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上狠下功夫
2018-07-12肖亚庆
肖亚庆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肩负着重大职责使命,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任务。国资监管机构和广大国有企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在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上狠下功夫,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关键词】十九大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实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实业强,则经济强;实业稳,则国家稳。无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高水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其必须在振兴我国实体经济中承担重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一是聚焦主业突出主业。主业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只有明确主业发展目标和重点,集中优势资源把主业做强做实做精,才能更好地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企业提升主业竞争力上,对主业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原则上要求每个企业主业不超过3个,同时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推动企业强化战略引领,明确主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坚定不移聚焦主业、突出主业,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这篇大文章,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对制造业的促进带动作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同时,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三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领域。必须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向、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方向,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努力在生態保护修复、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数字医疗、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四是全面提升企业运行和产品服务质量。企业运行和管理质量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理念、目标、制度、经营全方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积极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大幅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标准档次、品牌影响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优产品、更好服务、更多选择。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动力,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济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必然路径,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和主要支撑体系。
国有企业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为高质量发展占据“桥头堡”和“制高点”。一是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研任务是我国立足科技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积极作为。要集中优势力量完成好“两机”重大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科技创新2030一重大项目”,积极承建更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在产业集中度较高、具有主导优势的行业领域,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不断增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支撑国家战略实施。二是着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能否在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保持核心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对国家长远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国有企业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把战略性前瞻性技术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提早谋划、提早部署,特别是要在事关国家硬实力提升、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抓紧谋篇布局,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努力成为行业科技创新引领者。三是充分发挥创新要素合力。科技创新要真正实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必须打破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国有企业要主动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国家实验室等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要加快完善产业创新链,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全方位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而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必须要靠体制机制的保障。必须把完善鼓励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作为关键任务来抓,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弘扬创新创造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定不移推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指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对推进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又深刻指出了实现的途径和方法。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升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确保国有经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存在分布过宽、主业不集中、重复投资等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领域,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一是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进重组,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遵循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推动企业以重组整合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企业文化的全面整合融合,放大重组效能。二是积极开展专业化重组整合。专业化重组整合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业务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将鼓励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平台作用,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推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积极探索围绕重点领域整合现有优质资源,适时培育孵化新的产业集团公司。三是大力推动去产能和“处僵治困”。过剩产能特别是“僵尸企业”是要素配置扭曲的集中反映,是市场中错配的资源。我们将持续推动企业做好去产能和“处僵治困”工作,中央企业今年要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目标任务,还要积极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年要抓好800户“僵尸企业”处置、特困企业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年底前“僵尸企业”基本出清和特困企业整体盈利。四是稳步开展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是国有企业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的重要手段。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实施,着力获取先进技术、优化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品牌。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为载体,打造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新平台,把对外投资和促进国内装备、服务、技术标准全方位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引擎,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把国有企业建成能面对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从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国有企业只有持续深化改革,才能切实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出独立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落实“1+N”系列改革文件为抓手,紧紧围绕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一是拓展深化各项改革试点。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要总结推广一批,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信息公开、三供一业等试点,加快试点工作总结评估,加强经验交流,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形成模式、复制推广。要扩围深化一批,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试点,进一步增加试点数量,拓展试点内容。要统筹推进一批,对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等试点,在集团和子企业两个层面统筹协调推进。二是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实施综合性改革是系统、整体、协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开展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特别是基层企业中分别选择百户以上企业,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要选择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基础好、改革创新氛围浓、国企国资改革进展快、有特色的地方,联合地方政府开展国企国资“综合实验”,对区域内国企国资改革综合施策,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地,打造国资国企改革的区域标杆。三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實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要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选择2-3家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推进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具备条件的引入非公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积极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要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四是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完善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要推动国有企业加强改进规范董事会建设,统筹推进落实董事会职权、实行经理层成员契约化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等试点工作,充分释放企业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要探索建立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方式,确保各治理主体各负其责、规范高效运行,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五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资监管职能。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要探索建立以管资本为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机制,制定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出资人监管职责边界,授予企业完整的经营自主权;持续改进监管方式,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监管标准和制度体系,重点推进依法、分类、对标监管,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紧紧抓住党建这个“根”和“魂”,坚定不移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2016年10月出席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不仅要党的建设,而且一定要把党的建设搞好。”“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明确了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国有企业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才不会被搞小搞垮,才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我们要按照党章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层层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抓好责任落实就抓住了管党治党的关键,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企业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专职副书记要履行好直接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进一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完善“述评考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建述职评议,强化党建考核评价,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建好、用好、管好这支队伍,对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要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切实加强从严管理,提升治企兴企本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发和保護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营造鼓励各级领导人员锐意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决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严防反弹回潮;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进一步深化政治巡视,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责编/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