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相国寺佛乐传承与发展现状

2018-07-12内蒙古师范大学010022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乐谱佛教乐器

张 禄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22)

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大相国寺佛教音乐的文献记录为宋朝梅尧臣的《宛陵集》“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士院吴道子画,杨惠之塑像,又乐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在距离大相国寺三公里的繁塔上记录了弥足珍贵的音乐史料,从文献与文物的双重证据中可知大相国寺佛教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400余年间大相国寺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几番沉浮,至今虽经僧众的齐力保护与传承,但大部分音乐资源受到严重遗失和摧残,只有少部分音乐资料得以保留至今。2002年7月在大相国寺第三任方丈心广大和尚的组织下成立了“大相国寺佛乐团”,2008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大相国寺佛教音乐受到各界相关人士的重视,使佛乐得以传承、传播。

关于大相国寺佛教音乐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研究成果为尼树仁的《大相国寺音乐文献初探》(《音乐研究》1983年第4期)。21世纪初,伴随着大相国寺佛乐团的成立,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亦得以扩展。

大相国寺佛教音乐研究专著性研究成果有:王宗葵编纂、谈龙建、王玉助编的《大相国寺音乐师传乐谱孤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分为大相国寺佛乐文献、大相国寺仪式文本、大相国寺七册乐谱三部分,向我们展示出一条海纳百川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部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遗产。;尼树仁的《大相国寺音乐及相关佛曲的研究与编译》(河南文化出版社 2014年版)。主要从大相国寺音乐传统谱本与古今谱式、大相国寺工尺谱的译解、大相国寺及相关佛曲线谱编译汇编三部分进行详细编撰,适应了不同专业人士对佛教音乐研究的需求,同国际接轨。

概述类研究成果有:尼树仁《大相国寺音乐文献初探》(《音乐研究》1983年第4期)分别从曲谱、乐曲、乐器与乐队三方面做详细论述,并强调了大相国寺手抄乐谱的研究意义;王姝懿、柴修石《大相国寺佛乐初探》(《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总第85期)从大相国寺佛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佛乐现状调查及未来展望三方面进行研讨;袁静芳《中州佛乐录要》(《音乐研究》2013年11月第6期)从大相国寺的兴衰变化、乐谱与乐器三方面论述,最后从社会、文化等角度总结论述了大相国寺音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谈龙建《缘由与缘分》(《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主要介绍他与大相国寺音乐的缘由与缘分;王宗葵口述,谈龙建记录整理《大相国寺音乐师传乐谱孤本的传承始末》(《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王宗葵先生把他在大相国寺的经历、大相国寺的音乐、佛教禅宗的宗派以及大相国寺乐谱的去向做了详细介绍。

器乐研究研究成果有:尼树仁的《大相国寺音乐与古代音乐》(《中国音乐》1984年第02期)使用乐器、乐队编制、乐曲速度、结束句特点、记谱方式、乐曲的转调方式、使用五调、曲式结构等八方面做具体分析,说明大相国寺音乐中存在着大量中州古代音乐和宫廷音乐资料;《“筹”的辨证与辨析》(《中国音乐》1988年第3期)详细介绍了“筹”作为河南广大地区佛、道两教使用的特种乐器的来历、特征以及演奏技巧,阐明了“筹”这种古老乐器正处在危亡的边缘,亟需相关人士关注与继承;贾冬《对大相国寺佛教音乐中扛鼓源流的几点浅思》(中国音乐(季刊)2015年第1期)以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佛教音乐手抄曲谱入手,对其记载的扛鼓与原始社会末期传说的《棡鼓之曲》之联系进行了分析,并与隋唐宫廷鼓吹乐棡鼓之渊源、及宋金辽宫廷音乐棡鼓发展演变的概况进行了梳理,提出大相国寺佛教音乐与古代宫廷音乐可能存在的姻亲关系;王玉《大相国寺佛乐中三弦演奏艺术》(《人民音乐》2015.02)对三弦在寺院佛事、民间佛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传承保护类研究成果有:向国乐《开封大相国寺佛教音乐的缘起、发展及现状》(《法音》2011年第9期 总第325期)通过佛乐在中国的传播、开封大相国寺的创立及其佛乐发展状况、大相国寺佛乐的衰落与繁荣、当今大相国寺佛乐的建设、构成、乐器与乐队编制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王玉《大相国寺佛乐文化传承现状与遗产保护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以王宗葵1提供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及口述为客观依据,力求系统地对大相国寺佛乐文化传承进行梳理,并对大相国寺佛乐团的建设及传承现状进行考察研究;刘英丽《中原佛教音乐研究的基本动态及问题分析》(当代音乐2015年8月号)对中原佛教音乐研究的意义、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一作综合评述。

硕士论文有:方默涵《原生与再生——豫中生管乐班的传承与变迁研究》(2009年)以独特的角度选择新密超化吹歌班与大相国寺佛乐团进行对比,分析了“原生型内容”与“再生性内容”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变迁中所起的作用,以“国家在场”与“内应机制”的互动关系探究促使一个传统音乐行为能够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张阳《大相国寺仪式音乐研究》(2013年)以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大相国寺浴佛节和朝暮课诵仪式音乐入手,不仅对仪式中音乐本体进行了分析,还对仪式音乐、仪式程序、仪式信仰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阐述。

以上文献在大相国寺佛乐的乐器、乐曲、曲谱等方面都有涉及与研究,但声乐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当代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中含有宗教元素,以求对演唱者心灵的慰藉以及对某种情感诉求的表达。笔者首次到大相国寺时就被其优美旋律以及僧人虔诚唱诵与祈祷深深影响到笔者,不禁让人想到西方的唱诗班,其空灵的声音让人身临其境,更多的西方优秀的合唱作品便从中显现出来。佛教音乐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传播和传承,并以合唱的形式为佛教梵呗的发展提供新平台,从而进一步挖掘大相国寺梵呗的文化价值与演唱价值。

注释:

1.王宗葵: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禅宗曹洞支系第二十九代乐僧、佛乐直系传人、传谱人释佛禅。

猜你喜欢

乐谱佛教乐器
山之高
学乐器
佛教艺术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乐谱:放飞梦想
乐器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