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柔力球运动中抛接类动作的研究

2018-07-13冯茜章海江

体育风尚 2018年7期
关键词:研究

冯茜 章海江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参与体验法等方法,对柔力球运动中抛接类动作进行研究。通过对柔力球运动中的抛接类动作的概述,对柔力球运动套路和竞技形式中抛接类动作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其拍面入球方向、出球方向、运行轨迹以及发力顺序。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抛接类动作;研究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竞技性、极强健身性和观赏娱乐价值于一体的运动项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柔力球运动中抛接类动作,其中包括套路形式中的抛接类动作、竞技形式中的抛接类动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料查阅和收集有关柔力球方面需要掌握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和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柔力球发明人——白榕老师,晋中学院柔力球队总教练——王永萍老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李恩荆老师;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座谈等方式访问有关专家学者,听取专家意见,并收到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柔力球运动套路形式中抛接类动作的分析

1.左右小抛技术动作分析。左右小抛技术一般只用于规定套路形式中,也常常作为基本功的训练。其动作要领为在左右摆动的基础上,沿所划圆的切线方向,在前程均匀加速加力,在惯性作用下,拍面方向要与所划圆弧的切线方向相同,接球时将球切入球拍,沿原轨迹抛出或顺势将球引回连接其他动作。左臂顺势摆动或体前交叉。

2.正反抛接技术动作分析。正反抛接技术是在左右小抛的基础上,两脚自然开立,在体前做垂直与地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绕环抛接。此动作运用也比较广泛,一般会在摆动、八字绕环等动作之后,因抛球距离近,所以做此动作时需要充分蹬地转腰,使抛球的发力点用于前程,不得有托球、挑球等现象。

3.前抛后接技术动作分析。前抛后接,是抛接技术中较难掌握的动作技术,也是表演、比赛中常用的动作。在左右摆动的基础上,沿所划圆的切线方向,在前程均匀加速加力,在惯性作用下,将球顺势弧形抛至左后上方,当球下落时,球拍挥旋至左后方,将球沿侧边框切入球拍完成由左到右的摆动,顺势连接其他动作。要注意动作先沉后移。

4.后抛前接技术动作分析。后抛前接,是抛接技术中较难掌握的动作技术,也是表演、比赛中常用的动作。与前抛后接相似,但方向相反,要以身体的垂直轴为中心,依靠身体蹬地转腰,持拍臂将球沿所划圆弧的切线方向抛至左前上方,当球下落时,以身体垂直轴为中心,回到原位,将球切入球拍,顺势接其他动作(如飞龙五套中,可带动腿下的一些动作)。

5.背后绕抛技术动作分析。背后绕抛,在背后抛球的基础上,依靠蹬地转腰,将球由身体右侧位经体侧沿所划圆弧轨迹的切线方向顺势弧形抛至右前上方,当球下落时,将球顺时针切入球拍,顺势接其他动作。切记不能不用球拍拍面方向将球“扇”出,如飞龙五套中,可加上脚下的垫步,与后抛前接做连接展示两动作的魅力。

(二)对柔力球运动竞技形式中抛接类动作的分析

1.发球技术动作分析。发球,是指在比赛开始时将球抛向对方的动作。发球时,左手将球由身体的前方向后上方抛出,至少抛离出手至球拍10cm,运用全身的整力,高入低出的弧形引化动作,将球抛出。发球时,必须有一只支撑脚不得移动和脱离地面,出球点不限,但必须符合接抛球的基本规定,可以发高远球、平快球和网前球。

2.正手接抛高球技术动作分析。正手接抛高球是指接球人以正手握拍接抛身体右侧前上方来球的方法。是使用最多的基本技术,学会容易学好难,接抛球时,根据来球方向、速度及时调整站位,将接球点置于身体右侧前上方,持拍臂以肩关节为轴,做弧形引化,从身体的右前下方将球抛出,可快可慢,与发球一样,战术调动对方。

3.正手接抛低球技术动作分析。正手接抛低球是指接球人以正手握拍接抛身体右侧前下方来球的方法。与正手接抛低球相反,经常使用,但比较难掌握。根据来球方向、速度及时调整站位,持拍臂以肩关节为轴,找准挥旋的圆心和半径,上下协调配合,从身体的右前上方将球抛出。

4.反手接抛高球技术动作分析。反手接抛高球是指接球人接抛身体左侧前上方来球的方法。可以采用反手正握,也可采用反握球拍,接抛球时,根据来球方向、速度及时调整站位,从身体的左前上方将球抛出。要加强反手侧的防守和由防转攻的技术训练,打乱对方的进攻战术,为自己创造进攻条件。

5.反手接抛低球技术动作。反手接抛低球是指接球人接抛身体左侧前下方来球的方法。与反手接抛高球一样,都可以用正握、反握,他们的接抛球方法、路线、目的都一样。其中正握拍优势在接抛球的稳定性高,容易带上力量,失误少,缺点是控制范围较小;反握的优势在控制范围大,动作舒展,球路变化多,缺点是接抛球稳定性低,容易失误掉球。

三、结论与建议

(一)柔力球运动中抛接类动作都是以“迎、引、抛”为核心技术。

(二)柔力球运动中抛接类动作的出球与接球均由所划圆弧的切线方向运行。

(三)柔力球运动中抛接类动作的发力均。

参考文献:

[1]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2004.

[2]《柔力球教与学》[J]晋中市体育局,2014年九月.

[3]李小斌.田珊.太极柔力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