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中医药防治肥胖2型糖尿病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

2018-07-12唐咸玉曾慧妍何柳何嘉莉孙璐谢雯雯梁绮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文中医药大学可视化

唐咸玉 曾慧妍 何柳 何嘉莉 孙璐 谢雯雯 梁绮婷

摘要:目的 采用可视化方法分析近20年中医药防治肥胖2型糖尿病(T2DM)相关研究,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醫药防治肥胖T2DM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V对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主要研究团体及发展趋势。采用KNS6.6定量分析纳入文献分布特征、核心引文等,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经筛选,纳入文献130篇,涉及主要研究者257名和主要研究团队6个,其中主要研究者有仝小林、董柳、周丽波等,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主要研究方向有肥胖T2DM的分证诊治、针灸治疗、中医干预炎症机制等。本研究预测探索肥胖T2DM中医病机的阐释、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可能是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及热点。结论 通过可视化分析,可快速、直观了解该领域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热点、演化脉络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药;CiteSpace;KNS6.6;可视化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4.020

中图分类号:R2-05;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4-0096-06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se visualiz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ith TCM; To understand research hot 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is field. Methods Computers were used to retrie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2DM with TCM in CNKI. CiteSpaceV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keywords, and discussed their research hot spots, research frontiers, major research groups and trends. KNS6.6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cluded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ore citations, etc., and conducted visual display. Results After screening, 130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257 researchers and 6 research institutes, among which, TONG Xiao-lin, DONG Liu, ZHOU Li-bo, etc. were the main researchers.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institute, follow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T2D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 mechanism of TCM intervention in inflammation. This study predicted exploration of the TCM pathogenesis of obesity T2D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clinical pathway may be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nd hot spots. Conclusion Through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in recent 20 years, research hot spots, evolution vei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can be understood quickly and intuitively,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CM; CiteSpace; KNS6.6; visualization analysis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1],其中2型糖尿病(T2DM)超过90%,而80%的T2DM患者有胰岛素抵抗现象,在肥胖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肥胖可导致多种代谢障碍,其所致胰岛素抵抗正是T2DM发病的重要环节[2]。肥胖型糖尿病常合并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脂肪肝等多种疾病,逐渐成为关注热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肥胖T2DM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采用CiteSpaceV及KNS6.6对近20年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该领域发展进程、知识基础来源及研究热点进行概括总结,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相关文献。检索策略:主题词为“肥胖”并且“糖尿病”并且“中医”或“中药”并且“治疗”。检索时间范围:1996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经人工分析文献内容,剔除主题不相关的文献、重复文献、会议通知、科普宣传、人物专访等。

1.2 数据分析

采用CiteSpaceV软件,对纳入文献研究力量、热点、基础及前沿分析。将纳入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包含题名、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发表年份、期刊等,运用CiteSpaceV对文献数据进行读入和分析[3-4],选用系统top N方法,分3次设置节点类型对已有数据进行聚类后可视化分析,节点类型分别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以原文献为准,进行热点分析时,对含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肥胖2型糖尿病”“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为“肥胖2型糖尿病”,将“中医治疗”“中医药疗法”“中药治疗”合并为“中医药治疗”,将“临床观察”“临床研究”“临床疗效”合并为“临床疗效”等;对发文机构名称也进行了规范,如某大学二级院所及附属医院归类为某大学,医院内也不再划分详细科室,同一机构不同名称(曾用名称)规范为现用名称。

由于CNKI导出的文献数据不包含引文信息,因此,本文进一步应用CNKI网站中的新版KNS6.6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引文分析。

1.3 图谱判读

时间从早期到近期的代表色由冷色到暖色变化,首先观察每个自然聚类的主导颜色与哪个时间相对应,时间线显示将每一聚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相邻聚类常常对应相关主题;每个节点大小代表其总被引次数,节点年轮中如出现红色年轮,即被引频率曾经或仍在急速增加,属于明显的热点。

2 结果

2.1 发表时间

共检索出650篇文献,进行人工分析筛选,剔除单纯性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高脂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风、非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不相关文献及重复文献、会议通知、科普宣传、人物专访等文献共520篇,共得到文献130篇,对其题名、时间、作者、关键词、基金、机构及参考文献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从2001年开始发文量逐年增长,表明关于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研究热度和受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从2008年开始发文量明显增加,为一转折点,其后研究热点一直持续至今,发文量保持较高水平,见图1。

1996-2000年无文献发表,说明该时间段关注该领域的学者尚不多;2001-2007年发文量21篇,年平均发文量3篇,说明该时间段关注学者逐渐增多;2008-2009年发文量34篇,年发文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年均发文量17篇,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2001年发文量1篇增长到2009年24篇,年平均发文1篇增长到17篇,说明该时期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相关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0-2016年虽有起伏,但基本保持较高的发文量,共78篇,年平均发文11.1篇,其中2013年发文量最高(13篇)。

2.2 中医药防治肥胖2型糖尿病的研究主体分析

2.2.1 发文作者分析

仝小林、董柳、周丽波、柳红芳、甄仲是高频发文作者,对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見表1。通过聚类分析,形成6个大小不同的多个自然聚类,表示该领域有多个研究团队:学术团体1,以仝小林为代表,主要致力于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T2DM早期中满内热证的研究;学术团体2,以朴春丽为代表,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肥胖T2DM的中医规范化方案的研究;学术团体3,以龚文波为代表,研究方向为降浊合剂对肥胖T2DM的防治作用及机制;学术团体4,以唐咸玉为代表,研究方向为疏肝调气法治疗肥胖T2DM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学术团体5,以高天舒为代表,研究方向为肥胖T2DM的中医常见证候研究;学术团体6,以苏晓艳为代表,研究方向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肥胖T2DM。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6个自然聚类中;同时聚类知识图谱显示各团队内合作比较多,但不同团队间合作较少。见图2。

2.2.2 研究机构分析

对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研究单位进行整理,结果显示,发文主要集中在6个研究机构,见表2。根据发文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要研究机构,其次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宁波市中医院。根据出现频数,频次≥8共有4家,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对各机构发文时区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最早研究该领域的机构,两者均于2006年开始该领域研究,目前仍为主要的研究团体;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及长春中医药大学分别于2007年、2009年及2010年开始关注该领域且发文量逐年增加。2006年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节点,在2006年以前,相关研究机构数量不多,而2006年以后该领域研究机构爆发式增多,尤其是2008年以后新增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机构,如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宁波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

2.3 文献来源

对收录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的文献来源进行分析显示,硕博士论文共计62篇,期刊来源81篇,会议论文(包括国内及国际会议)15篇。硕博士论文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主要来源单位。期刊来源中,发文量≥2篇的期刊共有9种,分别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陕西中医》《辽宁中医杂志》《中医杂志》《江苏中医药》《中医药临床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

2.4 基金项目

对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主要基金资助情况分析,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最多,其次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等,见表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有较大的资助比例,说明我国对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一直保持持续性的关注。

2.5 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分析

经可视化分析,出现频次≥3的关键词有17个。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有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降浊合剂、加味连梅颗粒、开郁清热法、气虚痰浊、炎症因子等(见图3)。进一步将关键词聚类,不同聚类用不同颜色及形状体现,发现国内中医药治疗T2DM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共形成11个聚类,分别是:肝胃郁热证、胰岛素增敏剂、中西医结合疗法、肥胖型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抗炎镇痛、IL-6、现代醫学、加味连梅颗粒、二甲双胍、链脲佐霉素。

关键词时区图显示,1996-2006年各项研究着力于中药类的胰岛素增敏剂、中医药改善β细胞功能及与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其中降浊合剂的相关研究较多,并将胰岛素敏感指数引入到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研究中。2006年以后开始了分证论治的相关研究,其中研究较多的证型为肝胃郁热证及气虚痰浊证,并且开始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相关机制,近5年新兴的是关于对中医病机的阐释、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联用的临床观察等相关研究。见图4。

2.6 被引分析及共引文献

对130篇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频次分析,排名前10的文献见表4。高频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前述的核心学术团体,其中以仝小林团队最为突出,共有4篇文献进入被引前10位。被引频次最高的为针对肥胖T2DM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研究,其余9篇文献中有7篇为具体某证型或具体方药治疗肥胖T2DM相关研究,2篇为针灸对肥胖T2DM的疗效观察。表明中医药防治疾病首先以了解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为前提,其次才是分证论治,针灸在肥胖T2DM的中医药防治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对纳入的130篇文献的引文进一步分析,引用频次>100的文献最初始于1993年对肥胖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并引入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概念。2001-2004年提出糖尿病及肥胖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并引入代谢综合征概念,明确肥胖T2DM是糖尿病中的一个重要分型,阐述肥胖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及改善肥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医对肥胖T2DM的关注越来越多,从针灸外治及中药内服多个角度防治肥胖T2DM均有探索。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近20年我国在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对单种药物或单一疗法的临床观察,到干预机制的探索,再到目前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完成了里程碑式发展。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领域经过多年发展,研究热点包括肝胃郁热证、中西医结合疗法、尿白蛋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领域研究热点不断迁移,学科领域也不断扩展。对该领域热点关键词出现的时区分析显示,1996-2006年这10年间,研究重点在中药类的胰岛素增敏剂、中医药改善β细胞功能及与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面。2006年以后,不同的研究团队分别开展了以肝胃郁热证及气虚痰浊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证论治肥胖T2DM的探索,并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等方面探讨分证论治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开始注重中医病机科学内涵的阐释、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能改善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水平的西药联用等方面的研究。据此,可以预测这些新的研究方向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中不同分支领域的衍生和发展与本学科的优秀科学家们的推动密不可分。对纳入共现图谱的257位学者研究发现,频次≥3的作者共32名,占全部作者的12.5%,形成了6个稳定的高产作者群,其中出现频次最高者为仝小林,14次。在研究团队方面,主要有仝小林、朴春丽、龚文波、唐咸玉、高天舒、苏晓艳六大团队,其他均为散在个体学者,尚未形成团队。其中仝小林、苏晓艳、唐咸玉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某一中医治法如开郁清热法、益气养阴活血法等在肥胖T2DM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朴春丽团队则主要致力于研究针灸治疗肥胖T2DM的中医规范化方案;龚文波团队重点研究中药新药降浊合剂在肥胖T2DM中的防治作用;高天舒团队主要探索肥胖T2DM的中医常见证候分型。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这6大研究团队中,团队内合作比较多,但不同团队间合作较少。在研究力量分布方面,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各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机构和附属医院。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最主要的研究力量,出现频次分别为14和11,分别占总数的9.7%和7.6%。科研基金资助方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主,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及各省中医药管理局均有资助,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基金项目较为分散,时有个别基金资助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领域研究。

综上,本研究对近20年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了解到该领域的知识基础来源、研究热点及发展脉络。据此,建议加强研究的顶层设计,使不同的学者和机构间加强合作,整合资源。目前该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及临床基础方面,笔者建议可进一步向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研究,全面了解肥胖T2DM人群的病理生理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中医药的干预机制,推动中医药防治肥胖T2DM研究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2] 王超.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 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56-58.

(收稿日期:2017-04-05)

(修回日期:2017-05-23;编辑:向宇雁)

猜你喜欢

发文中医药大学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