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宜相异 各有侧重
——试论美感与快感的关系
2018-07-12林佳惠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林佳惠[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汉宝德在《美学漫步》中曾经谈道:“西洋的传统向来把美感等同于愉悦,而快感是最强烈的愉悦,把它从美感中排除是很困难的。”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也曾在《谈美》一书中论及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那么美感和快感是否完全是两回事呢?答案是否定的。美感与快感相互交融,也相互区别。
一、共生:相宜
“美感”与“快感”有关,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开。其一,美感不会与实用活动完全无关,不只是欣赏所谓的线条等形式。由对象到主体的一种直觉体验——快感,本就是一种经验;快感也并非只源于实际要求的满足,观看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悲剧令人痛哭也正是由体验而来的快感震颤心灵激荡出快适的感觉,这一快感在美学的范畴中又被称为崇高,这一体验并不与实际功用相关。审美需要调动人的官能,正是引发快感所需要的官能。而非专门为美去造一个官能,美感也是由体验而来的。如果要扯上文化的差异而坚持认为美感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美与实际活动无关”,与快感分离的观点的话,未免有几分牵强。站在主客二分的西方文化心理上来说,西方向来认为美感除了包含壮美崇高还有优美愉悦,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狂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美感里有不可缺少的快感。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悠久的国度,即使是以诗文为中心的追求空灵美感的文化氛围中,也有一个发源于实用的审美起源,那便是巫术文化、礼乐制度。“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礼记·乐象》)这虽是后代的记述,却仍不掩其混沌一体的原始面目。它们是古人特有的区别于物质生产的精神生产即物态化活动,它们既是巫术礼仪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两者才逐渐分化,前者成为“礼”——政刑典章,后者便是“乐”——文学艺术。何况“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流亮”一直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如此无论站在中华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角度,美感都与实际生活的实用活动有重要关系。
其二,快感也并非只由实际功用决定,审美同样带来快感。借用朱光潜先生用以批驳罗金斯先生“误把美感与快感混为一谈”的例子。“我从来没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其实,英国姑娘血色鲜丽的美之所以被罗金斯认为胜过最优秀的希腊女神雕像,除了被朱光潜先生所理解的关于性欲的引诱性之外,也不排除还有如他本人所推崇的“曲线美”一样的美感,或生命力给人的如本真自然、畅达明快之感,如遥远的旷野雨霁,冰消雪融,来自生命柔嫩而坚韧的意味。无疑,将快感武断地解释为对异性的引诱力或是原始的性欲,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将其与美感的关系切断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况且生命本能的欲望也未尝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我们说无聊、厌倦的赤裸的性爱描述是令人作呕的色情文学,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著作《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性爱场面的描写为何不同于色情文学呢?并且是让人想要为之欢呼“你们在一起吧”“是该这样的”,这并不是因为他回避了性,回避了快感,而是因为这些描写完成了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于绝望孤独的工业文明里寻得一处希望的出口。同样,也不能因为《红楼梦》中刘姥姥在艺术上的美感便否认漂亮的英国姑娘在审美范畴中的美感。即便同样在美学范畴中用不同的美学标准去评价审美对象也是不可取的。以此美而觉彼丑是不合适的,即便在现实生活中刘姥姥和漂亮姑娘也不是对立的关系。他们美在不同方面,不然何以爱神维纳斯和伦勃朗的“老太婆”同样可以留像于辉煌的艺术殿堂呢?同时,这二者又存在转化和同生共构的关系,美感与快感在客观事物的发展演变中能够达到平衡和一致,既能让体验主体感受美,也能在这独特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快感。美感中有快感得以满足的因子,也带来快感被满足的结果。快感的发生体现为美感的满足,审美中亦包含快感。
纵然康德也曾说“审美无利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是心如枯井般地欣赏。综上所述,其一,审美之所以无利害是因为由事物引发的优美愉快或崇高痛快之感不是基于实际功用,而是因为其引发了人们的一种心境意绪;其二,审美活动的进行要求感官的参与和经验的调动,欣赏和审美本身即带有反思意味,快感与美感可相互转化也可共生共构。
二、区别:相异
很多时候,人们谈到快感,都认为是生理上的快感,即客体的形式质料方面的因素引起主体的感官或身体的一种直接的快适反应。而美感的定义是不同的,它通常表现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因而区别于满足实用需求的生理快感。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便出现了,快感通常指生理快感,但生理快感的外延是没办法完全囊括快感的内涵的。除了生理快感,还有与之相对的受到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的心理快感。美感和快感是有联系的,美感和快感也是有所区别的,还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去加以区分。
首先,从生理层面关注美感与快感,因为“生理机能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自然,生理机能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这表现在审美活动的主体与对象构成一种刺激——传导——反应的关系。伴随这一过程,人自然产生一种快适或不快适倾向”。正是因为客观对象对主体情绪明显而强烈的影响,生理感官成为主体参与审美活动的重要传导中介。桑塔耶纳曾在其《美感》一书中提及:“假如我们的知觉同我们的快感毫无关系,我们会立刻闭着眼睛不看这个世界。”可见,美感也表现在生理层面上。那么一般被限定在生理层面的快感就在这个层面表现得更加明显了。听见悦耳的声音,人会凝神细品,如孔子闻韶乐而至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看到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三毛会有一种热泪盈眶、此处是吾乡的感受。生理需求对美好的满足使得人生出一种快适,这便是生理层面是的快感。“感情和欲望的满足,是人间幸福的主要寄托,他们本身就带有一种美感色彩。”虽然美感和快感都在生理层面上发生,但这二者毕竟是不同的。快感的发生往往由于主体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因生存而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因生存而有不断发展的认知。花香也好,鸟语也好,快感的发生伴随着主体本能需求的直接满足。正是因为如此,生理快感常常是不自觉的,是一种本能的、突然的、暂时的愉悦。生理层面上,美感则是由于一种毫无阻碍的,由审美感官自觉追求的愉悦。“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便是意识离开主体的远游,主体并未有所行动,而意识却能够得以无碍地悠游远行。又如同“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心灵所体味到的旷远豁达绝不局限于目光所能穷尽之界域。美感之所以会发生,不是因为生理机能传导了信息,而是因为审美感官所引起的心灵上的震颤。不是不加判断的直觉体验,而是主体认知的自觉参与。
其次,从心理层面关注美感与快感。心理世界包含人的认知、需求和社会文化评价,显现出与本能生理层面有所差异的丰富多彩。美感与快感同表现为一种心理现象,都是“理念世界的感性显现”,美感和快感的发生都有心理或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因此从心理层面探索美感与快感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美感的对象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现实美感,“是投入的、亲身的经验”,和主体认知直接参与进去、主体直接从中获得满足的快感对象一致。在心理层面,现实美感和快感是一致的。美感对象的另一部分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艺术美感(不是作为审美形态的艺术美)。这一部分朱光潜也说:“我们在精神上越投入,越没有愉快的感觉。”这也正是朱光潜先生所在意的“美感经验的特点在‘无为而为’地观赏形象”的观点的要旨,因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所以审美要讲求距离,美感的发生也需要距离。所谓直觉,是不掺杂实际功利的亲近对象的审美,而非不做判断的直观体验。从审美的角度,美感的由来仍是需要反思的,这是对美感经验的调度。而在心理过程上,美感与快感的分歧则在于一个复杂,一个简单。复杂得多的“美感的心理过程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也正是这几者的有机结合使得主体从对象上生出感悟,并将这种感悟与社会文化、生命意义相联系,从而体现出一种美的价值。美感自觉而有意识的心理过程与快感直接被动的心理过程区别开来。《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直接而被动的快感心理过程表现为粗俗、鄙陋、滑稽,其美感的心理过程又表现为踏实、朴素、艰辛、值得人同情和尊重。因为这一形象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内涵,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象而被纳入审美的范畴,虽“丑”犹“美”。希腊女神的雕塑在艺术的范畴中是形式和线条之美,在美感的范畴中则是庄严、神圣之美,在快感的视野中便可能只是一种比例协调所带来的舒适。
三、转化:相异相宜
美感和快感是两种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感觉经验,二者是灵与肉的关系。人们的行为和意识无法左右审美活动的出现,往往是出于本能或者直觉,将快感和审美判断的美感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在自然而原始的快感中探寻不存私念的美感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我能为你去死,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心甘情愿地为你贡献出生命。只要你的生活能恢复平静,只要你能获得幸福,我愿坚定、勇敢地去死。”维特对绿蒂的爱情起于绿蒂之美带给他的欲望,即快感,而由这快感而引起的希望和向往就成了美感。生活于是有了期待,生命也才得以升华,对绿蒂的向往是维特对整个未来的期待,如若失去爱情,未来便不必要存在了。维特选择赴死,这是对这种美感的殉道,然而它当初确实是快感。在快感里,最强烈的莫过于性欲了,这是一种距离美感最遥远的肉体欲望。然而,即使在这样一种被人们所回避的快感里,依然有美感的发生。难怪张爱玲会在《色戒》里说:“男人通往女人灵魂的道路是阴道。”在如此直接的肉欲和灵魂、快感和美感的关系中,王佳芝和易先生的爱情确实是非常好的展示。来自肉欲的快感让易先生的性格在王佳芝面前展露无遗,他粗鲁、机警,他寂寞、胆怯。而在易先生带给王佳芝的欢愉里,她分明感觉到自己一步步地沦陷了。对比邝裕民优等生、领导者的荣誉感背后的怯懦自私,易先生的坦白,忘记顾虑性命的坦白又让她如何不动心。并非所有肉体的接触都可以让一个人打开心扉,王佳芝会出于本能地让易先生逃命,心下轰然一响时她到底想到的是自己爱这个男人,而非民族大义。到死,她铭记的不是自己曾经给了她性灵之爱的邝裕民,更不是那个没有感情便玷污了她的梁润生,而是她曾经想要杀掉的唯一给过她灵肉结合爱情的易先生。
肉欲距离灵魂看似遥不可及,而它们确实会靠近。快感和美感看似天壤之别,而二者又相互牵扯。只有当美感与快感相互承认、互相补充时才有适合人去欣赏的美。飘在半空的空中楼阁和坠入谷底的现实蝇营都是不合时宜的。美感与快感这两个概念同属美学范畴,相互交错,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