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8-07-13宋保胜李仁杰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郑州财经学院郑州45000
宋保胜,宋 曼,李仁杰(.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郑州财经学院,郑州45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财务管理专业是热门专业,社会需求量比较大,但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高,出现很明显结构性供需差。原因是毕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单位后的显性效果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明显。因此,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质量监管,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客观的评价显得尤为必要[1]。
一、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实诉求
(一)社会需求的现实性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为社会专门培养财务金融领域人才的应用型综合性专业,其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体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的保证[2]。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社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输送的人才是否得到社会认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一套符合教育理念并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综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体系评估、判断高校实践教学效果,修整存在的问题,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训技能,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客观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社会现实需求[3]。
(二)教学质量提升的急需性
教学质量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判断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更是高等院校整个教学质量的标志。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相融于理论教学之中,又介于理论教学和社会需求的交界处,通过实训场地的现场模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3]。在确定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践基地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因此,作为评价、监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体系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4]。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运行现状
(一)调研资料收集情况
为了解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情况,课题组成员选择了我国50所高等农林院校,涉及我国各个地域,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访谈调研、电话、邮件函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此次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93份,占全部发放问卷的91.08%。根据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结合2007年-201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
(二)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情况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落后,评价目标缺乏综合性
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落脚到理论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方面。根据调研的结果,发现有72.35%的高校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但评价的目标综合性不够,比较单一。调查中发现有69.87%的高校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标比较单一,注重的是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而对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管、评价不到位,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本质内涵;重点放在了任课老师的“教”的结果,而对学生“学”的过程未做评估、判断。实践教学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体上考虑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综合性引导,使毕业的学生不仅在某个专业领域深度有所欠缺,而且在知识层面上也缺乏一定的宽度。
2.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规范,评价指标设置不全面
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评判实践教学质量的依据。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轨迹、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制定科学、权威、统一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方便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调研数据显示,在调研的样本中,有72.34%的高校能结合实践教学活动设置较为齐全的评价指标,47.51%的高校设置的评价指标能较好契合实践教学活动,设置的评价指标真正能执行到位的仅占42.38%,最终只有37.46%的高校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发挥作用。说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能按要求制定财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有些高校设置的指标不明确,与实践教学活动相脱节,指标的运用缺少操作性,评价内容缺乏层次性信度和效度,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方面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效果欠佳。由于评价指标不明确,使得在校学生实践教学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操作技能的课程学习与工作要求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参与度不够,没有呈现多元性
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相关利益方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因此,高校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应该呈现出多元性,不仅需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进行,而且教学活动的利益相关者也应包含在内,这样得到的评价结论才会比较科学、全面。在调研中发现,许多高校教学部门一般是由学校教务部门主管,他们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由教务部门、督导教师、受课学生为评价主体。另外,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与理论课不在同一地点进行,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在实践基地和外联企业进行,学校教务部门、教学督导很少到实践教学现场,无法对这部分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而实训基地的管理者、外联企业的有关人员了解这部分实训情况,但未列入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中来,制定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并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等方面的认可。调研数据显示(见表1),评价主体主要是依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院系领导,而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实习企业和家长所占比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而理想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进来,另外企业与家长也有权利对学校开展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务处、学校领导的参与比例应该降低。调研结果表明,考核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不全面,缺乏相应的科学性而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
表1 农业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参与情况表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不科学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高校教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教师教学计划、大纲、内容、方法以及实践条件等环节进行价值判断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评判,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为下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依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62.34%的高校实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化分析,有37.66%的高校采用定量化分析,致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定性化分析只能凭借专家经验的评估,加上有些专家不能亲临教学一线,掌握不了动态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权威性不足,提出的整改方案可执行性较差,达不到效果。在考核方法上,许多高校采用抽查、值班巡视、实验结果验收、批改实验报告、阶段与期末实验现场考试等表面资料,没有考虑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与社会需求不合拍。由于评价方法的不科学,致使形成的评价结果缺失可信度和有效度,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5.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缺乏有效应用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是高校教务部门对整个实践教学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并且把总结报告通过相应的程序反馈给实践教学活动当事人的一种机制。反馈报告中应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积极的做法,也应当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应用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师生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实践教学机制改进等方面,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调研数据显示,在调查的农业高校中,对实践教学评价结果积极响应,有效应用的只有21.51%;对实践教学评价结果比较消极,一般应用的有47.58%;对实践教学评价结果没有响应,不应用30.91%。由此,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缺乏重视,将形成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束之高阁,很少应用于评价体系完善上。评价结束后很多任课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失情况,也不清楚如何对以后的实践教学改进,从而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约因素分析
(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应付了事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包括组织人员制定评价指标,出台相关制度、建设实践基地、联系外联单位等。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领导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如对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积极,事先没有组织相关专家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主体、内容、指标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质量考核评价的内容、指标绝大多数是面向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指标涉及的比较少;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力度远远低于理论教学,聘请不到企业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自己学校组织的评价人员大多都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相对欠缺的离退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不到位,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简单的评价大多是重形式,走过场,各种实践教学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
(二)体系制定者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了解不全面,缺乏针对性
财务管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整个财务管理的流程,其实践教学对整个学科来说非常重要。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人员不仅要了解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该专业的实际操作流程[4]。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要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切适中性等特征,如实反映评价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改正,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调研结果显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者大多数不是本专业出身,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了解不到位,对教学规律总结较少,实践教学流程熟悉度不够,致使在构建过程中人员、实践场地、经费以及相应的协调机制都有所欠缺,没有把实践教学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由于体系的设置者不专业,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容不完整、目标性不强,体系在执行起来效果不佳,与实际实践教学工作衔接不上,起不到应用的作用,达不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6]。
(三)与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缺乏及时沟通,实用性不强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必须有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或外联单位作保证。该专业学生通过到实习基地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要求学校相关部门与社会用人单位及时沟通。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具有时代性、实用性、需求性等特点,它能综合映射时代对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诉求,也为高校实践教学大纲、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依据[7]。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高校与外联实践基地和社会用人单位沟通不及时、不到位,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了解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针对性就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影响,毕业生的能力得不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一线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全面性不够
高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执行者,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对于实践教学他们有全方位的了解,知道哪些环节、哪些因素是实践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哪些是次要的,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有实践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8]。但根据调查,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不积极,不愿参与。一线教师为了避免日后自我约束,避免工作的不被认同,要么不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要么提出一些较容易完成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5]。
四、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确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理念,明确考核目的
确立高校实践教学目标要考虑到高校的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以及办学资源等诸多方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要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明确评价的目的,确定体系服务方向[9]。因此,首先,要确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终极目标,即服务于社会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其次,要围绕终极目标,结合学校规划以及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实训教学设备的购置、实训经费的投入等制定阶段性目标。第三,为保证目标能落实到位,把各项具体目标尽量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第四,及时到教学单位回访,了解目标制定是否贴合实际,纠正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
(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过程,单一的评价主体比较片面,难以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数据,得到的评价结果比较片面、不准确。因此,要确保质量评价的有序开展,需要主管部门、实践教师、学生、实践基地、外联单位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对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首先,由学校出台规定,明确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资格,围绕主体资格设置相应条件,以保证评级结果科学、准确、有效。其次,针对校内的评价主体,学校或基层单位要给与一定的待遇或奖励,保证参与的教师或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第三,聘请校外人员参与时,尽量找了解实践教学特点、具有一定学历层次的人,以保证评价结果可用。第四,学校出面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委员会,结合上级部门和学校政策,及时修改、修订评价指标,定期开会、学习交流,保证自身水平提高[10]。
(三)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明确评判依据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评价的依据和标尺,评价指标和标准制定的是否准确,决定实践教学评价质量的高低和实践教学水平能否提高[7]。首先,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标准,结合参与教学活动的任课老师、受课学生以及外联实训企业等方面的意见,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及相应评价标准。其次,需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特点,依据所划分的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分别设置。第三,依据不同的实践阶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具体实施阶段是实践教学的核心阶段,主要了解参加实践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操作等情况。这个阶段设置的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教学教材的选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等[9]。
(四)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所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是体系中的关键。首先,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制度,以学校文件形式下达,每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结束,必须有反馈建议。其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专门负责收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召集专家讨论,形成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并将其反馈给各参与主体,便于各个受益主体分析其实践教学的效果。第三,确定反馈主体,即实践教学活动各方参与者,保证反馈意见全面准确。第四,每个基层教学部门,必须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建议对接人,保证反馈建议顺畅到达教学单位[10]。
(五)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保障机制,为评价体系运行保驾护航
实践教学工作是理论教学工作的延续,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和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全面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领导要重视,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组织部门,配备转移人员负责处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日常事宜,理清领导和基层院系实践教学沟通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学校结合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制定特殊人事政策,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双师型”人才,即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才,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定期培训或送入企业轮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践基地建设。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措施,带领学生到外联单位进行实地现场操作,外聘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到校进行实践指导;通过构建各种保障机制,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