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孵化计划”助力民间文艺团队发展

2018-07-12烟台市文化馆264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间文艺烟台市文化馆

韩 瑛 (烟台市文化馆 264000)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系列荣誉称号。烟台市文化馆秉承构建公共文化网络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的理念,充分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活动中的龙头作用,高度关注民间文艺团队的生存发展,对其进行引导、规范、提高,努力使其成为一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经过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烟台市文化馆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了民间文艺团队“孵化计划”,带动了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还催生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文化艺术精品,群众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也大幅提升。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孵化计划”是借助“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发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以市文化馆为孵化中心,以各县市区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大院为基地,建立“一中心、多基地”的孵化网络,为民间文艺团队提供艺术培训、活动场地、灯光音响等文化服务,搭建交流、合作、共享、发展的平台,助力民间文艺团队的创新发展。整个计划分为四个环节:

(一)调查登记。对烟台市范围内自发形成的民间文艺团队进行信息采集登记,建立“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资源信息档案库”,安排专人负责整理补充及信息更改等相关工作,随时掌握民间文艺团队动态,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辅导跟踪。一是举办免费培训。以团队骨干为对象,举办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培训后的学员回到团队,带动团队发展,达到培训一个人,带动一支队伍,影响一个社区的效果。二是开展跟踪服务。在全市文化(艺术)馆推行包片辅导制度,为登记在册的团队配备服务联络员,定人、定期、定点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

(三)演出交流。市文化馆在文化中心广场及大型社区广场推出民间文艺团队“百团展演”, 海阳市迎春秧歌汇演、莱州市“夏令广场”文化活动等,都以民间文艺团队为主体,每年民间文艺团队在县级以上文化广场的演出达到500场。

(四)激励扶持。烟台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对“孵化计划”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出台奖励补助政策。市财政对艺术水准较高、管理规范、参加市中心广场演出的团队,给予每场1000元补助,市文化馆积极联系国家及省市级各大媒体对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团队带头人进行深入报道。

二是强化业务指导。市文化馆每年派出业务干部对各县市区辅导员培训班的开展及民间文艺团队工作开展情况予以指导及督促,定期组织业务干部深入社区团队,进行业务辅导。

三是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每年进行烟台市优秀文艺团队及优秀文化辅导员的评选,每年通过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百团展演”活动,评选最佳表演团队并进行表彰奖励。

二、项目的突出特点

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孵化计划”与“企业孵化器”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毕业”的概念,只有“艺无止境”的学习与成长,其成效完全从社会效益来体现,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民间文艺团队的数量和质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资源信息档案库”收录20人以上、非营利性质的团队1000多个,总人数约4万人,包括合唱、舞蹈、戏曲、民间艺术表演等各个门类。经过“孵化”,民间文艺团队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有800余支队伍能够承担晚会演出或排演大戏。在活跃当地文化生活的同时,有的团队还走上了更高的表演舞台,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获得中国合唱节比赛金奖,海阳市方圆街道演出队和招远金娃艺术团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蓬莱市北沟文化站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优秀基层文化辅导示范点”,社区文化辅导员辛金瑞等10人获得“山东省农村文化人才”荣誉称号。

(二)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实现良性循环。“十一五”末,我市已基本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公共文化服务面临从“突出硬件”向“软硬件并重”的转变。实施“孵化计划”与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相结合,一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民间文艺团队迅速成长,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活动,解决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深入生活的机会和渠道。文化(艺术)馆站与民间文艺团队互相激发,催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平均每年全市有5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烟台有4部作品荣获群星奖,成为山东省获奖数量最多的城市。

(三)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团队和团队带头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芝罘区“爱心广角”聋哑人舞蹈队闻名遐迩,引起整个社会对聋哑人文化生活的高度关注。

烟台市芝罘区兴隆街有28名聋哑人,喜欢文艺活动,但苦于没有老师指导。获悉这一情况,市文化馆安排社区文化辅导员李玉萍前去辅导,帮他们成立了“爱心广角”舞蹈队,为队员们找到固定活动场所,排练多种形式的舞蹈,她们编排的扇子舞《祖国我永远热爱你》更是打动了众多烟台老百姓,每次演出现场都会有泪眼婆娑的热心观众,为她们欢呼喝彩。

2.莱山区沟头店“看家娃娃”艺术团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力军。

沟头店村村民常年外出打工,留下近百名留守儿童,一到节假日,管理出现真空,社区文化辅导员于维好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成立了“看家娃娃”艺术团, 得到市、区、街道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2009年村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市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在“看家娃娃”艺术团的影响带动下,市文化馆还帮助村里成立了秧歌队、曲艺队等5支队伍,对于改变村风村貌、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孵化计划”实施进程中,大批特色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有以慈善公益演出、义务辅导为主的金色炫舞艺术团;有针对社区百姓开展文化活动的“草根合唱团”带头人吕彩霞等等。这些民间文艺团队及其带头人,用艺术点亮了百姓生活,对促进全市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四)对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倡导文明风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活动自2008年开展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目前,全市文化(艺术)馆、站共举办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170期,培训学员2万人次,由社区文化辅导员成立的民间文艺团队达400余个,在基层社区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民间文艺团队遍及全市街道社区、乡镇农村,成员覆盖社会各个群体。 “孵化计划”的实施,使文化资源与最基层的文化需求实现了对接,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了“火种燎原”般的作用。《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齐鲁晚报》、中国文化部网站、大众网等均对此做过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项目的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

(一)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

1.增强孵化能力。将专业艺术团体、专业画院等纳入孵化基地网络,增强孵化能力。扩大孵化范围,把部队、企业、学校纳入计划,在巩固表演类团队孵化成果的基础上,把书画社、文学社团纳入发展计划。

2.改进培训课程,丰富展示内容。对辅导环节进行改进,把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分为不同层级,包括基础班、中级班、高级班等,适应不同团队的要求。组织团队参加公益性演出活动,如关爱老年人、关注农民工、拥军、助残等,提高民间文艺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保障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

制定《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孵化计划”奖励补助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团队进行奖励,对艺术水平较高、管理规范的团队给予补助。对经市文化馆推荐参加省级以上演出的节目给予经费保障,对获奖作品进行奖励。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志愿者参与力度

从退休专家、艺术院校教师和学生中招募人才,充实扩大人才队伍。在各社区的文化辅导员配备上严格把关,把热爱公益文化事业、具备一定艺术专长的人才安排配备到社区岗位。

3.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加强对各县市区文化馆、站工作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定期交流工作信息,开展理论研讨。针对文化馆、站工作人员建立孵化绩效评估制度,将教学水平、跟踪辅导情况、服务态度、团队反馈意见纳入年终考核,促进工作开展。争取再通过两年的实施推进,大幅度提高民间文艺团队的艺术水准,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传播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烟台市文化馆将继续强力推进民间文艺团队“孵化计划”的实施,力争取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和成果,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间文艺烟台市文化馆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可爱的小蜗牛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破解民间文艺版权立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