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23个春秋的故事
2018-07-13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传承好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当习总书记的指示传到远在徐州西北85公里的沛县革命烈士陵园时,在这里义务守陵23年的老人张悍华深受鼓舞。他眼含泪花地说:“习总书记对烈士纪念馆的亲切关怀,让我心情万分激动。我感到20多年在烈士陵园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今年90岁的老党员张悍华,是鹿楼镇关工委副主任,还担任沛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员。陵园里安葬了大革命时期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吕励之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741位英烈的忠骨。他在这里义务守护英灵已整整23年了,不仅默默无闻地为长眠在陵园里的烈士扫坟、守墓,而且给前来陵园参观祭祀的群众义务宣讲。为发扬烈士们爱国献身的精神,他还经常到各镇中小学、机关事业单位作传承红色基因报告……由于他的事迹突出,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悍华和他守护的沛县革命烈士陵园
主动请缨义务守陵
一条长约60米的青石坡道直通烈士纪念碑,两侧松柏掩映,站在最高点向周边望去,西面紧邻着一所中学,东面是看不到边际的田野……这就是张悍华23年来一直守护着的沛县革命烈士陵园。
1941年1月22日,八路军黄河支队特务连进驻沛县鸳楼乡张堤口村,被10倍于我军的日伪军团团包围。在连长韩少营同志的指挥下,奋战10多个小时,打死日伪军200余人。在激烈的战斗中,连长、司务长不幸相继壮烈牺牲。我军终因敌众我寡,不得不强行突围,除48人突出重围外,其余72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当时张悍华年仅12岁,跟随大人们打扫战场,目睹烈士们一个个倒在地上,惨不忍睹。现在一闭上眼睛,那个战斗场面就浮现在他眼前。1995年,张悍华从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了,听说鸳楼乡党委要寻找一名烈士陵园管理员,就跑到乡里主动请缨,愿意义务守护烈士陵园。
23年来,为了让烈士安息在这块土地上,他每天早晚在园内巡视一遍,扫除浮尘,清理杂草,整修花木。每年大年初一,他都在墓前给烈士们送上水饺、馒头,磕三个头,并说:“烈士们,我陪你们过年来了,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每年清明时节,为了教育后人,他在陵园从早忙到晚,接待前来扫墓祭奠的人,不停地向人们宣讲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认真擦拭墓碑
陵园建成教育基地
张悍华刚搬进烈士陵园时,陵园内除长着一些松柏树外,大片土地闲置,杂草丛生,垃圾堆成山。他主动承担起了陵园内的修葺、绿化工作。平日里,除了给烈士扫坟、守墓外,他还清除杂草、垃圾,开荒种植花木。这座陵园,原来占地4.5亩,有平房4间,规模很小。由于原先烈士陵园地势低洼,每年雨季,园内常有大量积水,无法排除,许多花草树木遭到破坏,他便自己掏腰包租赁抽水机排水,补栽花草苗木。他动员高彭庄村党支部,献出30多棵价值上万元的龙柏绿化陵园。房屋砖瓦毁坏了,他就从自家搬来梯子,慢慢爬上屋顶检查修补,许多次修缮花费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他总是对人说:“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烈士。”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很快这座陵园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授予牌匾。
2009年,沛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散葬在全国各地的沛县籍烈士遗骨统一搬迁到陵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建好教育基地,张悍华不顾年老体衰,每天5点钟起床,日夜在工地上奔波忙碌。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没有人愿意承担烈士遗骨的迁移。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找到了一家施工队。等到烈士遗骨取出墓穴后,新建墓穴需要一段时间完工,他就和施工队看料人员日夜守护了21天,等到新建墓穴完工,才将烈士遗骨安然下葬,了却了他的心愿。
用好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张悍华说:“我这辈子没有多大追求,放心不下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如何守护好在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安息的烈士们;二是如何用烈士的精神教育好下一代。”
自从陵园扩建完工后,张悍华就没有空闲过,只要有人来瞻仰,他都热情接待,并亲自解说。每年清明节,机关干部、厂矿职工、中小学师生前来扫墓,他都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每年受教育者达7万多人次,使陵园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青少年开展红色基因教育,作为镇关工委副主任的张悍华还坚持每年到中小学作宣讲。每到一处,他都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他把红色基因教育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讲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一次,张悍华想办一个革命烈士陵园的图片展,但苦于没有资金和人力,他就找到了鸳楼中学,校领导当即表示支持,并安排美术老师协助,制作了生动鲜活的图片,吸引了许多中小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教育好一些调皮的孩子,张悍华还采取了情景教育法。有一次,一个学生翻墙进入烈士陵园,摔伤了腿,他的父母就带着受伤的孩子来给张悍华赔罪。张老就一边安慰孩子,一边把他带到烈士墓前,声情并茂地给他讲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孩子被他朴实生动的言语深深感动了,跪在烈士墓前哭了起来,表示要向烈士们学习,做个懂事守纪的好孩子。张悍华就是这样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为孩子们做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完成了关工委的工作。
张悍华默默地在革命烈士陵园这块阵地上,坚守了23个春秋。“能为用鲜血换取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先烈们做些事情,我心里觉得踏实。”老人面带微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