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7-12王曙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病死率呼吸衰竭通气

王曙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重症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急的临床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2]。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的10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对比(

组别 HR RR PaO2 PaCO2研究组(n=50) 113.91±5.81 25.35±2.47 74.19±7.06 58.05±6.89对照组(n=50) 124.62±4.65 32.48±3.85 64.25±8.20 64.08±5.22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的10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各50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8、22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43岁、平均年龄(56.3±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6例、2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56.8±3.2)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补液治疗、抗炎治疗、祛痰治疗、平衡电解质、解痉治疗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设定同步间歇通气模式,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比范围为1.5∶1.0~2.0∶1.0,设置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为容量控制模式,同时,给予患者正压通气治疗,设定VCV为10~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设置PEEP为3~8 cm,PSV为6~8 mL/kg。具体治疗时间、相关参数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适当调节[3]。

1.3观察指标[4-5]: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②治疗效果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即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即为有效;患者症状无变化,即为无效。③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HR、RR、PaO2、PaCO2等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有效率、病死率使用百分率表示,对比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HR、RR、PaO2、PaC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0%(44/50)高于对照组74.0%(37/50),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0.0%(0/50)低于对照组8.0%(4/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

3 讨 论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气道发炎引发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呼吸衰竭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往往易出现气道内压增高、体内血流比例失调、酸中毒、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后果[6],直接威胁着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如抗生素类药物、茶碱类药物、β2激动剂等[7],但往往患者发病较急,药物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机械通气治疗是通过连接患者气管与呼吸机,直接补充其血氧量,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达到缓解患者呼吸衰竭的目的[8-9],同时,该技术可有效提高体内的气体量,减少组织器官损伤的概率,应用效果显著、安全、高效[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HR、RR、PaO2、PaC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0%(44/50)高于对照组74.0%(37/50),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0.0%(0/50)低于对照组8.0%(4/50),P<0.05。表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改善机体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R、RR、PaO2、PaCO2等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病死率呼吸衰竭通气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