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化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预算的绩效评价分析
2018-07-13田晓雷
田晓雷
引言
现阶段,对于预算绩效评价来说,是公立医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一些医院的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预算编制方法落后等,因此,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制定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对预算绩效执行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较高的执行效力,为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契机。
一、公立医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行业内部的竞争局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的市场压力与日俱增,而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更好地满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就必须要合理控制自身的收入和支出等情况,实现医院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保证公立医院市场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基于深化医改背景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有所增加,在新医改政策中,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必须要对预算管理方法进行贯彻和落实,可以确保医院合理规划可控资金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并避免由于资金问题而增加医院的经营负担。
对于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来说,可以将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预算计划越详细,预算计划的质量就越高,必须要提高预算计划的精细化程度,彰显其指导和实践的价值。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际执行时,可以避免在资金支出中出现浪费、流失等现象,实现医院资金的高效配置,确保较高的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而提高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通过预算管理在医院管理体制中的引入,在预算管理中,要求要将相关考核制度贯彻落实下去。然而现阶段,结合诸多医院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预算的指导性价值并不突出,而且在一些医院的管理中,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过于强调以往传统的成本控制。虽然成本管理在短期经营中可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契合,然而与医院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充分掌握医院全部经营活动。此外,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充分体现出来,其指导价值也尚未得以落实,在绩效考核管理中,以往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仍然占据着主导,与预算绩效考核管理的既定目标出现了较为悬殊的差异,不利于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医院在编制预算计划过程中,必须要积极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要遵守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编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明确医院各个部门归口管理的内容,不断细分交叉业务,并确定预算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对以往年度数据的测算、本年度收支预算进行分析,要充分考虑预算期战略目标,以此来进行预算计划书的编制。然而在实际上,在一些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中,部分医院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中,往往将上一年经营数据与本年度新增项目相加,对医院预算期内收支的规划较不合理,在归口管理方面,更是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
同时,在医院的预算计划中,过于注重院级预算收支,没有对非财务指标的预算编制给予高度重视,尚未明确科研项目、医疗科室等部门的收支预算,实际指导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基于此,造成预算计划的编制缺少弹性,没有贯彻落实好医院发展的规划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预算计划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性保障严重缺失。
(三)预算绩效评价执行不到位
一般来说,医院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与预算绩效跟踪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需要对预算执行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与医院绩效目标进行深入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要想确保医院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正常运行,相关单位必须要给予严格的监督,为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然而在实际上,某些医院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执行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点和空白点。第一,医院相关部门没有实时追踪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绩效评价与追踪监督过程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如果没有进行实时监督和追踪,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实施将会受到阻碍。第二,在预算执行方面,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难以保障,做好预算执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的首要条件,其信息支撑力度严重缺失,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也无法保障,预算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三、基于深化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预算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根据相关试行办法可以看出,要想将医院经济管理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实现医院公益性目标,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对于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来说,主要分为三级。对于一级指标,可以将医院预算绩效结果和过程等方面充分反映出来,其中,患者次均费用和服务效率等二级指标属于结果指标,并在上述二级指标下分设三级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也积极融入了平衡计分卡,然而其系统性严重不足。要想顺利实现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要从各个部门、科室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落实可操作性原则、可计量原则等评价指标设计原则,设计一、二、三个层级的指标体系。
其中,对于一级指标来说,主要是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也就是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对于二级指标来说,有效分解和细化了医院的战略目标,可以对某个部门、科室的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进行准确衡量和分析,比如在患者维度的考核指标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门诊患者满意度、药品比例等;对于三级指标来说,是各个部门、科室日常管理细化的工作指标,可以对一、二级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规范,确保各个科室评价较高的可比性,而且三级指标也要将差异化特征体现出来,确保评价指标较强的适用性。
(二)健全管理机制,规范预算绩效执行工作
医院要严格规范具体工作内容,将预算绩效执行工作进行有效落实。
第一,要积极构建预算绩效跟踪机制,严格监管预算绩效情况。基于控制论视角出发,可以实现由事后控制思想向事中控制的顺利转变,实时进行监督和反馈,旨在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效率的稳步提升。
第二,要提高预算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在预算绩效评价执行过程中,这可以为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运行提供强大保障。还要对相关基准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绩效标准,并从年度预算安排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好最为适宜的绩效指标数值。
第三,要加强医院预算绩效管理领导机制的构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不断进行细化,将工作权责范围进行明确。同时,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执行,要遵循单位相关制度,利用明确的工作流程来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实时追踪和监督,促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协调机制,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效率
在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绩效评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协调机制的构建,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水平的稳步提升。
1.要积极构建预算绩效评价协调机制。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各个部门要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协作,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发挥出自身的协调和带头作用,确保其他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其中,构建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医院整体运营状况调整到最优化状态,进而为预算绩效评价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要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信息平台,在平台上要增设信息共享功能,引导各个部门制定出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将资金使用和投入情况进行明确。而且还要注重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预算绩效目标。
(四)深化绩效目标管理,发挥绩效评价导向作用
医院要明确绩效目标,要与医院中长期规划目标相符合,并能够将医院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充分反映出来,并不断细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等绩效指标。并且还要构建全面、综合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医院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指标设计还要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之间较高的联系程度。
此外,对于评价结果的应用,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医院在对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时,要对社会效益、医疗服务以及办院方向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断调整医院预期的设定目标,集中整合预算绩效评价和医院发展战略,最终确保医院经营绩效的稳步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充分了解医院整体运营情况,并顺应复杂多变的医院内外部发展环境,将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