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其实现路径

2018-07-13孙伟金澄艳

高教学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博士

孙伟 金澄艳

摘 要: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文章以扬州大学畜牧学科为例,从扬州大学畜牧学科办学目标及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建立与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标准的意义和扬州大学畜牧专业建立与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质量标准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做出阐述,对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办学目标;博士;学位授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02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soci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o improve the standards for doctoral degrees, this thesis takes the animal husbandry disciplin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degre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e objectives of animal husbandry discipline in Yangzhou University and the doctoral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octoral standard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octoral quality standard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the animal husbandry specialty of Yangzhou University.

Keywords: educational goals; doctorate; degree award

一、揚州大学畜牧学科办学目标及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扬州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创新理念交相辉映,具有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坚苦自立”为校训,一方面告诫学生非“坚苦”无以“自立”,另一方面,希望培养学生坚毅刻苦的意志品格以及自我担当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营造“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校风;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畜牧专业以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时代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掌握畜牧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畜牧科学文献写作能力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畜牧学及相关学科创新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畜牧专业对于博士学位授予有严格的标准,包括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素质和学生能力的要求、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方面。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畜牧学基础理论知识、生物学基础知识等,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国内、外同仁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对于课程也设置了要求,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还注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类、学科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采用学分制,共需修满14个学分。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够运用遗传标记技术分析畜禽遗传多样性,并探寻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了解家畜遗传资源的起源与演变、分布等;懂得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克隆等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要求了解反刍动物营养代谢及调控技术;胃肠道微生态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家禽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与营养分配调控等。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要求了解特种经济动物种质特性、驯化放养、种群进化特征及珍稀遗传资源特有性状的遗传规律等;掌握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传代方法和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等。

通过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并取得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术能力

1. 学术素养

要求系统掌握畜牧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室技能,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演绎归纳能力,了解畜牧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2. 学术道德

要求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一切学术不端的行为。

3. 获取知识能力

要求熟练掌握畜牧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具有从各种文献资料获取学科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具备全面和系统分析所得资料的能力。全面性是指文献对相关研究问题的覆盖程度,系统性则为相关文献之间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应掌握并利用现代社会的网络系统,从规范路径和程序获取相关信息。

还要求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结构体系和研究方向,熟悉本学科相关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了解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和前景,熟悉掌握本学科相关研究方向先进的研究手段。对已有论文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写作规范、逻辑结构等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4. 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在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具备独立设计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的能力。能独立申请从事本专业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的相关课题,开展项目的研究实施。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和创新性科学研究。从事理论研究的相关创造性成果需为本学科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新发现、新理论、新见解;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相关创造性成果需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5. 学术交流能力

要求能熟练归纳、总结畜牧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能与国内、外同行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较好地用汉语及英语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展示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参加国际会议1次或国内会议3次。

(三)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5万字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是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应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和学术性,表明作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性课题或现实问题,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院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博士生的知识面,提高博士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鼓励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科研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另外还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毕业答辩之前发表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撰写发明专利等。

二、建立与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标准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且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顶端,而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日渐凸显。博士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更代表着一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1]。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基本标志。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才能将建设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从美好的理想愿景转变为现实。解决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明确博士研究生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机制,建立在符合高校办学目标、培养适合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博士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对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大学以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面向博士生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为主线,建立和完善博士生择优选拔、特色培养、分流管理、分层激励机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掌握本专业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专业学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办学目标是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办学理念等制定的切实可行、将来能够达到的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的目标。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高度关联,梳理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适合性,建立与本单位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质量标准,对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具有校本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世界各国都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博士教育,博士教育面临重塑标准、重构培养过程以适应新型社会发展的多重机遇和挑战[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博士教育改革已逐步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博士的培养理念、规模结构和质量保障等问题仍亟待探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展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博士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博士学位不能以单一的科研能力、专业知识为质量标准,同时还应注重其品德、能力和业绩等其他素质。因此,明确本单位办学目标,并以此来扩充博士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从品行、能力和学业为起点,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三、扬州大学畜牧学科建立与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质量标准的实现路径

(一)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具体的素质要求,树立优良学风

扬州大学畜牧学科以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合作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独立从事畜牧学及相关学科创新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达到这些能力要求,意味着学生需要熟悉国内畜牧业发展和研究进展,系统掌握畜牧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室技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方式。

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培养出具有科研精神、诚信正直、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会有抄袭、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博士研究生。学院将学风教育贯穿于博士研究生整个培养环节,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规范选拔招生制度,择优录取

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有三种方式,普通考试招生、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普通考试招生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硕博连读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申请考核指以考生提供的申请材料为主要审核依据,通过综合考核来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注重考查申请者的专业知识、培养潜质与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学院还注重考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测试对报考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预测评估。选拔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开设丰富新颖的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必修环节和补修课程。公共基礎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英语(博士),主要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及英语能力;学科基础课程(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专业基础课程(畜牧科学研究进展)则是为了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选修课程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所开设的,分别是畜牧科学研究进展;选修课程:动物育种专题、动物繁殖专题、动物遗传资源专题、动物营养学研究专题、特种经济动物专题、畜产品安全生产原理与技术专题、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专题、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专题、分子数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动物微生态营养学、动物营养试验技术、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动物源性食品研究进展;必修环节是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提供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补修课程是考虑到跨专业考生专业知识薄弱的情况而设置的,有畜牧学通论、现代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新技术、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一般为4年,课程设置安排在第一学年,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学院有明确的开题要求,除导师对论文选题及试验的指导,还需通过其他5个专家的点评和认可才能正式确定课题;实施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中期考查制度,可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起保证作用;通过“双盲”评审且委托第三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送审的方式加强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力度,保证了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极大地提高了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意识,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学位授予过程的管理和监督[3]。

(四)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和辅导能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博士研究生导师除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论文选题,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能够时刻履行导师职责,潜心于教学和科研,认真教书育人。

学院大力招募外聘教授,吸纳引进博士后人才,为学院注入新鲜血液。对教师导师采用工作量考核。采取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负责指导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明确选修课程、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组织学术活动、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导师可根据需要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五)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全能人才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学院重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学院着重培养博士生的学术规范、优良学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结合专业特长参加校、院组织的科技文化服务活动。

学院研究生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参与对象面向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丰富博士研究生的业余生活。定期举办博雅大讲堂、研本“1+1”等活动,增进不同课题组乃至不同学院博士研究生的交流学习。

另外学院不断更新完善奖学金评定制度,鼓励博士研究生全面发展,根据奖学金评定细则,从科研工作、课程学习以及其他表现来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磊岩.美国教育博士培养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2]钟周,蔡 磊.世界一流大学博士教育和创新人才战略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5):99-105.

[3]张艳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和自我监督体系建设探索[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174-176.

猜你喜欢

博士
博士买驴
森博士作战室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晕车的小狗
为什么春天就能看到蝴蝶?
猩猩博士带你游世界
Q博士课堂
Q博士课堂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