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元代诗人萨都剌在镇江期间的文学创作

2018-07-12王佳钰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名作欣赏 2018年30期
关键词:镇江诗人

⊙王佳钰[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萨都剌(约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关于他的生卒年、族属历来争议较大,这里采信杨光辉先生的说法。①元人俞希鲁《镇江志》载:“萨都剌,字天锡,回回人。”②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论定萨都剌为“回回教世家之诗人”。③故本文以回回人论之。镇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深厚,曾用“京口、南徐州、润州”等名,宋徽宗时始称“镇江”。《元史地理志》载:“江南浙西道镇江路领县三:丹徒、丹阳、金坛。”北宋曾彦和称古城镇江“江山清绝,襟吴带楚”。萨都剌早年家境贫穷,出游至南方经商,曾至江苏镇江。从1328年至1330年,萨都剌在镇江任录事司达鲁花赤。此官御设置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朝廷在行省以下各级地方机构均设此职,系蒙古语“镇守者”之义,扶正三品,职责是“掌印办事”,也称“监临官”。萨都剌在这里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记。萨都剌一生创作颇丰,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第30册收录了他794首诗,其中,共有90多首是他在镇江期间所作。《至顺镇江志》(光绪五年重修版)十三卷载:“都剌负才工诗,于京口山水,多题咏焉。”他的诗歌创作种类繁多,不落前人俗套。虽也有一些艺术上的缺陷,却瑕不掩瑜。明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中说:“语句虽钝厚而自有铦然之芒刺,对偶虽龃龉而自有铿然之音律。……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神龙混海而隐现莫测。”可见其诗艺术成就之高。下文笔者将通过分类来分析萨都剌在镇江期间的文学创作,希望对于萨都剌研究、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以及镇江文化历史研究有所裨益。

一、感时伤世之作

萨都剌生活的元代末期,风衰俗变,诗人虽在江南,但心忧魏阙。在《记事》④中,作者直接讽刺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兄弟自相残杀的史实,如果朝廷内部整日干戈不得安宁,诗人又到底如何自处?难道真的无法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吗?其次,作者又写下了《鬻女谣》刻画出元朝当时的社会图景,表达了对黎民百姓的深刻同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冷漠和社会的弊病。顾嗣立《读元史诗》八首之一云:“史氏多忌讳,纪事只大抵。独有萨经历,讽刺中肯綮。”所以有人称萨诗为“诗史”,也是恰如其分的。

诗人在镇江为官以德,努力为黎民百姓创造福祉。《至顺镇江志》(光绪五年重修版)卷十三载:“录事司在府治西,……屋凡四十三楹,南向为堂。……至顺元年(1330),始匾其堂曰‘善教’,达鲁花赤燕山萨都剌书立。”可见其为官清正之心。据《镇江府志》载:“萨都剌,天历元年授录事司达鲁花赤。始至,设阛阓,制权衡,俾市物者各得其平。岁大祲,白太守发廪以赈,全活数十万人。俗尚巫,以祸福惑愚民,都剌捕治之。”这些政绩都显示出萨都剌在政治上的抱负和才干,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花山寺投壶》中写道:“居人欢讼简,稚子说官清。”充分抒发了作者志得意满的心情。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有诗云:“江上新诗好,亦知公事闲。投壶深竹里,系马古松间。”表达了他对萨都剌的赞赏之情。萨都剌和汉族人民亲密无间却又不以异族自居,他在诗中所呈现出的那一心一意为百姓的为官态度,也传为佳话。

二、山水记游与怀古之作

萨都剌在怨刺时弊之余,放情山水,游览名山大川和古迹胜景。萨都剌的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镇江创作的诗中大致涉及20处著名景点,既凸显了镇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使得诗歌富有历史纵深感。萨都剌从北方至南方经商、任职,对这里的景色充满新鲜感。譬如“千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 “铁瓮”是指用砖加固的镇江府子城。据《江南通志》记载,“金山”在镇江府西七里大江中,初名浮玉,又名伏牛山。这首诗作于诗人刚赴任镇江之时,表达了对大好河山的欣赏和赞美。又有经商时写下《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楼山次韵》:“孙刘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北固山在镇江府一里回岭,下临大江,其势险固。镇江甘露寺内有石,东坡尝作《甘露寺》诗并自注:“寺有石如羊,相传谓之狠石,云诸葛孔明坐其上与孙仲谋论曹公也。”萨都剌的诗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并且将山水记游与吊古伤今相结合,在描写山水之时,既描摹了镇江的优美景色,又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怀,寄情山水,将景与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当然,在这一点上,萨都剌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古代怀古诗的传统,即杨载所言:“登临之诗,不过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讥刺归美,有一定之法律也。”⑤在萨都剌的诗中,有关镇江、金陵的怀古诗特别多,立意大致都是物是人非、人事代谢,只有自然是永恒的。虽然不免有些消极情绪,叹世事无常、生命短暂,但也提醒当权者要珍惜时光,看清现实,居安思危。萨都剌的诗歌大量运用典故,既加深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又能在古今盛衰之对比中衬托出历史的悲凉之感。

三、交游唱酬之作

在镇江,萨都剌与过往好友既有送别也有重逢,同时结识了多位好友,其中交游最密切的还是镇江佛寺高僧。其中涉及他的知己了即休上人的诗共约14首,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如《送鹤林长老胡桃并茶》:“胡桃壳坚乳肉肥,香茶雀舌细叶奇。枯肠无物不可用,寄与说法谈禅师。竹龙雪吐涧水活,茅屋烟吹树云薄。竹院深沉有客过,碎桃点茶亦不恶。”了翁先有竹笋之馈赠,萨都剌随后用胡桃茶叶来回报。这茶也有典故,都穆《谈纂》:“倪元镇素好饮茶,在惠山中粉胡桃及杂果成膏,切置茶内,名‘清泉白石’。”可见其二人之间的纯厚友谊堪称“君子之交淡若水”。除了高洁的品性,了翁的文学才华也使萨都剌深深为之折服。“上人才思塞胸次,强欲禁之无不鸣。一日相望吐奇句,满林光影照山精。”两个人志趣相投,互诉世情。但在与僧人的交往中,又流露出萨都剌心中的一种追求,那就是在归隐之中寻得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练湖曲》中,作者便流露出了想在镇江归隐,躲避世俗喧闹,尽情享受自然乐趣的想法。诗人只有在遨游山水之时,才能达到万虑皆空的静定境界,并体会到大自然的永恒性。这样便有些与苏轼相似,萨都剌与了即休正如苏轼与佛印,借诗谈禅,互相酬唱赠答,儒道结合。但这样归隐的追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首先从经济上来说,他为官两袖清风,还要支撑家中用度,哪有闲钱剩余?其二,其实诗人还是有实现抱负的理想存在的,从他在镇江任上所做出的不菲政绩便可以看出,他那拳拳之心放不下他济世报国的想法,那么,就在与高僧友人的密切交游之中暂时求得安慰吧。

四、病中感怀之作

萨都剌在镇江任职达鲁花赤期间,因江南地潮,诗人后来身患疟疾,因此病了很长一段时间,“江南地湿小臣病,闭户一月不下床”(《京口寒夜和葛秀才床字韵》)。此类诗作者所抒发之情感也与其他诗作有所区别,又更为复杂,并且有一定的数量,大致为32首,因此将其另归一类加以研究。萨都剌早年经商时便开始与酒为伴,中年做官时更是纵酒豪饮,把酒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清吟联石鼎,病酒吐车茵”(《病中寄了上人》)。嗜酒如命和难解忧思加重了诗人的病情,能与谁倾诉呢?“渴想杨枝旧甘露,何时一到病人家?”(《寄金山长老》)因为金山长老龙江上人能驱除疟疾,所以诗人渴望他的到来,帮助他摆脱病痛的折磨。“消愁且喜楼西畔,明月一池蛙乱喧。”(《病中夜坐》)由此可见,诗人病魔缠身,但仍有心欣赏窗外月夜美景,抱有乐观积极的心态。病体稍一康复,萨氏诗云:“明朝呼儿刷骏马,出门一笑青天横。”(《晓起》)大病初愈,心系百姓的萨都剌就出门赶到丹阳修治河道了。萨都剌将药饵带在身上,夜晚便宿在了丹阳普照院,“夜深为倚西廊柱,药杵一声秋月高”(《宿丹阳普照院二首》),这首诗读来有些寂寥,却能看到萨都剌心中的豪情。虽然萨都剌对现实抱有不满,但病痛和黑暗的时代没有使他一蹶不振。对他来说,自身安危又何如,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他最大的心愿。除了身患疟疾,还可以从诗中发现他中年耳聋的迹象。“青原故人贫且穷,燕山野客疲且聋。”(《夜坐赠秀才》)诗人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就“疲且聋”,虽然现实如此,但诗人又对这位江西秀才语重心长地说:“乃知清景不可得,得诗一笑衰颜红。”只要能作出好诗,就算人老了,耳聋了,一样能像青春年少时,感到心中充满活力。这是一位长者在劝告青年要好好做学问,不畏贫与饥,睿智而豁达。

萨都剌一生宦海沉浮,并不得志,第一任官职便是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可以说,萨氏与镇江夙有情缘。期间往来唱作,颇多佳作。读他感时伤世之作,可以明善教;读他记游怀古之作,可以赏景致;读他交游酬唱之作,可以晓性情;读他病中感怀之作,可以励心志。萨都剌从北方到镇江,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镇江是江南灵秀之地,这儿的山水人文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这是他成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的基础。另外,萨都剌的文学创作也使镇江的历史文化更加精彩,其出身回回世家,和汉族人民生活融洽,这就拓宽了镇江的多民族友好文化交流的历史,他在镇江创作的大量诗篇丰厚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我们从研究萨都剌的诗歌创作和他在镇江的生活经历,可以对他的情怀和生平有更全面的认识,还可以探究元代多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回回人萨都剌以汉语写作,他的创作实绩,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增光添彩,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拙作蒙刘嘉伟教授指导,特致谢忱!)

①杨光辉:《萨都剌生年考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②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十六《录事司·达鲁花赤》,清刻宛委别藏本。

③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8—69页。

④杨镰:《全元诗》第30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95页。(本文所引萨都剌诗歌均据此书,不再另注)

⑤杨载:《诗法家数》,见张健:《元代诗法校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猜你喜欢

镇江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