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景泰十才子”诗中的江南画意

2018-07-12殷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名作欣赏 2018年30期
关键词:题画意境

⊙殷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234]

江南是秀丽之地,山水花木、雨露烟岚的自然,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建筑,是诗也是画,江南文化是一种画意文化。“景泰十才子”受自然灵气熏陶,对江南画意有敏锐的捕捉力,作为诗人的他们能将画意融入诗意,写出的诗也诗中有画。如苏平的《题梅》:“枝南枝北缀琼瑶,应是春风雪未消。忆得孤山明月夜,几回随鹤过溪桥。”读此诗分不清它是题画还是咏物。诗人用比喻,将梅比作雪,又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由眼前之景写到回忆之景,诗风清逸,给人不染尘埃之感。即便是题画,也能画中有诗,如他的《题山水图》:“诗境悠悠野水滨,石林茅屋净尘氛。松花满地无人到,独向青山领白云。”

“诗境”二字已表明画中含有诗意,对画境的描写也是如诗般清脱不俗。刘溥工诗画,故能将二者巧妙融合,传递意境的美。明代绘画承宋代画中有诗的传统,讲求意境,又继承了元代水墨写意的文人画传统,水墨山水、花鸟写意勃兴,故而诗画关系更加密切,“景泰十才子”便受艺术环境的熏陶,也雅具诗画情怀。

一、以画写真——诗中有画

以画写真指的是用画家的眼光去描绘真景,把真景描绘得如同画景一样,也运用色彩、构图、浓淡、干湿、疏密等方法,尤其注重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渲染。虽无画的材料和工具,却有画的意识和审美。简言之,就是诗中有画。蒋主孝的《晓行》即得景之“丽”:

何处堪投辖,前村有杏花。山回残月照,路转宿云遮。小圃惊飞雉,长林噪乱鸦。春江渔父艇,垂柳野人家。贵贱嗟时命,荣枯感物华。担头挑日影,花底散蜂衙。老树绿芳藓,寒流绕白沙。朗吟成久立,往事正堪嗟。

此诗写晓行投宿野人家所见所感。“投辖”二字出自典故,《汉书》载:“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陈遵为留客人饮酒,竟将客人之车辖(车轴的键,去之则不能行)丢进井里。后人便以“投辖”喻主人好客、留客之意。“杏花”句也隐约含典,杜牧《清明》诗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杏花村”不仅见村景之幽美,又仿佛闻酒味之香浓,感民风之清雅。首两句一问一答,兴从中来。前往杏花村,则山路迂回,残月未隐,宿云未遮。不觉惊飞雉鸟,鼓乱噪鸦。于此以动衬静,显景之清幽。此时于春江之上,见一小艇,垂柳之下,望得人家,顿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不觉生发感慨,富贵荣辱竟是何物,怎能与此相比?但见那野人挑着日影,群蜂拥着杏花。老树披着芳藓,寒流绕着白沙。景如此美,令人久立凝思,嗟叹过往,怎不如渔父之乐哉?此诗写杏花村如《桃花源记》,景美人幽,令人神往,可以说是引画入诗、诗写画意的艺术佳作。江南景色以清丽为特色,“景泰十才子”表现清丽之景的诗歌也较多,如汤胤绩《碧溆斜阳》:“断虹收雨彩霞飘,渺渺清波入望遥。鸦溯晴空归晚市,雁拖秋影落寒潮。参差黄苇洲边路,隐约丹枫岸畔桥。谁似江南贵公子,独凭高阁醉吹箫。”景物由彩霞、清波、鸦雁、黄苇、丹枫、岸桥、公子组成,由景及人,视角落定。彩霞、清波为面,鸟与人为点,点面结合,诗境是可入图的。蒋主孝的《雨晴至江渡》也写得清丽:

西风吹归云,秋空净如洗。萧萧芦荻花,半落寒江水。江水清且深,洋洋跃文鲔。眼看白雁飞,能与寄书未?

诗人采取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写了秋空、荻花、江水、鲔鱼、白雁,虽为秋季,却明净清爽,没有衰败之气。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元素,浓淡不同给人的意境也不同。如同浓妆与素颜,它也体现着品位的高低、审美的雅俗。青绿与水墨各有千秋,在于构思和意境。诗可引入色彩,以色彩的暗示调动读者的想象,还原美的图景。苏平《九日》写道:

西风携酒强登楼,此日黄花笑客愁。回首秣陵斜照里,青山红树总宜秋。

此诗也写秋景,也无颓废之气,反写出秋之飒爽。黄花、青山、红树,色彩鲜艳,反胜于春。秋之精神正是通过色彩来传达的,好似着色山水画。其《秋江》一诗同样写出秋之浓烈:

万山红树映高秋,风冷草香水自流。林下久无轩冕梦,欲将清兴问渔舟。

“万山红树映高秋”起语壮丽,“万”写出群山连绵之景,“高”突出秋之劲爽。“风冷草香水自流”又承前一句化刚为柔、由静到动,构图也由上到下,具层次感。结语“清兴”二字点出情感,使景中含情,完成意境的营造。

由秋入冬,则具有另一番景象,此时白雪代替了红叶,傲骨代替了清兴。蒋主忠的《江天暮雪》描绘了江南的诗意图景:

六出堕琼芳,寒飙声浩浩。江云结层阴,谁能辨昏晓。归禽失故林,行子嗟远道。轻蓑垂钓翁,遥遥一帆小。

此诗采取由大及小的描写视角,由景写到人,像镜头的聚焦。前写雪飞、风浩、云阴、天昏、归禽迷路、行子嗟道,都为衬托蓑衣钓翁,此情此景正如柳宗元的《江雪》,那种傲对风雪的渔翁形象,如一支孤傲的梅花,凌寒开放。此诗正是以景写人、以人写意的用心之作,诗人是要借此表达清高孤傲的隐逸情怀,这是一种他人见之苦其人见之乐的情怀。而在色彩的处理上如水墨晕染,营造了凄寒的氛围,若无此,则无法突出人的精神,也就缺少了意境。没有色彩也不影响意境的表达,如同水墨写意一个道理,此诗即只用阴云和风声来渲染,归禽和行子来衬托,意境便有了。

诗可以描绘一年四季的图景,春之明丽、夏之苍翠、秋之浓艳、冬之素寒。无论淡还是浓,都可表达一种心情、审美,甚至志趣、操守,如下面一首诗写的是物又是人,是画又是诗,它是苏平的《白莲》:

凉风袅袅度余香,洛浦仙姝爱淡妆。明月满船秋似水,夜深无影落寒塘。

此诗着一“淡”字,它是景的淡,也是境的淡,更是情的淡。淡却有香,却是仙姝所有,所以是一种不平凡的风度。此诗将人、景、境融合,似浅而深,似淡而浓,含蓄有味。也只有诗才容易描绘出这样的意境,若画出如此淡而深的图景是很难的,那种风度袅香、月漫寒船的景象即难以表达。

二、以真写画——画中有诗

以真写画是指把画景当真景去写,写出来的画景像真景一样。如此写画,画中便有了声、香、触等感觉,还有了动态变化。以诗写画,使画景变为诗景,实现了画向诗的靠拢,诗意画变为画意诗。江南画也具江南特色,从题画诗可以见出,如苏平《题画》:

小桥茅屋近,流水夕阳斜。云里青山远,谁寻谢尚家。

谢尚为东晋名士、将领,为人风流,多才艺,尚清淡。此诗语言清新,景色清丽,像一幅淡彩画。诗由名词构成,只间用形容词,显得恬淡安逸。可见画中之景也是具有意境的,投诗人所好。如果说此画尚接近民间,那么下面一幅便接近仙境了,苏平《题仙境图》写道:

仙家寂寂洞门闲,鹤伴孤松去复还。只有桃花留不住,远随流水到人间。

此诗以景托人,只见洞门清闲,孤鹤往还,花落流水来人间,而仙人之迹难寻。这种见景思人而人不见的写法获得了空灵的意境,给人想象的空间。虽写画景,实已融入诗境,以诗入画,画景真景难辨。“去复还”“随流水”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画活了起来。画景变真景,诗人便可走进去,融入画中,享受画里的意境美,苏平《题画》即为此:

空岩古木薜萝垂,独坐吟坛夜不归。贪看海天明月上,不知凉露浸秋衣。

独坐吟坛者辨不清是画中人还是诗人自己,即便是画中人实已融入诗人的精神,属移情于物,走入画幅。诗中之景幽古清逸,与写景诗无异。这类题画诗若无题目标明,则辨不清是写景还是题画,如很多题画诗写出了声音、香味、动态的画面,使人迷惑。刘溥《题画(五首)》其一写道:

谁家亭子碧溪湾,秋水清涵雨后山。应有人居西崦外,鸡声仿佛白云间。

写鸡声传出,以声写画,使画有了生命。“白云间”又使西崦外缥缈难寻,有了仙气。刘溥题画诗很多,另有《题画(八首)》写清丽之景,闲野之趣,其二云:

藕花香冷白蘋秋,万顷烟波一叶舟。莫唱渔歌惊宿雁,江南江北晚悠悠。

诗人天真到以画景当真景,不让人唱渔歌以免惊飞宿雁,诗的情趣也因此显得活泼起来。诗人甚或能参与景中活动,如其七写道:

几时欲见沙头客,红树青山正及秋。不道相逢即相别,半江残照一孤舟。

或许画中有离别场景,但能写得如此深情,也是将个人体验结合画幅而写出的。刘溥另有《题画(四首)》,也写画景之幽,人心之闲,均为五言六句古诗。其一云:

春风扇幽谷,散步来村坞。隔树响微钟,花开夜来雨。世远不逢人,青山共宾主。

写村坞之景,试春风,听微钟,嗅山花,闻夜雨,与青山同伴,与幽谷共侣,其情调之高,可以想见。其二云:

前溪夕已瞑,渡口菱歌歇。爱此竹林幽,散襟待凉月。艇子且莫移,清风坐来发。

溪口日落,菱清消歇,于是竹林之中散襟待月,或斜卧艇上,任它风来舟发,随之而往。这种潇洒与任性,可与晋人相媲美。刘溥这些诗是以真写画、移情入境的写法,“我”走入画中,于是能听钟之声、雨之迹,能嗅花之香、叶之清,这即是“卧游”之举。卧游最早见于魏晋,后为文人雅士推崇。南朝宗炳有一篇《画山水序》,明确提出“卧游”一说。中言:“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虚静平和,澄怀观画,唯求“畅神而已”。《历代名画记》也有载:“(宗炳)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以欣赏山水画来感受山水之美,体悟人生之道,用平和的心态,获得超世的审美愉悦,这一体验被文人传承,也被“景泰十才子”所继,读者于诗中同样可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活在画里是人们的心愿,画是理想的,也是优美的,它如林泉一样,让尘世远离,使灵魂安歇,题画诗便是这种心声的表达。刘溥的《题画(八首)》描写的都是隐逸情调,其四云:

欲向林泉遣岁华,几年方得遂移家。谁知一到空山下,不见梅花见雪花。

梅花凄神寒骨,比之他花已够脱俗,而此诗中却不及雪花清逸,“不见梅花见雪花”则更脱尽俗态,只见冰雪不见颜色。其八云:

行尽空山雪满身,大江何处是通津。渔翁只在寒汀外,不把闲舟渡别人。

空山飞雪,大江浩瀚,在这凛冽的环境里,却有一弯闲舟躺在寒汀外,那是渔翁的小船,不是用来摆渡的客船。此渔翁与柳宗元笔下的钓雪渔翁(《江雪》)、燃竹渔翁(《渔翁》)一样超脱。

苏平也是创作题画诗较多的诗人,诗中隐逸情调明显,其《题画(四首)》即是如此,其一写道:

江树一林春色,青山两岸斜阳。有客闲门高卧,书声只隔沧浪。

此诗以景衬人,以声衬静,写出了景之丽、人之幽。“高卧”二字突出客之闲,而书声伴着浪声又意境优美。除去题目,题画与写真是难辨的。其三写道:

心事一轮明月,生涯万顷烟波。浩歌天地自得,红尘不点渔蓑。

虽为题画,其实是为写心表志,心像明月一样莹洁,身像扁舟一样闲野,天地长歌自得其乐,红尘不会沾上渔人蓑衣。

“十才子”的题画诗描的是清幽之境,抒的是隐逸之情,表的是高洁之志,源于画又高于画,是画的诗意化,是诗的可视化。

猜你喜欢

题画意境
清 边寿民 行书赠铎翁题画诗册
情融意境韵含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明 徐枋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