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2018-07-12孟小芳
孟小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 100142)
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及术后化疗治疗[1]。但患者治疗时易出现负性心理、心肺功能紊乱、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加重患者癌因性疲乏感,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减轻癌因性疲乏。延续性护理即对出院患者仍实施与住院期间同质量的延续性专业护理,相关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可通过电话随访掌握患者情况,使居家治疗的患者得到良好医护信息支持,从而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2]。同伴支持教育即利用经历相似同伴分享自身经验方式,使被教育者产生自我认知,激发自身潜力。但临床有关同伴支持指导下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53例,女28例;年龄37~82岁,平均(56.73±7.16)岁;术式:单肺叶切除37例,双肺叶切除21例,楔形切除13例,袖状切除10例;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31例,Ⅲ期2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中专)36例,大专及以上33例。对照组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39~80岁,平均(57.24±7.25)岁;术式:单肺叶切除35例,双肺叶切除19例,楔形切除16例,袖状切除6例;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27例,Ⅲ期2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2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式、TNM分期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并经CT及病理学组织确诊;(2)均符合手术指征,术后行化疗治疗;(3)未向其他部位转移,未合并其他癌症;(4)能够主动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2)预计生存期<6个月;(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4)合并全身性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
1.3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出院指导,自行设计《患者一般情况评估问卷》,评估内容为术后自我护理方法、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向患者发放自我管理手册,依据患者评估结果为其制订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主要包括讲解不良嗜好对疾病的影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对预后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遵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增减药量,定期至医院复查;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与他人交流、做运动等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自我监测不良反应方法;确认患者电话、微信或QQ等通讯方式;出院后不进行延续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1)组建同伴支持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临床医师与3名责任护士,主要负责组织管理与监督;1名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疏导患者负性心理;3名社区护士,主要负责电话随访与家访;4名同伴支持志愿者,主要负责与患者交流,分享自身经验,反馈患者信息,同时,志愿者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善于沟通,有一定影响力与公信力。(2)对同伴支持志愿者进行培训。邀请肺癌专家讲解肺癌及化疗相关知识;邀请心理学专家讲解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技能;将以上内容采用宣传页与插图形式讲解,配文应浅显易懂。(3)制订护理方案。护理计划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制订,以就近、相似、相同原则,组织同伴支持教育活动,如组织以同伴为主导的“面对面”交流模式,2周进行1次;建立同伴支持QQ群与微信群,同伴与患者可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交流沟通,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有氧运动等方式缓解心情,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食物,避免进食辛辣煎炸食物;同时,也可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享、小组访谈等形式回答患者有关化疗不良反应相关问题,每次同伴支持教育活动持续1 h为宜。
1.4观察指标(1)癌因性疲乏:出院6个月后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定[3],共包括4个维度即行为、情感、认知及躯体,共22个条目,每个维度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疲乏程度越严重。(2)自理能力: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4]评定,共包括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4个方面(43个条目),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各维度之和(0~172分),分值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3)生存质量:出院5个月后采用中文版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定[5],共包括生理维度(7个条目)、情感维度(6个条目)、功能维度(7个条目)、社会/家庭维度(7个条目)、肺癌特异模块(9个条目),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各维度之和(0~168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行为、情感、认知及躯体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比较分)
2.2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生理维度、情感维度、功能维度、社会/家庭维度、肺癌特异模块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2.4复发情况两组患者均实施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50例,复发率为61.73%,对照组患者复发66例,复发率为86.84%,两组患者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7,P<0.05)。
3 讨 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易出现癌因性疲乏。临床数据显示,78%的癌症患者出现疲乏症状,肺癌患者发生率较高[6]。癌因性疲乏的致病因素较多,疾病消耗、手术创伤、化疗不良反应、身体功能下降等均可引发。癌因性疲乏可导致患者治疗积极性下降,治疗及护理配合度降低,从而影响疾病治疗与康复。因此,需采取一定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同伴支持教育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应用较多,闫文静等[7]研究将同伴支持教育应用于出院的糖尿病患者,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另有研究将同伴支持教育应用于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中,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8]。
肺癌化疗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及化疗不良反应,使其身心遭受严重损伤,易出现消极情绪。本研究将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肺癌化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行为、情感、认知及躯体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可及时了解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同伴给予的支持与鼓励能够促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有效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疲乏[9]。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注重饮食及运动指导,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从而缓解因手术创伤及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疲乏。张小琼等[10]将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使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延续性护理即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居家康复治疗期间依旧得到医院专业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但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监管,其治疗与护理配合度会有一定程度下降,导致其预后不理想。肺癌化疗患者预后差,患者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疲乏、食欲丧失、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心肺功能、生活及行动能力也会下降[11]。本研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ESCA测定其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再次进行评定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通过同伴支持,患者可及时咨询自身症状,并通过在群里与同伴志愿者讨论,使医护人员了解疾病控制情况,患者通过问题指导进行自我护理,从而提高其服药、运动、饮食调理等方面的能力。临床研究指出,同伴支持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控制疾病的能力[12]。另有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癌症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提升[13]。
生存质量是评价癌症化疗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肺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消除肿瘤细胞,使其生存时间延长,但生活质量不理想。本研究中肺癌化疗患者采用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通过同伴支持,有效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不良习惯,通过电话随访、QQ及微信群交流等,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使患者饮食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降低其饮食不当所致的便秘、腹泻症状,督促其进行有氧运动,从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患者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使其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应对疾病的信心增强,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癌化疗患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促进患者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提升,且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