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贾惜春结局之谜
2018-07-13辽宁梁归智
辽宁 梁归智
贾迎春结局之谜
1.后四十回续书贾迎春草草结局
贾家四春分别属于贾府的三个不同房分,贾元春和贾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属于荣国府二房;贾迎春则是贾赦的女儿,属于荣国府大房。而贾惜春则是宁国府的小姐,一出生母亲就死了,贾母照顾亲戚,让王夫人抱过来抚养。由于贾母宠爱小儿子贾政,荣国府二房成了主流派,大房反而靠边站,再加上贾元春当了贵妃,贾探春才貌双全,就使得贾迎春这位二小姐更加相形见绌。
贾迎春的结局在前八十回末尾已经基本完成,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八十回“懦弱迎春肠回九曲”,迎春已经回贾府哭诉,说孙绍祖淫荡无度,把家里的丫鬟等都强奸了,还说贾赦欠了他五千两银子,是拿贾迎春抵债的。迎春受到百般虐待,临走时对贾府中人说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回来了。其实,这就是暗示在八十回以后,她不会再有机会回贾府了,很快就会被折磨而死。
但到了后四十回续书里,由于全部故事节奏变缓,直到第一百○八回,才又写到迎春,说贾府被抄家后,贾迎春又回娘家看了一次,再返回孙家,接着就传来消息死去了,然后说“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缡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以致身亡”,“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贾迎春的故事草草结束了。说“结缡年余”,就是贾迎春嫁过去只有一年多,这是衔接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里的预言:“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2.后二十八回佚稿贾迎春结局
曹雪芹原著八十回以后只有二十八回,所以情节节奏很快,那是暴风骤雨从天而降,贾迎春的结局,也和贾府败亡的总体格局相互联系,就是涉及朝廷的政治斗争大背景。贾元春神秘死亡,贾迎春被虐待而死,贾探春被迫远嫁海外,都发生在一年的时间里,悲剧一个接着一个,也就是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时所说“三春去后诸芳尽”。这些情节大概都会在八十五回之前就全部发生。
具体来说,在八十回后的政治风云变幻中,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见风使舵投靠了忠顺王那一派,而对参加了北静王一派的贾府落井下石,虐待迎春致死只是情节体现。孙绍祖出场时,介绍他弓马娴熟,在兵部候缺提升,这应该是八十回以后有关情节的伏笔,和朝廷的政治风云军事变故等发生关系,佚稿中会有这方面的情况,尽管不一定展开描写,而只是一种简略提到的背景,如贾探春和番的情节,就需要有与番邦发生冲突的政治演变做前提。孙绍祖在兵部等待机会,而另一处写贾雨村当了大司马,也就是兵部尚书,那么佚稿中可能会写孙绍祖和贾雨村这两个曾经受惠于贾家的人,却反过来沆瀣一气,对贾府恩将仇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一方面是“这个男人是”的意思,另外一方面“子”和“系”合起来是孙的繁体“孫”字。“孙绍祖”是子孙继承了祖先德行的意思,第七十九回写贾迎春的婚事,描写贾政劝贾赦不要把迎春嫁给孙绍祖,说孙家并不是书香世家,意思是本来就不属于社会上层,没有好的家族文化传统,而是当年其祖上有求于贾府,趋炎附势攀附贾家的,但贾赦不听,一意孤行。八十回以后就要写贾府败落以后,孙绍祖落井下石,虐待迎春致死,就是遗传继承了其祖上的坏德行,这就是“孙绍祖”的隐喻。当年贾家是有恩于孙家的,如今贾家势力不如以前了,孙绍祖就恩将仇报,所以用“中山狼”比喻孙绍祖,就是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反而要吃东郭先生的典故。
贾元春回贾府省亲时演了四出折子戏,脂砚斋批语说都影射着八十回以后的“大过节大关键”情节,第一出戏是清代戏曲《一捧雪》中的“豪宴”,脂砚斋的批语说“伏贾家之败”。《一捧雪》的内容,是明代中期的故事,有一个小人汤勤,投靠当权的奸臣严世蕃——就是大奸臣严嵩的儿子,陷害过去的恩人退休宰相的儿子莫怀古。《喜冤家》曲子一开头就说“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可见,孙绍祖将来对待贾府的态度,就和汤勤对待莫怀古一样。
孙绍祖是有生活原型的,第七十九回介绍他时,特别说他是山西大同人氏。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曾经做过山西云和知府,云和与大同相距50公里,应该是此时曹振彦帮助过一个大同的小官僚,两家的后世子孙并结为儿女亲家,但曹家败落后,这家人反而对曹家恩将仇报,虐待嫁过去的曹家女儿。这是贾迎春这个小说人物命运的原始生活素材。
3.贾迎春生母之谜
贾迎春的生母是个谜。现在保留下来的多个《石头记》手抄本,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关于贾迎春的来历,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写法。比如一个本子作“赦老爹前妻所出”(甲戌本石头记),另一个本子作“赦老爷之女,政老爷养为己女”(己卯本石头记),还有的本子作“赦老爷之妾所出”(蒙古王府本和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焦点是她的生母是贾赦的“前妻”还是“妾”。由于贾探春对自己是小老婆所生耿耿于怀,而贾迎春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因此贾迎春生活原型的生母,可能是贾赦生活原型的前妻。曹雪芹一开始写的时候,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写成冷子兴说贾迎春是贾赦“前妻所出”的,但后来写着写着,为了写作上的需要,就改成了妾所生。证据是后面贾迎春的奶妈偷了贾迎春的首饰,贾迎春的继母邢夫人指责贾迎春各方面都不如贾探春,并说你们两个的生母出身一样,从前看你娘比贾探春的生母赵姨娘强得多,怎么你反而不如贾探春呢?这样贾迎春就成了小老婆生的了,而且续弦的邢夫人见过已经死去的贾迎春的生母,才能和赵姨娘做出比较。但由于贾迎春的生活原型并不是小老婆生的,所以也就没有写她像贾探春那样有庶出的自卑感。
4.贾迎春下棋之谜
贾家四春分别擅长琴棋书画中的一种艺术,贾迎春会下棋,而且是个高手,有哪些情节表现了这一点呢?写她会下棋又有什么意义呢?迎春的两个丫鬟分别叫司棋和绣橘,都是下棋的意思。绣橘就是一盘好棋,有一个古老的神话说仙人在橘子里面下棋,橘又和一局棋的“局”谐音,所以橘可以指棋,比如象棋谱叫“橘中秘”。第七回送宫花时,就写贾迎春在下棋,后面又有贾迎春提亲后搬出了她在大观园的住处紫菱洲,贾宝玉看到人去楼空的凄凉情景而作诗怀念,其中特别写“燕泥点点污棋枰”,说明贾迎春最大的嗜好就是下棋。
贾迎春擅长棋艺,有两方面的象征意思。首先,下棋是争斗的游戏,围棋的黑子和白子互相竞争,这可以比喻贾迎春和孙绍祖夫妻关系不和睦,就像贾迎春曾经作算盘诗谜所说:“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阴阳”既指算盘的上下子,也指夫妻关系,和下棋联系,就是黑白棋子了。其次,下棋,在传统文化中又有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寓意,就是所谓“观棋柯烂”。说有一个樵夫进山砍柴,看到两个人下棋,就看住了,等一局棋下完,扔在旁边的斧头的木柄也就是“柯”已经腐烂了,因为这是两个仙人在下棋,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一局棋下完,人间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所以在魏晋时期,下围棋又被那些高人雅士们称为“坐隐”和“手谈”——就是坐着下棋可以进入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两个人通过下棋子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思。
这就可以和贾迎春的性格命运挂上钩,迎春性格懦弱,采取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她沉迷于下棋其实也就是在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纠纷矛盾。比如她的奶妈偷她的首饰,丫鬟婆子之间争风斗气,大丫头司棋带人去砸大观园的小厨房,迎春都不闻不问,只一心读《太上感应篇》——一部劝人相信因果报应的道教劝善书。但就是这样一位超然物外事事退让的善良的弱女子,却嫁了一个凶恶狠毒的丈夫,被虐待而死,她的悲剧命运就格外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让人同情,有了更深的艺术内涵。
5.贾迎春的大家闺秀风范
虽然贾迎春懦弱,但前八十回还是写她是一个大家闺秀,基本的文化修养都具备,并非时时处处都露怯,而也写了她许多美好的方面。比如贵妃娘娘贾元春送出一个灯谜让弟兄姐妹们猜,别人都猜着了,只有迎春和贾环猜错了,贾环感到非常没面子,而迎春则认为是玩笑小事,毫不介意。这样就写出了贾迎春的大方大气,是千金小姐而不是小家碧玉。
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时候,大家说酒令,贾迎春说错了,但作者立刻交代那是王熙凤安排故意让她说错的,以便下面捉弄刘姥姥出洋相逗贾母高兴,并不是表现迎春智商低连个酒令也说不好。贾元春归省时让姐妹们作诗,后来又送出灯谜让大家也作诗谜,贾迎春都完成得不错,虽然艺术上一般,也中规中矩。
前八十回还特别写了一个很有诗意的情节,就是在作菊花诗前,描写贾宝玉和各位姐妹在大观园里玩,人人自得其乐,而写贾迎春,是“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就这一笔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迎春内心那种对人生美好境界和诗意生活的向往追求,因而也更衬托出她最后遭遇不幸的结局是一种美的毁灭,充满了深刻的悲剧美意味。
后二十八回佚稿贾迎春结局:
一捧雪里中山狼;兵部候缺费思量;吞噬贾家二姑娘。
后四十回续书贾迎春结局:
美女遭恶狼;嫁后一载亡;数语报悲伤。
贾惜春结局之谜
1.后四十回续书中的贾惜春
贾家四春中的小妹妹贾惜春,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和迎春、探春一起出场,对迎春和探春都有比较详细的外貌和性格描写,对贾惜春,则只有一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突出她是最年幼的一个女孩。后来对她的描写也不多,主要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她爱好和擅长绘画,刘姥姥游了大观园以后,贾母兴致很高,让贾惜春画一幅大观园行乐图;二是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抄出了她的丫鬟入画没有告诉主人而私自替哥哥保存银子,这本来是个小错误,而贾惜春却冷心冷面,坚决固执地赶走了入画,并因此和嫂子尤氏吵架,所谓“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此外就是通过一些小情节,暗示她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
后四十回对贾惜春的描写增加了,主要是抓住前八十回暗示她将要出家当尼姑的伏笔,而设计了一些情节。前面讲妙玉时已经列举过贾惜春和妙玉一起下棋的情节,贾宝玉来了,妙玉脸红,表现出六根未净的样子,而贾惜春则看破了红尘,真心向往佛教。后面妙玉走火入魔,梦中惊醒,又哭又闹,说有强盗要抢她。贾惜春听说了,心里却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我若出了家时,那(哪)有邪魔缠绕,一念不生,万缘俱寂。”并有所感悟,而作了一首偈语:“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第八十七、八十八回又写惜春钻研围棋谱,从中悟出了佛理,接着又抄写佛经,替贾母积阴德。后来贾府被抄家了,妙玉真的被强盗抢走了,贾惜春出家的志向更加坚定。第一百一十五回终于迫使婶娘王夫人和嫂子尤氏同意她出家,但王夫人有条件,是不剃头发,带发修行,也没有离开贾府,实际上惜春成了妙玉的替身。
同时,原来服侍林黛玉的丫鬟紫鹃,因为怀念死去的林黛玉,也看破了红尘,自愿跟着贾惜春出家当了尼姑,也就是说惜春虽然出了家,仍然不失小姐身份,有丫鬟服侍。
续书中的这些写法,不符合前八十回的人物性格逻辑。讲妙玉时已经说过,妙玉性格孤傲,眼光极高,而贾惜春,冷心冷面,是所谓孤介,妙玉和贾惜春,这样两个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续书只从两个人都是尼姑的表面现象出发,胡乱牵合,不足为训。同理,紫鹃是热心肠,乃林黛玉的知音,也不可能忽然跟随冷漠的贾惜春去出家。再说琴棋书画,总体设计是贾家四春各自擅长一种艺术,贾惜春是绘画,续书却写她钻研棋谱,属于设计情节粗疏马虎。又把头发看得很重,仍然住在贾府,不失小姐身份,更违背了前八十回 “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总体结局。
2.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惜春结局
那么曹雪芹的后二十八回里,贾惜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线”和脂砚斋的批语,提供的是这样的轮廓:
贾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这没有疑问。因为伏笔很多。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第一次描写贾惜春的情节,就说她和小尼姑智能在一起玩,接过送来的宫花,就玩笑说赶明儿也要剃了头发当姑子去,要是剃了头发,就没处戴花了。又比如她作的灯谜,谜底是庙里佛像前面的大油灯,说“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菱歌就是古代的采莲曲,表现男女情爱,不听菱歌,却去听佛经,当然是要出家当尼姑了。但曹雪芹后面将怎样具体写贾惜春出家当尼姑呢?
贾府被抄家,那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大灾难,家产全部被抄没,房产没收,贾家人被抓捕、变卖,那时候就是想出家,也不可能了。所以贾惜春出家,应该是在贾家覆灭的前夕。前面讲过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就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意思就是贾元春和贾迎春死去,贾探春远嫁之后,贾家就面临大祸临门山雨欲来的严峻形势,每个人都在考虑退路了。贾惜春应该是这个时候而离开贾府出家为尼的。她的“册子”上面画着一座古庙,一个美人在里面念经,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三春景不长”正是比喻她的三个姐姐都结果不好,启发了贾惜春,她又本来就性格孤僻,所以看破了。
贾惜春和她嫂子尤氏吵闹时就说过,自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这还是王夫人派人抄检大观园的事情刚发生一两天的时候,贾惜春对家族未来的命运已经看得这样清楚,到了八十回以后,目睹了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她当然就更加清醒决绝了,她果断地离开了贾府,走向庵庙,换上尼姑的缁衣。脂砚斋的批语说:“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乎!”这明确说贾惜春落到了“缁衣乞食”的地步,就是穿着黑色的尼姑衣服,到别人家里去化缘讨口饭吃。
薛宝琴曾经作了十首怀古诗,其实分别暗示十二钗结局。其中第十首《梅花观怀古》是说贾惜春: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表面上,这是以《牡丹亭》的内容作为“怀古”歌咏对象的。情节是小姐杜丽娘死前画下了自己的真容,藏在梅花观旁边的假山石里,后来书生柳梦梅发现了这幅画,与杜丽娘的鬼魂幽会,最后杜丽娘还魂复活,两个人结为了夫妻。寺观指佛道的庙宇,用“梅花观”做标题,就是照应贾惜春要当尼姑的身份。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情节很多,这里偏偏选择杜丽娘作画这个情节咏叹,也是为了影射贾惜春。就是杜丽娘会画画,而贾惜春也是十二钗中的画家,杜丽娘画自己的肖像,贾惜春也画过大观园行乐图,但没有画完贾府就被抄家了。所以“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这两句诗,应该是伏笔后二十八回的故事,当年贾惜春没有画完的大观园行乐图,在家破人亡后偶然又被发现了,过去的荣华和今天的落魄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万千。后两句中的“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但在《牡丹亭》中并没有杜丽娘怀念春香的情节,这两句诗其实就是针对贾惜春的,她在历经苦难后,想起了当年被自己执意赶走的丫鬟入画,心里感到一种内疚和后悔。
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惜春结局:
大厦将倾决然去;缁衣乞食过长街;夜梦当年入画来。
后四十回续书贾惜春结局:
拢翠庵,红梅开;妙玉去,紫鹃来;带发修行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