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角色设计之演变

2018-07-13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620

大众文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科幻设计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201620)

在人类的艺术长河里,科幻作为非常重要的艺术门类,衍生出了许多子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科幻小说、电影、动画、游戏等。科幻小说为其他类型的科幻艺术提供了概念与思辨内核,而其他的艺术门类(电影、动画、游戏等)则起到了将文字转化为具象图形的功能,这些可视化的内容令科幻文化更广泛的被大众熟知、接受。而在这些作品里,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现实中不存在的科幻造型,如角色、武器道具、载具、场景等,这些琳琅满目精彩缤纷的科幻造型不仅饱含着设计它们的艺术家的技艺与智慧,也让广大消费者充分的了解到了科幻艺术的魅力。而科幻人物角色,作为科幻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成为了科幻爱好者心中最喜欢了解的话题。最本文将结合人类史上著名的科幻艺术作品中的角色设计,来与大家探讨科幻角色的发展演变与设计思路。

纵观整个人类的科幻艺术作品的发展,日本、美国是在此方面比较领先,并占据主导地位的。二者作为当之无愧的科幻文化大国,诞生过非常多的著名科幻艺术作品,也有着许多经典的角色形象。但是,在最早欧美的科幻可视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角色造型普遍偏于简单,构成过于基础,缺少细节,这是由于当时的工业技术条件与艺术家在科幻艺术题材中的视觉经验缺失所导致的。如星球大战中的经典反派角色“风暴突击兵”与“达斯维达大君”,其身上缺乏细节,多为简易的黑色或白色的贴身铠甲,结合经过设计而产生的经典头盔(该头盔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一战、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军人所使用的钢盔造型)所组合而成,为了体现出更多的科技感,某些角色,如达斯维达,设计师会在其胸口处加上一块计算机的线路板,来体现出他的铠甲的机械功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块电路板给人感觉非常的陈旧、过时。为什么呢?是因为这块电路板,是从70年代的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取下来的。虽然现在看觉得有点low,但在当时的观众眼里,这非常的酷,因为这个图形是当年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缩影。这也不难看出,许多科幻造型,都是从现实中提取设计元素与视觉经验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所使用的科技用品造型也变得愈发超前、精密,因此,大众的审美也会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在精密这一要点上,日本的科幻艺术家是最早这么做的,也是做的最为优秀的。从最早的《铁人28号》、《铁壁阿童木》,到后来广为人知的《机动战士高达》、《宇宙骑士》、《超时空要塞》系列等,这些科幻艺术作品都让观众体会到了日本的科幻视觉设计师对于“人形”这一设计构成思路的痴迷。这些作品中大部分的角色,亦或是角色所搭乘的机甲,其构成,基本都是基于写实的人体结构来进行夸张、变形演变而来。如《高达》系列中的机械造型,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其结构体征表现出了大量的人体肌肉结构美学,如肩甲代表着三角肌的凸起、小腿装甲的弧度代表着人体小腿上比目鱼肌、腓肠肌的结构起伏。尽管日本的设计师在“纯人形结构变形”这一设计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建树,但倘若所有的作品全都给人相同的观感,就会变得乏味。这样就需要其他构成领域的尝试,如在欧美非常普遍的兽类构成。当然,仅有这些基础构成元素的话,整体还是会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乏味,届时,日本便发明了将“工业切割细节造型”与“传统人形构成”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其设计造型的信息密度。如著名电子游戏《合金装备》系列的角色设计,我们可以到,在该角色身上的任意一片设计区块(如肩甲、护膝、护胫)里,都有着大量的工业设计元素,如警示用图案、功能性字体、条形码等,亦或是这几者的结合,来对该区域的视觉信息量进行补足。这种设计手法一经发现被广泛运用,出现在了现阶段绝大部分的科幻艺术作品的角色设计之中。

除此之外,大量的点缀元素也被广泛运用,如工业刻线、焊接用铆钉、阀门、旋钮等,大量的这些具有立体转折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点缀元素,被添加到了角色设计区块的边角区域,用来丰富其设计细节,让其看上去更加的精密。

这样的手法创作出来的科幻角色,既有着科幻变形的美感,也有着极强的工业造型的设计感,很快便拥有了大量的粉丝群体。而这种设计思路,也被欧美地区的设计师所发现,并用来改善自身的设计,这便诞生了欧美次世代风格的科幻角色设计,如游戏作品《声名狼藉:次子》、《使命召唤:高级战争》、《使命召唤:无尽战争》等;电影作品《第九区》、《极乐空间》等,均大量使用了日美结合的设计方法,既有着形式感极强的构成语言,也有着细节量丰富的日式点缀构成,给观者带来了非常强烈与舒适的视觉体验。

我国的科幻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学习变得非常容易。只要有一颗热爱科幻艺术的炽热的心,取得比肩、甚至是超越欧美设计师的成就,只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努力程度。因此,近年来国内诞生了大量优秀的科幻概念设计师,如杨溢、郑恒等,他们设计的科幻人物形象,与欧美、日本的作品相较而言,毫不逊色。在电影、游戏等方面,未发布的《明日战记》、《流浪地球》、《边境计划》等作品中的角色设计,均体现出了国际级的视觉水准。虽然国内的科幻设计师们都是师从美日来表达自己的思路,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未来不远的某一天,科幻艺术在中国兴盛的时代,这些饱含智慧的中国设计师,会设计出富含中国特色的、具有超一流构成感与设计感的科幻角色形象,来让全世界对中国的科幻艺术刮目相待。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科幻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PL-01:科幻飙车党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