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7-13应益华杨桂香
应益华 杨桂香
一、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迈入了新时期。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会计改革面临繁重而艰难的任务,需要一大批社会人才尤其是高端会计人才奉献聪明才智,会计人才对于国家人才体制的构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增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推动力。企业、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合作创新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方式。高校的最终使命是培育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出锐意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校变革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对于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拥有十分深重的意义。人才培养的成果是评估一所学校教学水准的基本依据,产学研协作创新是高校培育创新型精英的重要路径,对高等院校冲破本身成长的束缚,提高教学水准和人才培育成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校企协作创新为社会产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事业机构追求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开始向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创新化迈进。当下的会计教育培育出的学生不符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因为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企业对会计学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转变,新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对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许多变动,会计实践的日益深化,会计职能的逐步扩大、会计手段的逐渐前进,都对高校培养会计学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育出基础扎实、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高质量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实现地方高校会计学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匹配是目前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且现行的企业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的推动,这也表明了高等院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改革的必要性。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作为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有利方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随着我国会计学理论知识的更新变化以及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高要求,各地方高校也在不断地积极探究有用的会计学实践教学方式,极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提出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会计学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及应用型的会计学人才需求增加,越来越看重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可以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并能够参与企业管理,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因此,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其中“构建以企业为关键、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推广以高校教学为主、以校外实践为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我国高等院校要同广大企业、研究院所进行深入协作,踊跃推动协同创新,这是新发展阶段下提出的新要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知识时代背景下对跨组织合作创新的一种突破,将势必推动我国各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发展。
三、韶关学院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发展现状
韶关学院会计学专业以“培育出掌握经济、管理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操作和研究、教育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型专门性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会计、税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掌握会计要领与实务操作技巧,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为韶关本地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通过调研,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却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
韶关学院虽然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程、手工记账实训、ERP系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这些模拟类型课程一般是以教师引导或者教材模拟为主,与实际会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该学科的研究投入、人才培养与教学所占的比例不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学科教师把较多的精力都放在发表论文和开发科研项目,使得会计学实践教育模式和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具有落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便是花费很多的心力,短期内想要获得较理想的结果也比较困难。
(二)主要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韶关学院设立的实践教程一般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而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税收等教程的实习训练较少,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如忽略了税务操作实训,学生没有机会亲手填写申请税务登记报告书、纳税登记表等,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不仅仅要了解课本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处理实际问题。即便是针对操作层面,也多以虚拟的企业为主,如金蝶、用友等会计应用软件,其涵盖面及难度远低于现实企业,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会计学的理论是重点,但对于获得丰富的应用经验或实践能力还未得到重视。
2.强调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忽视培养其管理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管理会计发展比较迟滞,为企业成长提供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管理会计关键是在运用相关信息确定策略、实施方案、控制和评价经营活动,其定义和方式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通过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来促进现代公司机制的完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形成企业独立经营、自由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建设管理会计体制是适应会计科学发展的正确决策,是我国特色会计体制自我完善的具体表现,是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变革的关键所在。韶关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学关注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训练,譬如教学的一般方式为会计模拟实训,它是将会计业务处理作为教学重点,注重训练学生对会计相关信息的反应、运用能力。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其管理方面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假若现在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停滞在核算型业务处理方面,即使学生在学校中很好地完成了课程任务,其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满足不了企业的管理要求,所以现条件下的单一层面的教学形式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专业教学的目的应是让学生能够使用会计信息提高管理决策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知道一些会计基本概念,会处理基本会计业务就可以了,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忽略了新形势下的会计人员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账人员,会计人员将在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学院应该明确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注意学生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突出会计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并且从管理者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将会计信息运用于管理,提高学生把握和使用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
3.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层次不高
现存企业和高校对产学研合作重要性的了解不够,韶关学院对产学研合作形式的抉择上分析仍然不够深入,而且大多数企业经营比较注重短期利益。现在的高校不只是要培育人才和进行科研,还要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高校只有与企业互相合作才会了解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市场的要求,掌握学科发展的动态,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成效。企业和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缺少总体规划,高校培养出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与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不适应。虽然学院已经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加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但是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邀请教师到合作企业协助生产管理,或者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举办知识讲座,传授企业管理经验等。
4.现有的会计学专业协同创新形式单一
协同创新理念主要应用于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从外部来讲,协同创新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之间,为了达到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发展,各高校之间,在教师发展、资源互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努力的一种方式;从内部来讲,是为了达到学校各部门、专业领域的协同发展,各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整合课程体系,各专业共同分享知识与资源的一种方法。从韶关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形势看来,现阶段的协同创新存在很大的阻力,尽管协同创新理念在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环节中、教师理论教学中不断被提及、被强化。目前,韶关学院已经开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校内公共资源、基础课程共享等方面。以校企合作为例,韶关学院在会计专业的协同创新主要采用的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学生实习、企业家进课堂、学校教师对企业进行理论培训等方式,但是允许学生进行财务方面实习的企业极少,这是由于受到企业财务信息特殊性限制或者企业规模限制。这些都对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产生了阻力。而且一般本科院校与知名本科院校不同,高校学生众多、企业需求少且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在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活动中,一般本科院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使得企业对于一般本科大学进行协同创新的主动性较低,从而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项目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就很难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协同创新。
四、韶关学院构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这几个关键主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提供自身的资源,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中介等有单位的共同扶持下,一起参与到研究生产的协同创新活动,为社会输出高内涵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该模式对是高校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教学模式的进程逐渐加快,与此同时,高校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也在渐渐深化。因此,韶关学院应逐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强化产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1.以市场为导向开辟广泛的协作渠道,踊跃开展校企合作
韶关学院应该主动与地区内的企业进行协作与沟通,开拓出与企业结合的多种途径。校企协作的主体是企业,所以应把企业放在关键地位。但在我国,受到传统思维以及经济环境条件的影响,企业与高校协作的积极性较低,大部分企业的开放性还不够,在产学协同进程中仍然不够主动,所以在创建校企同盟的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要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主动地加入到整个产学协作的进程中来,更好地展现其主体地位。
2.增强企业与高校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的可靠性
由于企业和高校是两种本质属性不一样的组织,两边的态度和目标均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交流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产学合作的高效开展,企业和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在实际的协作过程中,高校在注重创新性的同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来赢得企业的支持。而企业应为大学的研究项目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认同大学的科研能力,并且在科研转化力上展现出主动性优势。因此,校企之间应该多交流、多包涵、多协助,从而使校企合作切实地发挥出整体优势。
(二)以协同创新为向导,修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的依据和执行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理论性强的专业不同,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教师参与外,还应该包含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企业财务经理等人士参与其中,听取有关专业人员建议。因为这些专业人士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培养方案学生实践部分的可行性。为了将协同创新的模式成为下一步高校需要推进的工作之一,应该将专业人士引入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使该模式的实施逐渐常态化。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培养目标应明确清晰,还应考虑国内外主流会计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培养出符合国内外标准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基于目前各种主流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譬如国内相关的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以及国际上的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USCPA(美国注册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各高校可参照这些职业资格考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或环节,更好地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培育出高质量的会计学人才。
(三)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
1.通过创新资源共享的平台,增强产学研的建设
政府、科技中介等单位是协同创新的不同主体互相交流与协作的桥梁,是创新环节的重要枢纽。因此,应积极构建中介机构与高校、研究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发挥政府、中介单位的桥梁作用;同时,创新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各主体各尽其责的多层次技术研究网络,创建第三方开放式服务平台,促进创新主体与要素市场密切结合,加快资源流动。
2.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
高校会计课程的实施是会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更好培养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我们要增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度。适应创新发展对会计学应用提出的需求,韶关学院应对课程教学和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变革,需要充分创建会计实务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动和协调机制,做到理论和实务密切联合,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与岗位相匹配;同时,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开展实训课程,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提高授课的效率,而且需要规范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提高老师和学生实践的主动性。
3.鼓励教师和企业“零距离接触”
激励教师走向市场,走向企业,走向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现共赢。在信息时代中,信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者,教师更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学习新的学识内容,进行继续教育,而产学研协作是大学教师对自我继续教育,补充新的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使教师补充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且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物质生产力,从而将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把企业作为师资培养基地,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更有竞争力的学生,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价值。
(四)顺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具备地方特色应用型会计人才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会计学人才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韶关学院可以结合韶关本地的地方优势,在会计学人才培育时注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以地方经济需求来定位专业方向和确定培养目标,密切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会计学教育,培育出可以解决地方问题的实用会计人员。通过充分利用地方相应的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因地制宜,从而培养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会计学人才。
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上,高校积极性很高,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成为了问题的关键。高校总是希望企业能够支持自身的科研项目,而忽略了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的问题。高校不仅要为企业输送会计学人才,还要帮助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提高经济效益,从中获得利益,从而吸引地方企业的参与。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应逐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企业更加注重长期技术能力的成长,从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协作,使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企业竞争力,带动行业升级。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韶关学院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有待修正、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不断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并且与本地企业多沟通,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循序渐进,才能培育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策略,以及顺应社会对变革会计学人才的需要,地方院校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高校应坚定不移地发挥人才优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进步的趋势,确定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宗旨,联合社会各方的力量,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与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共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输入科学技术和高素养的应用型会计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