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

2018-07-13刘春

体育风尚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质小学生教学策略

刘春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国家的兴亡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引起国内公众普遍关注体育的人,作为主要的学习场所和生活场所,学校担负着提高学生的素质不可磨灭的责任。要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除了父母鼓励学生多运动以外,还需要学校来进行引导,而在这当中体育课堂教学担负着最主要的责任。

关键词:体质;小学生;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对于每一个民众来说,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都是重要目标,也是人们从事任何其它工作的前提。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社会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少年强则中国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保持身体素质和心理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尽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与家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更加关注,但很多家长实际上选择了给小学生报了许多培训班、辅导班、美术课、乐器课。对儿童艺术能力和文化课成绩太多强调,忽略了儿童健身体育的重要性,增强体质的任务全部落到了体育课上。这导致在身体素质学生存在不小的短板,在学校的运动会,一些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体质较差,身体素质低,近些年来时常发生的学生在跑步或者剧烈活动后昏厥的现象和此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强健体魄,茁壮成长。

二、学校教育提高学生体质的意义

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水平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因此学校要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为他们的体质虚弱的原因进行科学、认真的分析。学校也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对提高这一课题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探索。

具体可以从这两点入手:一方面是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探索更加先进的体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手段;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的锻炼时间,如每天一小时或者每周十小时。学校加强对学生体质提升的重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也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融合,不仅可以探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保障学生健康,而且可以创建一个高效实用的课堂,满足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需要,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探索和实施。从而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氛围,最终让学生爱上体育学习。

三、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进行基础性力量训练

力量水平是体质最直观的表现,也是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是注重学生体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科学进行基础性力量训练,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体育教师要对课堂体育健身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们身体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方法。如果老师没有进行训练强度的一个初步的了解,很可能把握不好训练的强度,损害学生的身体。其次是小学生尚处于体育发展的初始阶段,力量训练需要遵循强度小、频率高的特点,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否则很容易的肌肉组织损伤,挫伤训练积极性。

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有对学生进行球类训练的要求。以篮球教学为例,可以事先组织学生折返跑的训练,藉此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进一步地进行定点投篮训练,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加强上肢力量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们的爆发力和体能有一定的提高之后,可以进行长距离有氧跑训练,最后再进行对抗训练。

(二)适当开展变速变向训练

变速变向运动能力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学中,变速运动与变向运动能有效地刺激小学生的运动兴奋神经,提高各项器官反映速度,有效地改善小学生体质。但在当前课堂实践中,这些训练还是严重不足的,严重制约着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

以足球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有球训练中可以穿插变速变向训练,如折返跑、变速跑、标点训练等。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呼吸、心率和肌肉运动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小学生身体调节意识;另一方面,在训练结束前,可以进行高速训练,以巩固教学效果。

(三)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激发兴趣

体育教师在安排运动技能时,应以安全教学为基本前提,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生理能力的实际变化规律确定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同时在体育课中多加观察,通过客观观察与学生的主观感受结合形成反馈指导之后的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可以应对更强的运动负荷,哪些又不能承受,从而做出个性化的要求,既让体育活动在学生承受范围中进行,又不失去其应有的乐趣。

例如在体操训练当中,讲到前滚翻这一动作的时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技巧,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身体的平衡,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但由于一些学生本身体质较弱或者胆子不大,他们认为这些动作对自己来说太难或者太危险。此时,体育教师不应强迫每一个同学必须完成这一动作训练,而是依据教学重点,适当降低危险性或者难度,要为他们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如果体育教师盲目地强迫学生完成一定的动作训练,许多学生就会害怕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四)明确将增强体质纳入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道德、智力和审美等全方位的发展。增强小学生体质要求教師将其纳入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贯彻落实教学计划,避免过多的“自由活动”敷衍了事。而对于学校方面,在将提高学生体质纳入教学目标与考评体系之后,可以增加体育课次数、课间活动时间来促进学生锻炼,也可以通过体测、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以“韵律与节奏”这一课程为例,课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即掌握方法有节奏的活动和采取各种姿势,然后教师展示的方式,分解和完整的动作,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走到每个组是否这些学生的动作是标准的,如果你发现个别学生没有标准的动作,然后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每个动作要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明确的参照进行实践。

(五)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首先做好学生。一方面是说体育教师要融入学生群体,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们对体育技战术知识、对体育课的看法、自身身体状况,从而实现差异化对待。另一方面是说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教材,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分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程结束后,体育教师应在反思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不断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进行仰卧起坐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授课之前即备课阶段明确这一课程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贯彻落实本科的教学目的即锻炼学生的肌肉强度和耐力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磨练,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课后,体育教师要反映出本课出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四、结束语

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文化课的压力,当前许多小学都忽视了对学生体质的培养,有的小学并不重视对学生体质状况的了解,体育课也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进行简单的跑步训练。要全面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加强体质训练工作,不断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保障健康体魄,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芳.小学体育课堂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训练途径[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1):63-64.

[2]张艳茹.加强学生主体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教学中的意义[J].新丝路(下旬),2016(1):107-107.

[3]朱庆华.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J].江西教育,2016(27).

[4]陈曦.处方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对比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体质小学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兼加体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是小学生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