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马铃薯品种对黑痣病抗性初报
2018-07-13刘小娟王文慧杨扬孙兴明莫娟魏周全
刘小娟 王文慧 杨扬 孙兴明 莫娟 魏周全
摘要:在定西市半干旱区,进行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黑痣病的抗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庄薯3号高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0、6.00%,发病指数分别为0、1.78,但折合产量较低,分别为17 111、22 444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分别减产34.63%、50.16%。新大坪(CK)、陇薯8号较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18.33%、21.00%,发病指数分别为6.28、6.06;折合产量高,分别为34 333、24 778 kg/hm2,且出苗率高,大中薯比例及重量均较高。综合分析认为,陇薯8号、新大坪适宜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区作为抗黑痣病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抗黑痣病;比较试验;定西市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2-0026-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2.007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Olive Leaf Polysaccharide Using Phenol Sulfuric Acid Method
YANG Doudou, TIAN Maolin, SU Manchun, WAN Ruibin, WANG Duliu, CHEN Haiming
(Longnan Normal College, Chengxian Gansu 7425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phenol - sulfuric aci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method of olive leaf polysaccharide cont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ptimized result shows that: A2B1C1D1, namely the best conditions is phenol 0.8 mLl, 4 ml of sulfuric acid, reaction temperature 20 ℃, the reaction time is 10 min. The recovery rate is 99.95%.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s 12.064±0.265 mg/g.
Key words: Phenol sulfuric acid method;Polysaccharide;Olive leaf.
近年來马铃薯产业在定西发展迅速,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逐年上升,重茬迎茬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tihn)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土传性病害,种薯带病常常造成苗期植株早死,生长后期在薯块上形成病斑,影响商品薯外观,全国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1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上升,黑痣病已上升为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已成为马铃薯种植的“头号杀手”[2 ]。我们于2012年在马铃薯采收期对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和陇西县3个县(区)的马铃薯黑痣病进行了调查,平均病薯率23.00%,病情指数最高达37.53,其中临洮县病薯率最高达77.32%,安定区病薯率最高达20.31%,陇西县病薯率最高达7.14%。据报道,一般年份黑痣病发病即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到毁灭全田,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3 ]。定西市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重茬现象普遍,黑痣病发生率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其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和薯块。感病轻的在地下茎部产生凹陷的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褪绿,茎上病斑环剥,使皮层坏死,地上部分枯萎。土壤湿度大时,在近地面和茎基部产生灰白色菌丝。我们于2016年选择定西市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部分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进行马铃薯黑痣病抗病性比较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商品性和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选择优质、高产、抗黑痣病的马铃薯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马铃薯品种分别为陇薯8号、陇薯6号、陇薯3号(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提供)、庄薯3号(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新大坪(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和青薯9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原原种。以新大坪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定西市农业科学院农场进行。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1 m2。马铃薯采用垄播覆膜种植。于2016年4月28日播种。马铃薯生长季节栽培管理水平一致,期间人工浇水2次。于10月13日收获。
1.3 调查方法
出苗后调查各小区的出苗情况,并计算出苗率。开花后(8月14日)每小区随机选择20株调查株高。收获时调查薯块黑痣病发生情况。黑痣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6%~10%;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11%~ 25%;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26%~5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51%~75%;6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76%~100%[4 ]。每小区随机选100个块茎,调查马铃薯块茎病级,计算公式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5 - 6 ]。
病情指数 = ∑(各级严重度病株数×各级严重度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产量测定时,每小区挖9 m2单独收获、称重、测产,并根据马铃薯块茎重量的大小将马铃薯块茎分3个等级,分别为小薯(100 g以下)、中薯(100~250 g)、大薯(250 g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以看出,陇薯8号出苗最早,为5月22日,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提前15 d;其次为陇薯3号、陇薯6号,均为5月27日,均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提前10 d;青薯9号居第3位,为6月4日,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提前2 d;庄薯3号出苗最晚,为6月8日,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推迟2 d。开花期以陇薯8号最早,为6月30日,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提前5 d;其次是陇薯3号,为7月2日,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提前3 d。其余品种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推迟3~20 d,其中青薯9号开花最迟,较对照品种新大坪推迟20 d。生育期以新大坪(CK)最短,只有91 d,其余品种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延长19~69 d,以青薯9号和庄薯3号的生育期最长,均长达160 d,均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延长69 d。在试验收获时,参试马铃薯品种均完成了整个生育期,青薯9号和庄薯3号植株地上部分仍有存活,其余品种地上部分均已枯死。
2.2 出苗率
由表2可以看出,参试马铃薯品种出苗均较整齐,其中陇薯6号出苗率最高,达到98.15%,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加0.32百分点;其次为陇薯8号,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加0.01百分点;青薯9号和新大坪的出苗率均为97.83%;庄薯3号出苗率最低,为96.35%,较对照品种新大坪低1.48百分点。
2.3 株高
由表2可以看出,株高以陇薯8号最高,为89.4 cm,较对照品种新大坪高30.0 cm;其次为青薯9号,株高为68.2 cm,较对照品种新大坪高30.0 cm;陇薯3号居第3位,株高为60.7 cm,较对照品种新大坪高1.3 cm。庄薯3号植株最矮,为54.7 cm,较对照品种新大坪矮4.7 cm。
2.4 黑痣病发病情况
马铃薯收获时的黑痣病发生情况见表3。参试马铃薯品种黑痣病发病率为0~40.67%,其中青薯9号没有发现黑痣病,发病率为0;庄薯3号发病率较低,为6.00%,较对照品种新大坪低12.33百分点;陇薯3号发病率最高,为40.67%,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加22.34百分点;陇薯6号、陇薯8号发病率分别为39.67%、21.00%,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分别增加21.34、2.67百分点。对参试各马铃薯品种的黑痣病发病率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陇薯3号与陇薯6号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参试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为0~13.22,其中以陇薯6号病情指数最高,为13.2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高6.94;其次为陇薯3号,病情指数为10.39,较对照品种新大坪高4.11;青薯9号病情指数最低,为0;庄薯3号、陇薯8号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1.78、6.06,较对照品种新大坪低4.50、0.22。对参试各马铃薯品种的黑痣病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陇薯8号与新大坪(CK)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5 大中小薯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参试马铃薯品种的大中薯比例达到60%以上的只有新大坪(CK),该品种整齐度好,其余品种的薯块整齐度均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差。参试马铃薯品种的大中薯重量占比除青薯9号低于50%外,其余品种均高于50%,陇薯3号最高,为74.18%,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加0.72百分点;其次为新大坪,所占比例为73.46%;陇薯8号居第3位,为72.20%,较对照品种新大坪低1.26百分点。青薯9号没有大薯,中薯比例为38.96%。
2.6 產量
从表5可以看出,参试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CK)折合产量最高,为34 333 kg/hm2;陇薯8号次之,为24 778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减产27.83%;陇薯3号居第3位,为23 667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减产31.07%;庄薯3号、陇薯6号、青薯9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2 444、20 222、17 111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分别减产34.63%、41.10%、50.16%。对参试各品种的折合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新大坪(CK)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陇薯8号与陇薯3号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陇薯3号与陇薯8号、庄薯3号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庄薯3号与陇薯3号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陇薯6号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青薯9号与其余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庄薯3号均高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0、6.00%,发病指数分别为0、1.78,但产量较低,分别为17 111、22 444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分别减产34.63%、50.16%。新大坪(CK)、陇薯8号较抗黑痣病,发病率分别为18.33%、21.00%,发病指数分别为6.28、6.06;折合产量高,分别为34 333、24 778 kg/hm2,且出苗率高,大中薯个数比例及重量比例均较高。综合分析,陇薯8号、新大坪适宜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抗黑痣病品种推广种植。
在定西地区,一般年份青薯9号和庄薯3号均较新大坪高产。由于2016年7月下旬至9月期间定西地区未见有效降水,旱情对青薯9号和庄薯3号的产量影响较大,导致本试验中青薯9号、庄薯3号产量较低,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 马永强,李继平,惠娜娜,等. 2种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20-122.
[2] 张智芳, 米 丰, 杨海鹰,等.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78-79.
[3] 邱广伟.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J]. 粮食作物, 2009(6):133-134.
[4] 张建平,哈 斯,程玉臣. 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J]. 中国马铃薯,2014,28(1):53-56.
[5] 牛芬菊,杨海兴,陈政仁,等. 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J]. 甘肃农业科技,2017(5):46-48.
[6] 赵国宁,孙丽娜,严焕兰,等. 凉州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7(6):3-7.
(本文责编:郑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