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意识浅析
2018-07-12庞君美沈阳宇鸿民用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庞君美 沈阳宇鸿民用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工作之大,质量责任之重,提起质量无人不知,无人不重视,这就构成了企业质量意识的最基本认知,然而这种质量意识是否科学、是否能够真正的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需要商贾。在绝大部分时候,“质量重于泰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和意识在大多数组织里往往流于形式,识别质量与质量部的关系成为培训最高管理者质量意识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质量意识的朴素认知
质量意识来自于对质量的认知,并储存在潜意识里,成为指导行为规范的一种思想。这种认知在绝大部分的普通民众心目中是一种朴素的、妇孺皆知的存在,为每个人所熟悉,比如“质量重于泰山”,“质量大于一切”。这种混沌的朴素认知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改进意义,更多时候流于形式,并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留下各种弊端:
(一)错把结果当过程。质量首先是一种结果属性,但影响、形成“质量”特征这个结果的关键却是“过程”。家庭主妇会说“这个塑料盘的质量真好”;公司总经理会说“我们的产品在客户眼里质量非常差劲”;于是人们都在关注产品的结果,却从来未曾真正关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我们必须要重视质量,质量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命脉”,“质量立厂,质量立国”,“质量重于泰山”。这类大而全、空洞的、停留在表层的口号和管理思想并不会给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会给产品质量的提高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
(二)错把过程当结果。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朴素质量意识下的人们在追究质量责任时又陷入到“错把过程当结果”的怪圈里。“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经》中的这句经典名言道出了一个隐藏的赤裸裸的真相—当组织里存在一个叫质量、质管、质保、品质的部门时,那恰恰说明,我们的组织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或隐患,于是我们需要以“质量”的名义去提醒问题的存在,引起团队的重视。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之后,人们往往会首先责难“质量部干啥去了?”;“质量部真是烂部门,一塌糊涂”。人们又把造成质量问题的过程责任问责给了质量部门,却很少去关注追究这些质量问题其实是市场部门或者设计部门的失误造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又再次把“质量”这个结果等同于“质量工作”这个过程。
(三)错误认知质量部门的职责权限。从市场调研确定要求、产品设计、工艺制定、资源配置、生产制造、检验把关、出厂放行、包装运输到最后的售后管理,在产品实现的纵向全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各个子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并分配相应的人员权限,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把控每一阶段、每一过程、每一事件的质量关键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脉络。
在纵向的产品实现过程中,质检工作作为质量部的一个子职能,其履行的质检工作是纵向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在结果的验收过程中,用技术手段去判定最终产品是否满足要求的质量把关工作。
不同于技术、生产、市场等部门的职能特性,质量部最显著的特征属性是其管理职能,是组织从产品形成质量,满足客户要求这一角度所形成的管理工作;是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履行其质量指导、监督、管理工作;质量部门同时又在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职能分配过程中履行职能的边界管理。质量部通过贯彻程序、监督检查等活动提高了组织的文化自信、产品自信、价值观自信。只关注质量检测工作,混淆、弱化、漠视其他职能是质量部工作的大忌。
(四)执行者不能认识到本过程对下一过程的影响。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过程的输出都是下一个或几个过程的输入。提高本过程输出的过程质量,并充分考虑本过程对下一过程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最终质量、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一个由很多相似零件构成的组件中,如果设计部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没有给每个零件分配件号标识,那么生产部门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成本去识别、标识零件的差异;检验部门也需要再次花费同样的成本去识别、标识这些零件。最终在浪费成本、造成效率低下的同时也提高了错误的几率。
二、提高质量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训和宣贯。专业的系统的学习是提高质量意识的重要方法,宣贯产品的规章或标准,贯彻公司的组织运行程序,是培养员工质量意识,提高质量认识的最重要最主要方法。然而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不能通过一次培训或者一年的运行就能够得到真正期望的结果,任何意识层面的深入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宣贯,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培训。开发质量意识培训课程、为员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每隔一段时间的复训,是巩固、提高、深化质量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质量案例教学。质量意识的不到位往往是由于对质量要求认识不足所造成,这种认识不足或者漠视要求的状况常常由于执行人员意识不到要求的重要性。受限于所处位置、所担责任、所知学识、所有经验的不同,很多要求在基层员工处无法得到理解,这些要求常常被误认为多此一举或者可有可无。他们往往认识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到如果未按要求做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在培训宣贯中,只有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才能真正使执行人员从抽象空洞的说教中,生动、深刻的认识到严格执行要求的必要性!相应的,制定激励与惩罚措施,对于违背要求或由于突出贡献而给予的处罚与奖励是提高质量意识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三)经验总结与交流。任何一种认识的深入都需要借助经验的不断积累、升华与传承。产品质量的稳定发展一方面需要机器设备、技术工艺的稳定可靠,同时更需要人力资源的稳定可持续性。只有将团队的经验不断的交流、沟通、传承,使团队的经验汇集成知识、上升为程序要求有利于深化团队的质量意识。
三、小结
质量意识的提高需要借助团队行之有效的培训系统,并与上岗授权和激励惩罚制度相配合,从而使的质量意识不断深化和深入,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