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街区理念下城市内河涌沿线地区提升模式研究

2018-07-13颜婷

中华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内河

颜婷

2016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广“街区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城市现状建成街区“大封闭,不开放”特点,造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割裂或缺失。本文在开放街区理念下,通过河涌沿线各类功能要素的组织利用,增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促进社区对河涌开放,提升内河涌沿线地区的通达性、连贯性、公共性。

一、城市内河涌沿线地区的建设现状及趋求

1.:滨水空间的发展与封闭社区的建设

依水而居、以水为财的特性,造就广州河涌沿线布局大量的封闭社区。对于与城市居民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城市内部河涌,由于城市发展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交通压力,河涌空间不断被压缩和私有化,河涌沿线往往成为城市的消极空间。以广州市海珠涌为例,近6公里的岸线除了晓港公园和极少量零碎的开敞空间外,其他空间大部分被封闭小区侵占,具体表现为河涌沿线多为犬牙交错的封闭小区,滨水界面仅仅保留有一条狭窄的步行通道,小区与滨水步道之间以围墙分隔。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内河涌难以发挥滨水空间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广州市海珠涌沿线封闭小区建设情况

2.:内河涌沿线地区规划提升的现有模式

目前,涉及河涌沿线地区整治提升的规划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河涌整治规划,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河涌整治规划主要针对河涌本身,考虑空间面较窄,忽略了河涌与周边地区的耦合关系,难以解决河涌地区社区活力、交通可达性等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强调符合相关规范和上层次规划的要求,一般根据水务部门提供资料落实蓝线,较少考虑河涌两侧建设。这两种规划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对河涌沿线地区各类功能要素空间需求的统筹考虑,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滨水空间的活动需求。

3.:开放街区理念下的新要求与新思路

2016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广“街区制”,强调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在开放街区理念下,探索社区开放与滨水地区的互利共生关系,通过对内河涌沿线各项功能要素的空间重组,实现城市滨水资源共享,促进城市滨水空间向社区内部延伸,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二、社区开放与滨水地区的互利共生关系

1.社区开放促进滨水发展

通过社区开放促进水岸空间扩张。开放社区将有效促进原有围蔽在社区内部的开敞空间向河涌沿线开放与融合,使得滨水绿带向社区内部扩散和渗透,实现河涌沿线由原来的线型通过式空间向节点停留式空间转变。

通过社区开放提升水岸交通可达性。便捷的步行系统是实现滨水交通可达性的必要条件,开放社区为滨水步行体系与社区内部步行体系的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过社区内部和滨水区域慢行系统的直接联系,河涌沿线地区将由封闭社区造成的消极空间转变为吸引人前往的积极空间。

通过社区开放丰富水岸功能界面。社区开敞空间、慢行交通与滨水区的融合为多样化亲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原有围绕城市道路组织的商业、文化活动将逐步转移到环境更优美的河涌沿线地区,形成功能丰富的滨水空间。

2.:滨水建设提质社区服务

通过水岸建设引导居民亲近自然。现状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往往将人与自然隔离,河网作为地区形成的地理基础,是人与自然连接的天然纽带,能使城市人更为直接地到达自然,引导健康生活习惯。:

通过水岸建设提供户外运动空间。健康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困扰城市人的关键,城市居民对于健康休闲和户外运动的需求向往与日俱增,滨水地区作为城市居民户外运动集聚场所的功能日益显现。

通过水岸建设传承地域特色。水岸空间场所不只是生活、生产功能的承载,更是城市居民精神的归宿,多样化的滨水活动将赋予滨水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特定的场所精神。

三、开放街区理念下的内河涌沿线地区要素重组及提升模式

1.要素分类及选择

内河涌沿线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从功能性分类来看,可以分为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类要素。其中生活要素是指与人日常活动紧密联系的功能要素,如便利店、健身场馆、餐饮等;生产要素是指与人工作活动相关的功能要素,如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创意产业园等;生态要素是指生态系统中所形成的自然要素,如滨水公园、河堤绿化、街头绿地等。在开放街区理念下,通过对上述各类功能要素进行空间重组,可有效提升内河涌沿线地区的通达性、连贯性、公共性。

2.要素全时化重组

构建全时功能组织,保障滨水区安全。社区开放后最急迫解决的问题是社区安全问题,从原本的封闭社区管理模式转向“24小时活力街区+楼宇安全管控”模式,在沿水和到达滨水的路径上运用全时功能组织的设计理念,将发生在不同时段内的生活、生产功能活动按照其空间位序的不同要求组织成整体,打造24小时活力街区,在空间使用互无影响的情况下实现看与被看,街道眼监督,降低犯罪风险。

3.:要素网络化重组

重塑社区路网系统,构建连续开放滨河路径。合理组织开放社区内部公共通道,有效建立社区内部与滨水区的慢行连接,形成多条通向河涌的“T”字型慢行道,构建联系河涌沿线与社区内部的慢行空间网络,改善原有封闭社区近水而不亲水的问题,使城市居民快捷地从其他区域到达滨水空间。强化河涌沿线生态功能,通过塑造连续的堤岸公园,引入具有亲水性的城市休闲活动场所,塑造丰富完善的城市休闲运动网络,结合购物、休息、饮食、观赏、儿童游戏等多种生活功能场所的植入,改变原有住区内部及河滨单纯的交通通行功能,激发邻里交往并活化社区内部街道空间。

4.要素外向化重组

建设外向型设施带,引导滨水活力再造。原有封闭社区的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社区内部或者靠外围道路一侧,在开放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沿河一线建筑底层空间,增加生活性商业服务功能,如精品零售、书吧等,引入生产性服务功能,包括城市创意文化、商务交流等,形成沿河涌的外向型设施共享带,打造多种功能集聚交融的河涌滨水空间。

5.:要素主题化重组

重塑场所记忆,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内河涌滨水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应充分挖掘滨水区的场所精神,留住这些时代记忆。通过对滨水区的停车空间、街头绿地、原有围墙等修补或引入码头、历史雕塑、记忆墙等各种小型服务场所,再现传统生活与行为方式,实现城市记忆的延续,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

四、结语

开放街区的建设将为内河涌沿线地区的整体提升提供契机,通过重新组织内河涌沿线及周边社区内部的生活、生产、生态等各项功能要素,将使内河涌沿线地区重新焕发活力。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内河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对共享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