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动作的点与线
2018-07-13浙江音乐学院310000
(浙江音乐学院 310000)
一、舞蹈中的“点”和“线”
舞蹈作为流动的绘画、雕塑,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它是由无数的“线”和“点”组合而成的。所谓的“点”就是指动作中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也是指一段舞蹈语句完成后而形成的造型。“线”是指一段舞蹈语句形成的流动过程,即动作与动作的连接路线。在舞蹈作品中,点”和“线”密切相联、相互依存、相互不可或缺的,他们皆是构成舞蹈的重要元素,也是舞蹈的共性。在舞蹈中,如果动作没有空间起伏变化,没有点线的合理运用,就会显得平淡无味,观众极易会产生视觉疲劳,也体现不出舞者的专业水平;有效的利用空间变化,使一连串的动作有了高低对比,大小张合;节奏规律也不是匀速的,而是通过“行如流水,藕断丝连、线中有点,点中有线”来处理动作节奏,不仅突出舞蹈本身的生命力,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焕然一新。
“点”形之美,美的直接;“线”形之美,美的婉转,这两种美,交织构成了舞蹈流动的画面。我通过每天专业课的训练,深刻体会到“身韵教学法”正是我们训练过程的关键,“身”即“身法”,“韵”即“韵律”。身韵教学法向表演者提出了要求,即在动作上要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的艺术特征之一——“形”“神”统一。我刚开始接触古典舞时,只想着认真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和舞姿,几拍完成一个动作,完全忽视了肢体的僵硬和气息的流畅,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与体会,才真正意识到舞蹈中的韵律,了解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每一个动作、过程、细节、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巧和技术的操作,皆要以神、形、劲、律来统御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最终达到完美统一“壳”与“核”的目的。倘若,缺少韵律的古典舞其动作、舞姿势必会令人感到死板而缺乏味道。身韵是古典舞基训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而韵律就是动作“肌体”不断流动的血液,动作与韵律是血与肉般不可分割的关系。七年的舞蹈生涯让我领悟了动作力度大小有着缓急、轻重、强弱、快慢、顿挫、符点、切分、延伸、长短的区分,这些需要用形体动作来一一表现出来,舞蹈“韵律”把握的关键点就正在于对舞蹈中“点”和“线”的把握。
二、节奏对动作“点、线”的影响
节奏,是构成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任何舞蹈的构成都离不开节奏型这个要素。节奏的强弱就是“点”;旋律的发展就是“线”,在舞蹈中,舞蹈表演者要找准舞蹈音乐“点”和“线”,也就是找准舞蹈形象个性的爆发点与舞蹈发展的感情线。舞蹈动作的基础就是节奏,节奏形成了动作的强弱徐疾、轻重缓急的变化。动作与节奏的配合,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就像我们每天都在上的基训课,钢琴伴奏是我们学会感受音乐的最初的老师,不同的训练组合都要换不同的音乐风格,都是有它的原理,就像一个简单的擦地,它包含着绷、直、开三个要点,过程需要我们一点点琢磨,用心去体会,音乐自然要选用抒情缓慢的节奏,让学员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去完善自己的动作要求,这样做不仅能统一规范动作,更能培养学员对舞蹈节奏的把握,使单一的训练变得不会那么枯燥。
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中最重要的特征自然是动作,但动作的力度、速度、能量、大小,必须经由节奏的变化来衬托的。一个好的作品,最吸引观众的正是舞姿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动作和节奏的配合非常重要,规定着情感活动的变化,动作有“快、慢、收、放”,节奏有“强、弱、虚、实”,只有合理的运用动作的停顿与造型,合上节奏的重拍,用连续不断的线,撑满每一句旋律,才能体现出动作的价值和质感。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节奏要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则是古典舞所要的节奏特征,古典舞的内容大多重在抒情,而轻叙事,这就使其具备了独特的节奏特征;而民间舞则是外在动作大于内在情绪,民间舞更在于真实,在于人们对生活纯粹的感悟和提炼,利用舞蹈动作的灵活多变和夸张的表情,结合特色的民族音乐,才能最真实的把舞蹈释放出来。
作为一个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当肢体发出的力量与音乐的节奏点相结合时,释放出舞蹈的思想感情,以构成完美地舞蹈形象,观众方能在观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从其中获取精神财富,得以美之升华。不然即使演员的自身条件再优越,观众也会觉得舞者的表演时平淡苍白的,只是一味的完成动作。要知道没有节奏性的动作,就无法揭示出动作中的情感,揭示不出舞蹈情感的动作,就不能称为真正的舞蹈动作。
三、动作的“点、线”与舞蹈画面的完美结合
舞蹈表现的手段和手法以及舞蹈的类别,能充分掌握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一个优秀舞蹈作品,是编导在合理运用动作“点、线”的同时,更明确的把握了舞蹈整体画面中“点、线、面”的运用,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动作、音乐、情感上多层次的画面。创作者要在创作欲望驱动下,找寻到舞蹈共性即舞蹈语汇与舞蹈感情线,进而挖掘舞蹈形象的个性,即作品的亮点;再经过精心结构布局,用音乐节奏与舞美的变化,来对舞蹈中的形象力度进行强化,深化作品感情思想的深度。
舞蹈《黄河》中,伴随着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的响起,男女舞者以爆发式的撑臂仰头动作,体现了大河中阵阵浪花的激起,仅仅于演员们各自单一的动作、姿态、造型,无法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寓意,只有在集体团结一致的情况下,形成不断流动变化的构图,方能让观众切身感到浪涛,及船夫们冲破激流、闯过难关、登上堤岸、向远眺望的形象,既运用到了舞蹈中的“面” 。双人舞的表演,他们用充满深情的肢体语言在诉说,相互牵引的舞姿,就好像一组组生动的雕像,两人从聚拢,到各自交错分开,从地面伏身的造型,到各种高把位的托举,在整个舞台空间运动中不断变化与流动,具有一种连接不断、藕断丝连的感觉。在第三乐章《黄河愤》中,一组带着无限惊恐和承受深重苦难的女子四人舞和男子四人舞相继出现了,演员们以蓄势之态作为铺垫,使力量、速度、质感,敦实而紧促,结合情绪的高亢,造成视觉上的顿挫感,突出了舞蹈主题的中心,完美地利用舞蹈中的“点”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痛苦与煎熬及对光明的期盼。
舞蹈的编排体现了舞蹈创作的风格,舞台整体结构清晰、形象鲜明、流动感强,是一个成功编导最重要的体现,进而让作品更具更贴切与真实的历史感与文化感。因而唯有将动作与舞蹈画面的“点、线”完美结合时,才能真正发挥舞蹈作品所要体现的舞蹈形象和思想感情。
四、总结
舞蹈中的“点”和“线”,于一部舞蹈作品具有极其重要与特殊作用, 在舞蹈作品里,“点”和“线”是相互依存的,并同音乐和舞蹈作品的表演者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舞蹈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不断去思考,通过学习各种风格的剧目,加强我对舞蹈的认识和感受,从中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处理,不仅要在动作上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情绪上的掌握,只有做到真正用灵魂去跳舞的人,才能在舞蹈的生涯上一直走下去,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