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18-07-12刘文倩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

刘文倩

摘 要:目前,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它不但反映了新时期的发展趋势,还体现了许多政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体系中有着相当深刻的价值意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简要分析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应用。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

社会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备受大众的关注,其可以是一些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如经济、文化、军事事件等,也可以是一些由个体或群体引发的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或现象。当前,我国大学生接触社会的范围比较广泛,他们对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和好奇,但是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较差,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该如何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各大高校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求每一所高校都务必增设思政教育课程,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每到学期末,学校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程教学上花了不少心思,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为了不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即使如此,各大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上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内容等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不断地去改进,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认知的活跃期,对社会上的许多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复杂的社会问题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还不够全面,不能进行全面的剖析,缺乏客观、理性、科学的态度和对信息的鉴别能力,难以结合全部因素考虑实际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途径制造各种社会问题,妄图形成社会热点,给社会带来舆论威胁。大学生面对这些所谓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被误导,甚至被煽动,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在这样一个热点问题参差不齐的社会中,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当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得不恰当,会给当今大学生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是从思想方面入手,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指大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主要通过学校生活、社会实践、各种媒体的传播、社区活动和家庭等途径去亲身体验和感受。但是在这个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存在网络监管不力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些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些社会热点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間接影响主要是大学生通过感受社会气氛尤其是人际关系、社会群体心理气氛以及周围人群对待事物的态度等,使其心理状态更接近社会心理状态。

三、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回避社会热点问题

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媒体以及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作为这些新媒体的主要接受人群,对这些网络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也成了社会热点问题滋生的主要场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将目标锁定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当中。他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方面不会落后于他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意识较强,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较为反感,通常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社会问题。面对一些较大的政治问题,他们的思想会表现得非常活跃,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不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出现意识上的偏差,最后导致难以辨别社会热点问题的利害关系,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直面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因为社会上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忽略其真正存在的价值。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应该适当地融入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正视学生存在的思想和观念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1.社会热点教育常态化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社会生活复杂多样,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更是牵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因此,各高校应该把社会热点问题列入常规的思想教育当中,并进行有效和持久的开展,使社会热点教育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在众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中,该如何进行常态化教育呢?笔者认为高校可以把各大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简要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研究不一样的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防止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利用家庭教育增强社会热点教育的情感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前提。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的热点问题基本都与家庭有关。比如,网络流行语“拼爹”等,就是有些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过度保护,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认知,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能够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在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时,多听从家长和教师的建议,从而达到社会热点教育的最终目的。

3.研究合理的社会热点教育模式

(1)专属机构的设置。高校可以在校内设置一些专属机构,让学生深入社会,在家庭、学校和网络中去探索生活中的议题,并根据议题相关的内容创建实践活动。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调查,关注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辨析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变。高校可以结合当下的重要理论知识进行再次翻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丰富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挖掘活动中更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义务献血活动、关爱老人的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正能量。

(3)跟上时代的潮流。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推进社会热点问题,这将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创建社交网络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相关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更加确切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的真实背景以及意义,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必须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的利与弊,把热点问题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利用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发散思维,使社会热点问题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颜亮,马金珠.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2]孙亚潇.关于社会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华章,2013(32).

[3]张昱.试论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