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7-12阮传顺
阮传顺
【摘要】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开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章从课前预习、课堂质疑和课后质疑三方面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质疑問难
古语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更无别法矣。”先哲的话早就告诉了我们,人的思维能力是从问题的产生开始的。一个人的大脑产生的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思维也就愈活跃。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变被动提问为主动质疑,发掘他们的求知欲。我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途径实施的:
一、课前预习,为质疑问难奠定基础
预习是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课文,为下一步的学习扫除障碍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阅读的过程。因而,课前预习,除了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之外,还从广和深的方面去发展。也就是说,应指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才有可能使学生大胆地提出对文章的困感、异议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促使读、思相机结合。譬如我在教学《长征》这首诗时,首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让其对长征这一举世闻名的壮举有较深刻的认识;其次组织学生观看影碟录像《大渡河》和《大雪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战士那种“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果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很多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难问题。如:
(1)是什么力量使红军战士具有这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呢?
(2)为什么说过了大雪山就是胜利在望了,不是还要穿越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么?
(3)为什么“三军”指的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那“红三方面军”哪去了?……
一个个的为什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我让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分析,力争人人发言,使他们对当年长征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但深刻体会了毛泽东主席这首《长征》诗的内在含蕴,还从中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课堂质疑,激发思维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始终贯彻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1.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能力。要知道,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班级中,即使是尖子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也不相同,所提的问题质量也不一样,这就要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变无疑为有疑。例如:我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让学生认真思考课文题目与文章的内容的联系,并要求学生就此提出问题。当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之后,一个问题紧接一个问题在课堂中跳跃出来:
(1)作者写的是叶老先生为“我”修改文章的事,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作者为什么那么注意叶老先生家的爬山虎?这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紧密联系?
(3)文章最后为什么说那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些问题提得既有实际意义,又切中文章的难点,这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证明。
2.抓住教材中的插图,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的结果或瞬间。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变图为活物,通过直观形象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器官参与质疑问难。例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先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这一静止镜头的特写,对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有个总的印象。再通过录像,让图动起来,透过熊熊的烈火,我们看到邱少云钢铸一般的脸,看到他圆瞪的眼睛迸射出仇恨的火花,看到他牙关紧咬,双手如钢爪一样深深地插入大地……通过这直观感受,同学们想到了很多很多,提的问题也很深刻。如:
(1)邱少云这么年轻,他真是会坚如磐石吗?他会不会悄悄地,在别人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偷偷呻吟一下呢?
(2)邱少云这么年轻,他当时会想到什么呢?他仅仅想到要严守纪律,保证战斗的胜利吗?他会想到他的父母吗?……
三、课后质疑,巩固知识
学完了一篇文章,学生对其知识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但有时候难免还会存在着多多少少的疑难问题。这时,作为老师的更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探讨、思索,把自己心中的存疑或不同的见解大胆提出来,这是巩固发展知识的必然,也是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记得我教完了《一夜的工作》之后,一个学生曾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删去文章的倒数第三自然段,内容并不脱节,而且也非常通顺,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段呢?当时,我一愣,因为我也忽视这一问题。但仔细琢磨一下,觉得学生提得非常有道理。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但清楚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认真,思维的缜密,更重要的是帮助了老师补缺、补漏,知识得到相应的巩固。
由此可见,开拓思维能力与质疑问题难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好的思维能力,无法对所看到的,所学到的东西进行质疑问题难,正如牛顿如果没有较好的思维能力,绝对不会提出“苹果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的疑问。相反,如果不善于质疑问难,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 那么牛顿也就不会发现地球的万有引力了。因而,要发展思维能力,就要多思、多想、多问,而且要善于问,大胆问。这正应验了古语:“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参考文献:
[1]王新民.基础教育参考,2012(12)
[2]粟敏.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04)
[3]黎展.读写算,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