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07-13延边大学美术学院133000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133000)
社会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伴随着我国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招生数量的高速扩充,教育手段的落后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满足社会对产品设计发展的需求,是产品设计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是产品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产品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除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参与多种实践教学课程1。就目前而言,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的问题。而且对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课程缺乏设计性、创新性内容。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创意性思维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近年来诸多产品设计领域的教育者们在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尽管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但其研究内容主要还是着重在怎样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但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的完成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好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过渡环节。目前,国内相关教学衔接教育模式的研究较少,反观国外就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已有相关教育模式的研究。如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也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研究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衔接教育模式,开设面向行业所需要的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纳入了培养方案等。
开展“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其目的在于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减少课程衔接中的教学消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该研究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更有利于形成符合地方综合大学特色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相应的培养体系,使该类人才的培养活动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变革等教学改革活动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课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于实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作用。实践教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托,是联系高校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学生的任务就是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全面提高本专业办学内涵,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使产品设计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应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分析研究现状指出当前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课程基本上是对书本内容的重复验证,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的完成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3.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以创新为主题,强调新材质,新技术,新思维、新观点;以创意为先,强调产品多样化材料的组合。4.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条件,以校内实践为主要渠道,建立仿真模拟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5.构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课题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的完成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而不仅仅停留在增设综合性实验。解决学生知识摄取的不平衡,使学生在产品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产品设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不是简单的艺术活动与技术工作的集合体,也不是纯粹的艺术,也不等同于技术设计,而是产品化过程中,产品的制作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3。以必要的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作为产品设计学科的知识内核,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对产品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市场调研等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普通高校教育关于衔接教育模式研究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衔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实践教学课程的不足之处。依据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的理论和基本原则,初步构建课程体系衔接的实践框架。重点对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衔接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包括课程目标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课程结构的衔接等,初步构建课程衔接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拓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范围。该研究有助于对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理论的发展,探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中的重要理论,使这些理论得以在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衔接中得以体现4。
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教师则辅以必要的教学支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完成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过渡。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1.柏小剑、谢筱冬.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大众文艺,2011(07).pp246.
2.石咪咪.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pp10.
3.鄢莉.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建设的探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5).pp138.
4.石咪咪.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pp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