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旧区复兴与地区特色营造以中山市岐江河两岸(狮滘口桥至东明大桥)城市设计为例

2018-07-13穆青山

中华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滨水江河用地

穆青山

一、规划背景

岐江河为中山市的母亲河,一直以来,扮演着中山城乡交汇点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岐江河畔经过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中山市的重要景观轴之一。当前,随着中山主城区的不断发展建设,各项重大基础设施的落成,给岐江河两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沿线的城市设计,将有效指导岐江河沿岸片区的开发建设和改造,促进片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空间的复兴。

二、基地概况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狮滘口桥,东止于东明大桥,河段总长度约3.7公里,规划进深以现状河边线为参考,两侧约200米的地域,规划面积约148公顷。

在用地功能方面,规划区段岐江河南岸现存大量旧厂房用地,用地面积达48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也存在部分旧村庄用地和旧城镇用地,可改造潜力较大;在空间方面,滨水界面较为杂乱,缺乏系统梳理,水与城缺乏渗透和交融,南岸山体与水资源缺乏呼应和沟通。两岸建筑分布无序,缺少标志性空间;在交通方面,道路级配不成系统,滨水慢行步道部分缺失。

三、规划目标

依托中山城区历史、文化、生态,整合城市资源;复兴母亲河、美化母亲河;拓展城市空间,营造城市幸福感,打造出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山市新城市名片。

具体定位为:

1.历史、文化、生态、游憩廊道叠加而成的城市特色风貌带。

2.复合防洪排涝、旅游航运、商务服务、文化休闲于一体,具有南国水乡特色的现代滨水景观带。

3.中心城区的景观轴线和功能轴线,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

总体鸟瞰图

四、总体构思

1.一链三区多节点

规划以水为脉,以绿为络,以建筑为细胞,形成“一链三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链”指的是沿河打造的城市滨水空间和亲水活动空间相结合的、贯穿各景观节点与开放空间的景观链。“三区”是这链条上的3段不同主题的各具特点的沿江景观区。“多节点”则是根据其具体情况实现不同的功能划分,形成多个风格迥异的核心景观节点。

2.快慢有序,东西联动,绿色交通

(1)完善城区与滨江区域的协调连贯性,提高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外畅内达”

外部交通采用尽端路方式,通过垂直于岐江河的各级道路快速顺畅的到达滨水区域,而区域内部交通则适应滨水区需求的特点,着重体现可达性,加强对慢行交通的重视。

(2)保证滨江地区不受过境交通的干扰——“内外分离”

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道路密度,分流交通,设置人行过街通道以及过河通道,预留滨水景观绿化空间,预留垂直于岐江河的各级道路用地等方式,尽量避免有过境性交通穿越,使不同出行交通特征、交通量空间分离,道路按游览性道路和交通性道路分别进行控制。

(3)构建综合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规划围绕滨水步行廊道、城市公交网络、水上交通走廊、有轨交通、公共自行车系统等方面,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规划区内的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建立有效的接驳和零换乘,:形成“步行+多样公交”的绿色出行模式。

3.丰富文化内涵,挖掘旅游潜力

充分挖掘两岸地区的商业、文化以及生态开发潜力,保留两岸特色工业历史建筑元素,保留城市记忆。对酱料厂区、石岐酒厂等区域的改造重点着眼于空间场所意向的营造上,规划仅保留厂区内附有价值的工业构建、构筑物和具有特征性的场所,对基地内原有的烟囱、水塔、植被等工业人文景观进行重新包装和升级。在传达强烈的地域信息的同时,通过场所空间的营造向未来的游客传递片区曾经的产业文脉氛围,体验城市历史的变迁,延续地区的记忆。

4.沿河建筑形态控制

(1)沿线建筑高度控制

由于本次规划的河岸线较长,沿线城市功能与景观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规划分别从城市功能分区、临水建筑界面、重点景观视廊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综合对岐江河沿线建筑高度提出控制要求:

分区控制:根据规划的滨水两岸城市功能分区和景观格局,规划建议将高层建筑集中在南部滨水商业接待休闲区,为商业商务、酒店娱乐等建筑功能;中部艺术创意产业区为利用旧厂房改造的文化艺术场景空间,以低层为主,为步行空间创造宜人的空间尺度感;北部为以住宅建筑为主的中高层建筑,形成平和、舒适的居住建筑氛围。

滨水界面控制:规划建议第一排滨水建筑界面采用非连续界面,以保证滨水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感,可采用控制间口率的办法,一般控制建筑临水面不大于水体的长度的70%。对于第一排滨水建筑高度的控制,建议在保证最小退界的前提下,建筑高度与退界采用1∶1的比例进行控制,以保证滨水空间的宜人尺度。

梯度开发,预留视廊:重点强调对周边自然山体与岐江河之间的呼应,保证滨水景观视线的通达。规划采用“三分法则”方法对该区域进行控制,即在特定观景平台上,至少能保证三分之一的山体背景不被建筑遮挡,力争将优美的山形轮廓融进岐江河空间景观中去。

视线通廊控制图

(2)建筑形态控制

在形象上,南段规划为核心商业功能区,为高强度建设区,塑造展现中山国际化形象的中心节点;中段滨河两岸腹地建设形成优美活泼的城市天际线;北段滨水沿线采用中低强度建设模式,形成亲切宜人的滨水景观。

五、结语

通过岐江河城市设计,从用地空间布局、交通、公共空间、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等方面,探索城市滨水旧区空间设计的方法及改造方向,以期为滨水旧区的改造提供参考,引导城市空间的良性发展,并努力为实现岐江河沿岸旧区的复兴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滨水江河用地
江河里的水鸟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江河 万古流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