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
2018-07-13于海燕
于海燕
事业单位是承担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及社会公益服务的单位,按照财政资金拨付不同可将事业单位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是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节约财政资金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单位财政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单位工作人员侵占财政资金的风险,保证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工作。
一、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形成节约财政资金的意识
由于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均由财政买单,加之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随意性,使多数事业单位养成盲目追求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购置设备讲究“高、大、上”等习惯。这种长期形成的资金管理意识促使个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存在抵触心理,认为事业单位不同于私人单位,经费来源可以随时向财政申请,无需通过细化预算、执行内控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未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收支情况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及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能够按照财政部门要求执行收支两条线、及时、足额上缴非税收入,并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及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使社会公益服务质量得到了有力提升。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在2017年以后需编制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但由于个别事业单位长期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对新准则要求未能给予必要的重视,造成编制的权责发生制报表严重失实,无法为外界提供准确、及时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及形象。
(三)预算管理薄弱
一是多数事业单位未在内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忽视预算管理在规范会计核算、控制经费支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事业单位领导未能带头督促事业单位各业务科室认真编制、细化预算项目,未能给予财务部门编制与执行预算管理工作必要的配合与支持,造成财务部门在收集的预算指标依据缺少可操作性,最终促使预算执行存在较大差异,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个别事业单位业务部门未能严格按照年初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进行支出,在执行预算中随意增加、调整预算金额与项目,在项目资金中列支办公经费、人员经费,未能做到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三是未能对预算执行进行考核,无法调动事业单位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控制指标形同虚设,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个别事业单位未能将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部上缴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往来款隐藏非税收入;个别事业单位将收取的房租收入未在法定账簿中核算,直接将收入作为“小金库”来源,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随意调节决算数字,使事业单位决算项目金额与账簿记录不符,不但违反《预算法》有关规定,也使事业单位决算公开数字缺少可信度。
(四)财政资金核算不规范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全面资金预算是指通过对事业单位资金拨付、支付等所有资金活动进行事前控制,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节约事业单位经费支出。二是资金核算方面。个别事业单位由于基本支出经费不足,而在项目支出中核算差旅费、办公费及车辆运行等基本支出费用,或通过虚列支出方式虚增当期支出规模,造成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质量下降。?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建议事业单位可比照企业化成本管理模式,对单位人员预算定额、经费定额、车辆定额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旨在发现事业单位在成本支出中变化趋势,并根据对趋势分析后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查阅,以此作为建议预算管理部门修改定额标准的依据,促使事业单位单位消耗定额更加合理,从支出源头抑制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浪费的行为,保证事业单位按照成本预算指标控制支出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事业单位应按照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当地财政部门出台的预算编制要求等规定,不断细化预算编制,合理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对人工经费实行定岗、定编、定额管理模式,办公经费也应针对不同级别及车辆数量编制预算指标。同时,由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对事业单位各业务科室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差异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将预算执行差异向领导汇报,并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部门业绩考核、领导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促使事业单位各业务处室严格执行预算指标,规范事业单位经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业务流程控制
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对本单位资金流动过程进行调研,在充分了解各资金流动过程的基础上,识别各资金流动过程的风险控制点,并针对不同资金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关制度,以此规范事业单位资金流动过程。例如,对于重大投资项目或资金规模达到一定金额的活动项目必须由集体进行决策方可执行,再如,对重大采购项目,在编制采购预算的同时,应由采购部门向事业单位决策层提出采购申请,在经过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及主管部门、财政局审批后方可组织采购活动。?
(四)提高事业单位预算与内控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初预算前,应充分对本单位下年度资金需求进行分析,对各业务科室提出的项目支出预算进行认真梳理,并要求其细化预算项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二是事业单位应强化预算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两条线管理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政府采购程序办理财政资金支出流程。强化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将取得的上级专项资金记入本单位收入账中,真实反映事业单位除本级财政部门拨款外的收入来源,在支出时不得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办公经费、人员经费,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三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支出授权审批、会计复核及内部审计等制度,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通过对支出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调研与论证、集体审批程序,降低财政资金风险,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总结
事业单位是承担社会公益服务的非盈利组织,其是否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仅关系着公益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是否能够统筹使用及提高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应认真梳理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观念、强化预算管理及考核等相应解决措施,以彻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公益事业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