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评价
2018-07-12朱春燕
朱春燕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西药科,山东 菏泽 274000)
乙型肝炎肝硬化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且近年来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常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哪一种药物效果更为显著,需要深入研究[2]。本次探究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核苷类的病毒药物治疗有效性,现作以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的资料:选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3例,依据用药不同分成恩替卡韦组、拉米夫定组与阿德福韦酯组三组,每一组患者31例,恩替卡韦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组采取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在恩替卡韦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为男性,有14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39岁与72岁,年龄的均值是(56±2.37)岁。在阿德福韦酯组患者中有16例患者为男性,有1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38岁与75岁,年龄的均值是(55±2.53)岁。在拉米夫定组中有18例患者为男性,有13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39岁与76岁,年龄的均值是(57±2.03)岁。三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在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用药的方法:在患者入院以后,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谷胱甘肽等保肝、利尿、抗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等对症治疗。在上述基础上,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生产于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国药准字为H201,口服,每次100 mg,1天1次。阿德福韦酯组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生产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国药准字为H20060666,口服,1次10 mg,1天1次。恩替卡韦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生产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国字准字为H20100019,口服恩替卡韦,每次0.5 mg,1天1次。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8周,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1.3观察的指标:对两组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录两组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血清Ⅳ型胶原(IV-C)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
1.4统计的方法:把本次统计所得相关数据的结构记录至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以便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后,应用来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进行检验;应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χ2检验,然后比较所得数据,如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即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采取P<0.05表示。
2 结 果
2.1比较三组肝功能指标:拉米夫定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于阿德福韦酯组相比,差异不够明显,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相比,数值明显比两组小,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三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三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凝血酶原时间(s) 总胆红素(µmol/L)恩替卡韦组 31 62.62±7.51 43.25±6.64 14.22±1.51 33.83±5.49拉米夫定组 31 89.37±9.45 58.17±8.34 18.47±2.38 52.33±6.08阿德福韦酯组 31 88.91±9.52 55.97±7.43 19.21±2.84 51.04±6.85
表2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血清Ⅳ型胶原(ng/mL) 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ng/mL) 透明质酸(ng/mL)恩替卡韦组 31 101.27±29.64 130.52±21.55 129.25±18.26拉米夫定组 31 139.55±34.85 157.88±29.83 145.38±26.53阿德福韦酯组 31 136.84±31.82 152.78±27.46 142.94±21.83
表3 三组病毒学变化比较[n(%)]
2.2比较三组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拉米夫定组患者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透明质酸以及血清Ⅳ型胶原比较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组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中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透明质酸以及血清Ⅳ型胶原,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相比,数值明显比两组小,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表2。
2.3比较三组病毒学变化:治疗后,拉米夫定组患者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比较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组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中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相比,数值明显比两组小,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表3。
3 讨 论
在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发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乏力、腹胀、恶心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控制病情,会造成肝硬化甚至肝硬化失代偿,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3-4]。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乙型肝炎肝硬化渐渐变成人们生存质量受影响的关键原因,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是临床研究重点[5-6]。相关研究中指出,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够对病毒复制起到抑制作用,对患者干细胞的炎性反应进行缓解[7]。核苷类的药物可以在患者体中磷酸化,向着磷酸核苷类的似物转化,继而靶向抑制HBV的聚合酶逆转录酶活性,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8-9]。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后,恩替卡韦组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透明质酸、血清Ⅳ型胶原、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相比,数值明显比两组小,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
临床上,拉米夫定为最早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在细胞中转化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对HBV复制进行抑制,不容易损害到肝脏,没有细胞的毒性,患者耐受性与安全性比较高[10-11]。然而,拉米夫定还存在缺陷,不可以将乙型肝炎病毒彻底清除,长时间用药会提高耐药率,会使得肝脏病变,容易引起肾脏衰竭的情况[12]。阿德福韦酯属于磷酸腺苷类似物,在使用这种药物以后,会在患者体中迅速转化成阿德福韦二磷酸盐,对HBV的逆转录酶进行抑制,抗病毒的效果比较好[13]。而阿德福韦酯的起效时间不快,缺乏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应用比较有限[14]。鉴于此,临床上比较通常会选择恩替卡韦,恩替卡韦这种药物属于核苷类抗病毒的药物之一,相较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而言,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高HBeAg阴转率,抗病毒的作用比较强,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的效果[15]。
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核苷类的病毒药物治疗时,恩替卡韦效果较为显著,相较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而言,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