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的探讨
2018-07-12徐恒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徐恒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也迎来了新的经济形式,社会经济也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对于国有企业的竞争而言,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就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创新以及改革。
一、新形势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要求
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是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就应该顺应新时期的发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及变革[1]。为了使得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进一步的变革与创新,应该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一)始终坚持“中国梦”的思想
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我国的发展保持一致的战略目标,因为“中国梦”是中国复兴这一梦想的主要象征,同时对于中国人来讲,也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中国梦”的思想,让每一个员工实现对自身不断的审视,在其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企业的不断进步。这样才可以有效实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
(二)重视思想教育,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
因为国有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对国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与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完全相同。对于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言,应该以时代的发展为依据,紧随时代的步伐,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促进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以及国家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应该对人力资源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价值加以高度重视。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相对落后的管理观念
在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受到计划经济体的深刻影响,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人事管理难以划分,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的一项基本手段就是对范围的控制。这样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不仅对人才的意识进行了控制,也对人才在潜力方面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也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陈旧僵化的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把人力资源看作企业发展的资本,对员工的工作效果仅仅用既得的收益来进行衡量,这就对人才的发展作用造成了忽略。同时又没有相对全面的开发以及培训机制,使得员工个人的价值很难得到发挥。这样就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责任很难加以认真履行。
(三)相对粗放的管理方式
对于国有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粗放管理,在对工作的任务进行设计以及对工作的目标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都没有相对细化的标准,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也就出现了责任模糊的情况,使得对绩效的评价也很难实现其公平性。企业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公平以及公正的对待,能力不能被认可,就会使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2]。
(四)片面的人才评价
因为国有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因此在进行选拔人才以及人才的考核过程中,政治化的管理倾向也就比较严重,对综合型的人才也缺乏一定的包容。但是这种考核的方式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十分不符,使得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三、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及变革
(一)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进一步革新
在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创新,管理的理论做到与时俱进,将会对管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人才和企业这两者之间已经开始逐步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没有办法使得人才在实现自身价值方面得到有效的满足[3]。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应仅局限于控制以及被控制,企业应该成为员工发展的平台。人才选择企业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及一份可观的收入,而是想要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满足他们对自己的职业以及人生规划的相关需求。因此,企业一定要使员工的规划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使得员工在企业中得到一个可以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效果。
(二)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系统的一项工作,工作中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需要对人员进行招聘以及合理的配置,需要对人才进行培训以及进一步的开发,需要干部进行管理,需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需要对员工的薪酬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员工的关系等进行良好的管理。与传统的雇佣与被雇佣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言,当今的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方面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于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应该从企业长远的发展以及整体的战略出发,对人力资源在管理措施上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对当今市场竞争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关键性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与国有企业的人员结构进行有力结合,使得国有资产的质量目标得以有效提高,使得人才的发展可以和社会的发展做到有效结合,使得人力资源的考核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这样才可以使得国有企业得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当今社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在国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具体发展的措施加以高度重视,与现代的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对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进行合理构建,这样才可以全面地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人才发展需求的差异进行研究,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干部的管理、人才的开发以及培训、以及员工的薪酬待遇中实现进一步的反映。在国有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之中,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进,使得国有企业整体的发展策略得以明确体现。
(三)精细管理方法的引入
在现代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的管理是全新的一项理念,对细化管理的项目进行合理利用,与可量化的管理标准实现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对人力资源进行工作情况的综合考评。随着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激烈,在进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精、严、准、细的管理原则渗透进来,使得企业以及员工的发展目标实现进一步的精确[4]。对员工发展的潜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对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考核标准等进行细致的划分,对质量的标准严格执行,并且对执行效果进行严格监督,使得内部建设的控制得以进一步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传统的粗放管理进行有效的革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做到精益求精,对员工的工作效果应该采用严格的标准来进行衡量,使得员工的责任感得以进一步强化。同时应该使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实现进一步的细化,将其与管理的责任有效结合,使工作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同时应该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实现进一步的细化,对员工的工作效果实现多元化的考核,使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加以重视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市场更加需求综合型的人才。但是国有企业传统的招聘形式因为被经济体制所限制,对人才仅仅采用单一考核的形式,使得一些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很难进入国有企业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发挥,这对于人才以及竞争的流动有着很大的限制作用,同时也使得国有企业在人才储备的方面过于单一,使得新形势下的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很难得以体现[5]。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才的综合性,将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考核标准进行更改,在对人才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除了应该注重其专业性,还要对很多综合的因素加以重视,在国有企业中引入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这样才使得国有企业的人才可以拥有自身的发展空间,使其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掘,促进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当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就应该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紧随当今时代的步伐,在对人才进行选拔以及考核的过程中对综合型的人才加以高度重视,加强对人才的开发以及培训,同时给员工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使其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进而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今天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