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自己而活

2018-07-13姜涵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非议刘峰佛陀

姜涵

前段时间,2018年贺岁档推出了冯小刚导演的又一部力作——《芳华》。影片中的男主角叫刘峰,这名字拖长了音节念,便是——“雷又锋”,而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雷锋般的存在——大伙儿工具坏了找他修,脏活累活找他干,连猪跑了都找他去追……刘峰自己也一直都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螺丝钉精神”要求自己的。

我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提倡这种“螺丝钉精神”。所谓螺丝钉精神,就是在社会这架“机器”上,只要需要,无论将你“装配”到什么位置,你都能无怨无悔,安居乐业,用一句曾经很经典的话来诠释,就是“叫我干啥就干啥”。

实际上,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个性和特点,没有哪个人能做到“哪里播种哪里发芽”。所以那些甘为“螺丝钉”者,不少人都是勉为其難或者委曲求全。这些人要么真正具有牺牲精神,愿意牺牲个性成为大众所需的“万金油”,要么就是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追求“有口皆碑”。富于牺牲精神固然令人钦佩,而一味看重别人的评价就不值得称道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口味各异,所以他们的评价都会带有主观色彩,如果我们处处以别人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别说难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活活累死都有可能。只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方可活出自我,活得出色。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问他的师父:“我清扫寺院,有人批评我只知做杂活,不去念经修行;我若不清扫,又会有人批评我好吃懒做,连寺院都不扫——做和尚好难啊!”师父回问:“那你觉得你要怎么做呢?”小和尚说:“我要做佛陀,那就能合了天下人的心意。”师傅笑道:“即使当成佛陀亦有人指责,你又何必过于在意呢?”

这是一个充满了禅味的小故事,道理很让人受用。《逍遥游》中曾提到一位“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这个“定乎内外之分”很有嚼头,什么是“内”?什么是“外”?你心中的自我是“内”,别人眼中的你便是“外”,能界定“内外之分”并处理好二者关系方能活得洒脱,活出自我。

真正“定乎内外之分”的人我首推屈原,正因为他能够认清自我、坚守自我,才会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认定,才会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

但是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评价,置身于他人目光之外,又谈何容易?即便是那些已经颇有名气的人也会为外人对自己的说三道四而纠结。面对众人对其小说创作的种种非议,海明威一度十分为难,他晚年在巴黎湿冷的小旅馆中写作,写不下去时便会剥一个橘子,让汁水溅在炉子里,跃出蓝色的火焰。他凝视着、沉思着,徐徐地对自己说:“不碍事的,你以前是怎么写出来的,现在还怎么写,你只消写出最最真实的句子就行。”

是的,只要是“最最真实”的自己就行,休要理会别人的非议。如果可以选择人生的走向,我不愿仅仅做一个只知道顺遂他人意愿的“螺丝钉”,因为我不想仅仅为了收获他人的“口碑”而牺牲自己的个性。即使我无法做到如宋荣子、屈原那般超脱,我也更愿意做更真实、更具个性的自己。

清初画家八大山人有言:“个,个,无多,独大。”就是要有这样一种张扬自我的生命自信!我就是我,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凭什么只为别人的目光而活?

猜你喜欢

非议刘峰佛陀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三一重卡分批抢购惹“非议”
有些非议,你不必在意
到佛陀的国度旅游
“热心”市长为何遭非议?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
当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