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药产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2018-07-12何燕红
何燕红
摘要:发展“陇药产业”是甘肃省发掘新经济增长点、构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必要措施。应合理划分、完整构建、平衡陇药产业链;明确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建立和完善陇药产业产学研激励机制;选择适当的宣传方式;构建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加强陇药产业监管。
关键词:陇药产业;特色产业;支持体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4.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4-0010-04
Abstract: Developing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of Gansu is the measure to find new economy point of growth, construct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distinctive industry. Industry chains should be divided scientific, constructed completely and balanced. Industrial clusters about the formation model should be figured out.The excitat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Appropriate means of propaganda should be chosen. Talent training supporting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supervi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of Gansu;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supporting system
甘肅是众多大宗中药材的道地产区。虽然“陇药产业”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但这一概念尚无相关定义。我们认为,广义“陇药产业”是指以甘肃省为地域范围,以全国各地中药材为基础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中药材种植主题园旅游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等;狭义“陇药产业”仅指以甘肃省种植的中药材为基础的相关产业。在现有相关政策性文件中可以看出,“陇药产业”应该是一个广义概念。
1 发展“陇药产业”的必要性
1.1 发掘新经济增长点
新经济增长点有2种含义:①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某一对产业有巨大影响作用的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服务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主导作用,具有创新能力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关联效应大等特点;②地理和时间上的特定性,即某一时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1]。从实践来看,陇药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具有较强创新力,关联效应较大,能够将甘肃省中药材相关的生产力、地区和市场相联系,是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1.2 构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特色产业是以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自主创新,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能够把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使区域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特色、使区域经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体系[2]。优势产业是在当前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业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人产出比率的产业[3]。优势产业的形成是市场、自然资源、区位、资金、技术等多种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优势是关键点,决定着资源、区位、资金、技术等诸多优势[4]。陇药产业具有资源禀赋性;市场需求大,市场优势明显;区位明显,能够凸显地方特色,是甘肃省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2 发展“陇药产业”的可行性
2.1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
1983年,我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根据自然条件、重点品种和家种野生的一致性将中药资源划分为九大区域,甘肃省即占4个。甘肃已查明药用植、动、矿物资源1600多种,其中276种被列入全国重点品种,占全国363个重点品种的76%,现集中连片人工种植的有50多种,其中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品种有20种,主产区定西市和陇南市超过13万hm2,全省有20多个(区)常年种植在3000 hm2以上。201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9万hm2,产量99万t,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当归、党参、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都超过3万hm2,分别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0%、60%和50%以上[5]。
2.2 具有良好的中药材仓储条件
甘肃中部的陇西为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重要的节点,交通位置比较重要。陇西光照充足,气候凉爽、干燥,具有天然的中药材存储条件,因而被称为“天然药仓”。陇西拥有较多的物资储备库,这些储备库经过改制后绝大部分已用于中药材的储存,其存储能力较强。
2.3 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天水。《黄帝内经》中的岐伯即为甘肃庆阳人,而灵台人皇甫谧则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甘肃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地区,藏、羌、回、蒙等诸多民族为陇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历代甘肃名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一段段佳话。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无疑是甘肃发展陇药产业的宝贵财富。
3 陇药产业支持体系构建
3.1 陇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
3.1.1 合理划分陇药产业链,构建和平衡现有产业链
按照纵向产业链分析,中药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应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医药知识产业、管理知识产业和健康服务业[6]。陇药产业链也可按照陇药工业、陇药农业、陇药商业、陇药知识产权业及陇药第三产业的标准进行划分和构建。产业链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陇药产业和其他中医药产业一样,产业链比较长。陇药产业链已相对完整,但随着中医药产业和陇药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产业链环节可能不断产生。因此,应当做到将陇药产业链不断延伸到其他行业和产业中去。
3.1.2 明确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合理布局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集群形成模式主要有资源因素主导型、传统文化因素主导型、本土大企业主导型和园区优势主导型,形成方式分为自发形成、引导培育形成和强制培育形成引导[7]。陇药产业集群属于资源因素主導型,经过政府政策驱动,随着陇药产业园区在各陇药种植区的建立,园区优势主导型产业集群已有所发展。今后产业集群的创建和培育也应遵循以陇药种植业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而逐步发展的路径。由于陇药产业本土大型企业较少,因此,首先应当扶持本地企业和积极吸纳外地药企进驻陇药产业工业园区,充分发挥陇药产业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布局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在整个省域内的布局、发展、完善。
3.2 陇药产学研结合体系构建
3.2.1 建立和完善陇药产业产学研激励机制
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的实质就是通过各参与方共同组成的一定的利益协调,推动或促成产学研合作。科研人员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关系并不紧密,且因考核机制、职务晋升等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合作和研发。因此,管理部门应建立和逐步完善陇药产业产学研激励机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荣誉表彰和鼓励,并给予更多收益,以促进科技研发。
3.2.2 增加产、学、研资金投入
科技研发耗时较长,研究进程及研究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及一定的风险。因此,科技研发所需的另一项重要保障就是资金投入。要提高陇药产业科研成果的技术含量,更应加大资金投入,以促进研发,进而增加陇药的技术含量及产值,用以反哺陇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3.2.3 及时转化为成果,催生新的研发点
陇药产业具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的特征。陇药产业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以发挥其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陇药产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直接影响陇药产业资源配置、产业培育和陇药产业的发展方向。陇药产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还可催生新的研发点,形成特色陇药产业。
3.3 陇药产业宣传体系构建
3.3.1 选择适当的宣传方式
与其他产业一样,陇药产业应采用纸媒体、室内外媒体、流动媒体、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等进行广告宣传,还可在文化推广和公关活动中进行宣传。流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受众广、传播快、地域广、费用低,可酌情选择。但因中医药产业对老年人保健具有较好的吸引力,应当利用老年人易于接受到的宣传方式,如电视、报纸等也是很好的选择。另外还可通过向公益机构捐赠、创办免费陇药保健等方式进行宣传。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公益活动也能引起关注,加深对企业产品的印象。
3.3.2 做好对内宣传,加强对外宣传
可以运用地方教育资源,通过编写地方乡土教材等方式进行对内宣传。因省内市场规模有限,以及省内消费的经济基础较其他省份弱,对外宣传特别是针对陇药文化、陇药新兴产业的宣传更宜主要针对省外和国外市场,以吸引省外投资、研发及消费。
3.3.3 重点宣传新兴陇药产业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陇药产业的宣传应当有所侧重。新兴陇药产业应成为甘肃省陇药产业新的发展方向,陇药产业的宣传重点应对新兴陇药产业有所侧重,突出陇药产业不同于其他中医药产业的特质,为构建新兴陇药产业和陇药产业的发展营造环境。
3.4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4.1 更新专业设置
我国中药专业的现行课程体系基本上以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炮制学五大专业课为核心,加上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结构过于专门化,导致毕业生知识面太窄,需较长时间的再学习才能适应药学工作的要求[8]。为此,应针对陇药产业的特点,设置和增加诸如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课程,还有必要增加相关选修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相关知识面。
3.4.2 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其既具有扎实的中药专业知识,又掌握生物、化学、信息等现代技术。包括:①既懂中药研究和开发,又具备生产经营才能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②既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药审制度、药品管理法规与规范,又掌握国际中医药研究开发动态的专门人才;③既具有广泛的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信息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熟练运用计算机的中药科技信息人才[9]。因此,陇药产业人才的培养应向高水准、全方位、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标准迈进。
3.4.3 加强产教结合,重点培养科研人才
产教结合是以产业需要为前提设置教学专业,增进人才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的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10]。针对我国中药在国际上竞争力弱的现状,应重点培养中药产业科研人才。要发展陇药产业,就必须以培养高科技研发人才为基础,通过技术研发,增加陇药的科技含量,实现以技术占领市场、以技术赢得市场的研发之路。 3.5 监管体系构建
3.5.1 针对中医药产业环节多的特点,做到全程监管
与其他中医药产业一样,陇药的产业链环节众多,涵盖种植(养殖)、炮制加工、提取、制成成药和制剂等产品,以及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各环节还可分为更多的小环节。由于有些中药材既可当作原料,也可直接作为饮片使用,因此每个产业链环节都对药效的好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进行全程监管,兼顾每个环节,以保障陇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5.2 重点监管为药品质量监管、资金使用监管、资金使用效率评估
陇药产业发展应将其质量和疗效应当放在第一位,创建陇药产业自己的品牌。尤其陇药产业中的养生保健等更要以服务质量为重,塑造可信赖的品牌。对陇药产业专项资金,应当做到专款专用,其使用效率也应建立评估机制。杜绝项目用地转用途使用的情况,避免超用途征地,建立土地使用约束机制。
3.5.3 设立专业、专门的监管体系
培养和引进与陇药产业所需的具有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知识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销售专业人才,避免监管流于形式,做到专业性监管。尽量明确监管主体,消除立法真空和职能交叉重叠问题;明确各监管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必要情况下,应合并各职能部门,或单独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明确监管责任。
3.6 其他支持性措施
3.6.1 法律法规保驾护航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十二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1〕181号)、《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方案》(甘政办发〔2011〕135号)、《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09〕22号)等政策性文件,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发展能够能与全国的发展相协调,培育和发展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为陇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陇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应适时、有针对性地将这些政策性文件转化为法律法规,为陇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并适时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
3.6.2 增大各级专项资金投入
截至2014年7月,甘肃省陇药专项资金累计投入4028万元,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18个,10家企业与18个科研机构合作研发25个新药及保健品项目,总投资达到2.96亿元[11]。2015年,甘肃省首次公布了103项省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其中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为3200万元[12]。可见陇药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依然比较有限,建议大力争取和增加各级资金投入。
3.6.3 运用多种方式融资,加大政府补贴支持力度
针对陇药产业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应大力发展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区域性强、亲缘性强,信息对称,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针对现有信贷市场,陇药产业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信用度,为争取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担保业务,为陇药中小企業融资提供担保。陇药产业大型企业可通过上市等多种方式融资,也可通过组建多种形式的企业引进外资。扩大商业银行对“陇药”产业贷款的利率浮动空间,积极培育创建专为“陇药”产业发展服务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13]。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网络借贷进行融资。另外,还可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对陇药产业的各个产业链环节进行补贴,或帮助其减免相关研发、生产等费用,促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朱龙杰,陆斌,桂正华.大力发展南京新经济增长点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07(9):174-175.
[2] 杜文忠,唐贵伍.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2-4.
[3] 姚晓芳,赵恒志.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6):465-466.
[4] 蒋新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5] 张文良.2015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8万亩居全国第一[EB/OL]. [2016-01-31].http://gansu.gscn.com.cn/syste/2016/03/01/011276701. shtml.
[6] 杨伟静.安国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3(14):7.
[7] 陈弘.现代中药产业竞争力与集群化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9):10-11.
[8] 房保俊.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 33(6):65-66.
[9] 龚晋文,王祎.中药人才需要与培养目标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9):6-8.
[10] 黄双华,蒲利春,陈伟,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4):124-125.
[11] 李雨轩.陇药向甘肃支柱产业的行列迈进[N].兰州日报, 2014-07-25(2).
[12] 欧阳海杰.甘肃首次公布103项省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EB/OL].[2016-01-31].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5/05/ 16/011014418.shtml.
[13] 黄晓梅,黄新明.“陇药”产业发展的相关财税金融政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4):45-47.
(收稿日期:2016-10-05)
(修回日期:2017-11-16;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