一直做国外巨头的追随者。他痛定思痛,拨慢比亚迪发展进度表,从2011年起为比亚迪制定为期三年的针对性调整,将经销商从高峰期的2000多家精简至800家,推出了“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方案涵盖旗下全系车型,将比亚迪拨回到以产品和品质为主导的道路。

尽管许多人对王传福造车表示怀疑,但比亚迪推出的首款车型——比亚迪F3却拥有不俗的市场表现,第一年销售10万辆,为比亚迪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打响了第一枪。随后,比亚迪又相继推出了F3R、F6等车型,在汽车市场基本站稳了脚跟。

2016年,比亚迪实现营收1039.75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739.33亿元。在2017年底比亚迪成立23周年庆典上,王传福提出了比亚迪未来的中长期规划。他表示,在2025年左右,比亚迪要整体实现万亿元营收的规模。

如今,比亚迪市值将近1800亿,多年前王传福那些“痴人说梦”的想法已经全部一一兑现,虽然过程如忽上忽下的过山车,但最后成功了!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电池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图画捉迷藏
谁是侦探王?比亚迪全民找车行动火爆进行中
相机电池的保养
硬件修复大作战
王传福成胡润榜新首富
最佳市场表现奖 比亚迪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