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4.0背景下珠三角产业城镇更新模式初探

2018-07-13李哲林李建学周艺

中华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珠三角城镇工业

李哲林 李建学 周艺

工业4.0是基于技术发展,解决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足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个性化规模生产等需求的系统性战略方案。珠三角地区作为国内较先进的重要生产区域,如何与新技术结合,提升生产力,提高地区幸福指数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工业4.0与珠三角产业城镇结合的契合度,并对产业城镇更新改造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工业技术的发展与城镇形态的变化

1.前三次工业革命对城镇形态的影响

《马丘比丘宪章》“……(工业)技术惊人地影响着我们的城市以及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实践。”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及污染的产生,城镇的形态、规模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从最初的功能混合到功能分区;从摊大饼到卫星城。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进入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时代,各个专业分工更加细化,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出现了巨型都市及城市连绵带,城市的规模达到顶峰,并且进入组团式、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2.工业4.0特征及其对城镇影响设想

(1)工业4.0特征

工业4.0由德国提出,是利用优势,来应对产业由大量中小企业组成和劳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时又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个性化需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最主要的特点如下:

①产品参数化,使得产品可以准确地再现及精确地调整。

②信息网络化,使得参数化的产品可在极短时间内共享到不同的空间。

③生产自动化,使得生产可在任何时间段进行。

④运输智能化,更加有效地调配资源。

(2)工业4.0对城镇的影响设想

目前国内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已经具有比肩欧洲的生产力水平及城市化水平,城镇进行大规模扩张已不现实;土地资源的紧缺决定了企业在有限空间内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通过创新提升产品价值将成为主要手段。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人力价格的提升也决定了企业从增加劳动力数量转换为提升劳动力素质转变。从而城市的发展也从增加承载人的物质空间转换为留住高素质人才的优质空间转变,也即目前我国所提倡的关注城市存量土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图1 产业城镇更新意愿摸查(根据作者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二、珠三角产业镇特征、发展意愿及瓶颈

1.珠三角产业镇现时特征

珠三角各产业城镇,已形成明确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和差异化发展格局,产业格局鲜明;各城镇主要以民营中小微企业为主,用地权属较为复杂,园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阻碍,这也导致了各产业镇呈现“半城市化特征”表现为“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近年,在经济换挡以、海外需求不足及以低成本红利期结束的背景下,产业镇产业发展速度也进入换挡期。

2.珠三角产业镇更新发展的意愿摸查

通过对多个产业镇的政府访谈,得知在政府层面,逐步认识到产业仍是地区发展的动力,为了能使产业和地区保持竞争力。产业和城镇都应进行升级和更新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城镇政府都希望通过对城镇进行更新改造,来强化产业镇的生产及生活服务职能,增强城镇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基于已有产业基础,通过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产业根植性,强调制造业为本。

而企业、当地居民及员工方面,也普遍认为产业仍是专业镇保持竞争力与活力的根本。其同样倾向于强化产业根植性的前提下,进行城镇的更新发展,完善配套、整治环境,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综合性产业镇,从而吸引高端人才,来缓解目前产业升级所面临的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3.现时珠三角产业镇“更新发展”的瓶颈

从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现实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人才的技能较低。而制约高端人才落户的问题在于产业城镇的配套不足以及城镇环境较差。然而高端人才的缺乏又导致了产业城镇仅可发展低端产业,从而对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和对设施的需求不高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处于低势能区域的循环。

三、工业4.0产业模式在珠三角发展的契合度分析

1.工业4.0产业模式在珠三角发展的适合度分析

适合之处一,从集聚到分散。工业4.0以网络化为技术支撑,可实现设计端、生产端和销售端的分离。珠三角对网络化思维接受程度较高,有较多企业已将产业进行细分及分离式作业(如古镇的灯饰、乐从的家具、顺德美的等)。珠三角地区拥有较高的网络地域覆盖率,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设施保障。

适合之处二,从量产到个性化量产。工业4.0以规模化定制生产为目标,需要以智能生产端及柔性生产线为基础。珠三角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存在较大的可接收程度,较多企业愿意升级生产端。如尚品宅配,已从传统的定式量化生产模式向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模式转变。

适合之处三,从劳动密集到技术装备提升。企业需升级生产设备、构建可视化的设计平台及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与物理的融合。珠三角企业拥有较雄厚的产业资金,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提高及用工荒,企业愿意投入一次性成本来更新生产设施,以达到用机械人代替人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日益增高的生产需求。

2.工业4.0产业模式在珠三角发展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一,中高端人才的缺乏及分布不均。发展工业4.0,需要基础通用性和各行业专业性强的中高层次人才作为基础;而珠三角地区目前由于薪酬的差异及培养模式的原因,服务于产业的中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并且仅有的人才又相对集中于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型城市,而产业城镇较为缺乏。

不足之处二,服务设施的缺乏及布点不均衡。服务设施分成两类,一是服务于生产的商务、科研、检验、审批等设施;二是服务于生活的医疗、教育等设施。这两类设施的高等级或拥有较高技术力量的设施也是相对集中于个大特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主城区,周边地区分布较少,同样也使产业城镇更加不足。

四、珠三角产业城镇更新模式探索

1.基于工业4.0的产业城镇更新方式一

基于个性化、低污染、产品便于运输的产业,本次研究提出采用新技术,产业升级、就地改造的——产业城镇众创模式,其主要的规划内容有:

(1):产业门槛设定,对城镇内企业进行门类划分,同时设定门槛,选择以个性化定制的服务端或者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端,可通过产业升级达到门槛要求企业可保留,而达不到门槛的企业或者企业的生产部门则进行搬迁企业

(2):政策制定。制订就地更新企业整改及升级计划、拆迁补偿政策及长期优惠政策。

(3):空间布局规划。总体布局,提出工业社区的理念,并以其为基本单元增加商务、培训、展示、居住、绿地等服务功能。城镇风貌,对城镇建设、风貌及环境进行整治规划,配套后续保持行动计划。控制指标,根据新的城镇形态制订新的适用于当地的地方性规范,包括用地的混合属性、混合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及混合用地的建筑控制。

图2 传统的工业区布局模式

图3 基于工业社区理念的用地布局模式

2.基于工业4.0的产业城镇更新方式二

定式、污染较大、产品需特殊运输的产业,本次研究提出利用新技术,利用网络及自动化生产,进行全天候、无人化生产——园区2.0模式,其主要的规划内容有:

(1):产业门类选择。选择产业基础较好、附加值较高、适于进行自动化生产行业,进行技术升级,将生产端统一搬入园区内,进行生产。

(2):政策制定。制订企业升级计划、提供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对企业进行投资及补贴、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3):空间布局规划。总体布局,以传统工业区为基础,减少居住等生活设施的建设。而加强于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使生产与生活适当分离,而必要的生产人员通过方便的通勤和网络对园区进行管理。控制指标,根据新的城镇形态制订新的适用于工业4.0和所发展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如可根据工艺和生产的需求,适当提高工业地块的容积率,提高建筑密度,减少生活配套设施的要求等。

五、展望

本次研究基于珠三角产业城镇的特殊情况,结合工业4.0的特性,基于保持产业根植性对在珠三角地区采用工业4.0模式进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产业城镇进行更新改造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落脚于产业城镇的更新改造模式探讨。本研究仅为该课题的浅显探索,其后仍可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城镇发展现状及转型需求,提出不同区位、不同类型城镇更新改造的模式;以及在各个模式具体实施和控制的方法等领域可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猜你喜欢

珠三角城镇工业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人口与就业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珠三角,2012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