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米力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2018-07-12熊喜龙
熊喜龙 蒋 兴
(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福建 邵武 354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且治疗难度较大的心脏病,该病由胸廓、肺组织、肺血管的慢性病变而导致。临床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伴随心力衰竭,由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常会出现病情反复复发的特点,导致患者多次入院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1]。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尚未形成较好的治疗方案,而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可以采用米力农来进行治疗[2]。为进一步探讨米力农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收集的2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析米力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51~79岁,平均(67.25±1.13)岁,病程1~5年,平均(3.20±0.24)年;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50~78岁,平均(66.93±1.08)岁,病程1~5年,平均(3.15±0.20)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制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3],即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并已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及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有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②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检查和治疗资料;③对本次研究药物无不适或者过敏现象;④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脑病或者胸廓畸形;②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药物治疗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者。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传统方法治疗:患者采用吸氧、积极抗感染(根据经验或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祛痰平喘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山东鲁南制药,国药准字H10970052)治疗:负荷量25~75 μg/kg,5~10 min缓慢静注后以0.25~1.0 μg/(kg·min)速度维持治疗,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13 mg/kg,疗程7 d,两组用药期间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定期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脑利钠肽(BNP)、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1.3观察指标:治疗效果评价[4]:①显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症有了较大的改善;②有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症得到了一定地改善;③无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症未减轻或出现恶化现象,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每天观察患者血压、血气及电解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纠正,治疗前后对比患者胸部X线片、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指标。采用超声心动检查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LVEF(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9.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射血分数增加较对照组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EDD和LVEF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EDD和LVEF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62.43±9.64 56.14±8.54 40.16±8.27 52.19±12.40对照组 100 61.85±10.07 58.05±9.13 39.48±9.00 48.33±14.26 t - 2.140 3.261 1.883 5.262 P - 0.183 0.003 0.204 0.000
2.3两组治疗后PaO2、PaCO2、BNP水平比较: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相应值,PaCO2和BNP低于对照组相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PaO2、PaCO2、BNP水平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后PaO2、PaCO2、BNP水平比较(分)
组别 例数 PaO2(mm Hg) PaCO2(mm Hg) BNP(pg/mL)观察组 100 63.28±13.09 50.03±8.57 448.53±92.17对照组 100 55.31±12.15 66.21±9.02 356.96±73.32 t - 4.463 13.004 7.775 P - <0.05 <0.05 <0.05
2.4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近年来该病的确诊病例数不断上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缓解疾病痛苦与病发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传统方案多采用利尿、强心及血管扩张剂综合治疗[5]。在治疗中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但是,该类药物的治疗安全性范围较小,并且由于患者存在长期缺氧的症状。因此,临床治疗中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由此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等不良现象。米力农是非洋地黄类强心药,属于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S)抑制剂,其药理效应主要包括正性肌力作用、扩张外周血管以及改善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不会出现儿茶酚胺类正性肌类药因β受体密度下调而产生的快速减敏现象[6]。米力农通过对PDES的抑制,可以促使患者体内的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细胞内钙均出现明显的增高,强化患者的心肌收缩力,进而促使正性肌力发挥作用。米力农的药效也能够直接作用患者的血管平滑肌,从而扩张患者血管,缓释患者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左心室充盈压,优化患者的左室功能与心脏功能;促使肺血管扩张以降低肺循环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肺动脉平均压,优化患者换气与通气功能,缓解肺心病患者的缺氧症状,促进其心脏功能的逐渐恢复[7]。
表4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9.0%,高于对照组的78.0%;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56.14±8.54)mm于对照组(58.05±9.13)mm,观察组射血分数(52.19±12.40)%高于对照组(48.33±14.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能够改善患者的LVEDD、LVEF、PaO2、PaCO2、BNP指标。伏婷婷等指出加用米力农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潜在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8]。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观察组加用米力农不会对患者的治疗带来安全问题,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加用米力农能够提高整体的治疗疗效且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