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助力金融扶贫的困境与路径优化
2018-07-12谭雯
谭 雯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引 言
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一直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并成为金融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自独特优势,立足职能定位,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再一次强调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关键在于提供高效、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村镇银行作为扎根县域及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小额信贷产品,成为“支农支小”的主力军,积极发挥着其扶贫功效。我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导致减贫难度加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2016年,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且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同时我国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扶贫投入转化效率只有30%左右。因此,通过剖析村镇银行的减贫机制,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扶贫绩效,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供给,对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 村镇银行减缓农村贫困的机理分析
与城镇等人口聚集区相比,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农村低收入人群长期经受着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的贷款歧视,面临着贷款难的困境。2007年,银监会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为当地“三农”领域即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在改善县域金融服务、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发挥自身优势等方面减缓了农村贫困。
2.1 村镇银行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路径短
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是引入民间资本的股份制小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决策层级少。村镇银行可以较好地缩短业务流程周期,快速地发放贷款,缓解了农村低收入人群被迫利用民间借贷来满足其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难题,降低了他们的借贷负担。
2.2 村镇银行扎根农村金融市场,具备“人缘、地缘”优势
村镇银行立足于当地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业务,可以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在获得客户能力、理解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等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因此,村镇银行能为“三农”以及小微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将金融资源精准对接当地的各类型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增强“长尾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金融扶贫效率。
2.3 村镇银行的发展有助于打破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垄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具有经营垄断的地位,长期扮演着农村资金“抽水机”的角色,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周振等(2015)认为,农村资金的外流导致农户和中小涉农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配置上是低效率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放,增强“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且信贷投放“小额、分散”特点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截至2016年年末,村镇银行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另外,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超过80%,吸收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所在县域。
3 村镇银行助力金融扶贫的困境
3.1 存在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冲突
一方面,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机构,需要实现自身的财务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缺乏优质的抵押资产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且贷款额度较小,村镇银行向其放贷时,通常会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收益难以覆盖成本,削弱了部分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意愿。
3.2 可贷资金来源不足
与农信社为代表的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发展历程较短、网点覆盖不足、市场渗透率低下,导致村镇银行难以从农村金融市场吸储,资金来源缺乏,可贷资金规模的扩大受到制约,无法在长期内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持续性的信贷服务,减弱了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三农”贷款难题的作用。
3.3 科技信息化程度较低,信贷技术创新不足
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村镇银行科技信息化程度较低,还未能完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挖掘用户的精准化需求,同时也难以识别借款者的“软信息”,削弱了村镇银行风险评估的精准度,加大了贷款项目的风险管理难度。另外,村镇银行的信贷技术创新不足,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小额信贷技术开展业务,难以匹配“三农”和小微企业日益多层次的信贷需求,降低了村镇银行对客户的吸引力。
4 村镇银行助力金融扶贫的路径优化
4.1 加强科技信息化程度,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金融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金融业全面升级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村镇银行应主动顺应趋势,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利用技术手段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基础电子渠道,以移动开卡、移动POS快捷支付等方式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4.2 树立“造血式”扶贫理念
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村镇银行助力金融扶贫的过程中,应树立“造血式”扶贫的理念。一方面,村镇银行应积极引导农村贫困人口将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动力。另一方面,村镇银行需要严格把控扶贫贷款的资产质量,以创新、可持续的方式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兼顾自身的良性发展。
4.3 丰富村镇银行的可贷资金来源
首先,村镇银行应鼓励贷款农民进行储蓄,培养当地农村居民的存款意识,以吸收存款作为扩大可贷资金规模的重要来源。其次,政府应降低村镇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加大对村镇银行业务开展的支持,使村镇银行能够获得与农信社均等的支农再贷款支持。最后,政府应充分完善村镇银行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1] 李明贤,罗荷花,易蕊琦.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制度改革与路径选择[J]. 经济体制改革,2016(4):18-24.
[2]周振,伍振军,孔祥智. 中国农村资金净流出的机理、规模与趋势:1978—2012年[J]. 管理世界,2015(1):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