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如何从“深闺”走近学生
2018-07-11徐朝金
徐朝金
2013年10月,我在巴西进行教育考察,课堂上学生熟练使用平板电脑和实验仪器,脸上展现出的自信和快乐让我感到惊奇。考察团团长、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比较了解巴西教育,他告诉我,“他们的这些设备,学生想用就能用”。
“学生想用就能用!”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们的装备学生想用就能用吗
2014年3月,开学检查工作时,我特意去看学校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陈放室。在一所学校的仪器室里我发现了一个未拆封的纸箱,我问校长这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是学生用的智能机器人。我清楚地记得这批装备是2013年3月配发到学校的,过了一年时间竟然还没有拆封。我问校长:“为什么不给学生使用?”“这么贵重的设备学生弄坏、弄丢了怎么办?”校长回答说。开学检查下来,这所学校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学校的仪器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有的甚至从买回来就没有用过,包装和标签都完好无损。
这么好、这么多的仪器长期闲置,这不是浪费么?这种情况还有多少?为什么不给学生使用?难道是学生不需要吗?学校为何宁肯闲置也不给学生用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头脑中涌现。检查回来后,我要求衢州市电化教育馆对全市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
教育装备管理中的浪费现象着实让我痛心。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4年,衢州共投入3.3亿元配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全市的生机比达到5.1:1,多媒体班套比实现1:1,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数字化实验室、平板电脑等各种先进设施在学校已经很常见。多数教育装备只在学生上课时使用,平时都锁在实验室、仪器室、机房中,学生在教育装备的更新和投入中受益不明显。
隐性的闲置浪费比实际使用的损耗更可怕,教育装备的最大损耗不是学生使用造成的,而是闲置折旧。以每年全市投入教育装备1亿元、设备5年折旧计算,设备闲置一年等于浪费教育装备投入2000万元。
深化课程改革对于教育装备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和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在学生课余时间发展自己个性特长时,由于教育装备深锁“闺中”,学生想用、要用却不能用。教育装备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学生的成长,被学生使用才是教育装备的价值回归。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装备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都需要全面革新。
改变当前教育装备浪费、闲置的问题,亟须实现三大转变:装备管理理念应由“小心保管,少用少坏”向“宁可用坏,不可放坏”转变;教育装备使用应由课堂内使用向泛在化使用转变;被淘汰的教育装备管理应由“丢弃闲置”向“改装再用”转变。
教育装备开放使用难在哪
我请了十多位中小学校长就教育装备的开放使用召开了一次专门座谈会,学校教育装备不开放给学生使用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装备考核要求的错位,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装备的考核只注重“有没有”,配备数量、种类不达标检查就通不过,而不考核“用没用”二是使用经费上的顾虑,教育装备开放使用,弄坏、弄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装备的自然损耗随之增加。教育装备在配备时是由政府财政统一保障的,但维修、添置的经费则需要从学校的公用经费中支出,开放使用会加剧公用经费紧张。三是使用安全的顾虑,一些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要涉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学生不能规范操作,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四是装备数量还不充裕。平板电脑、小提琴、机器人组件学校配备数量本来就很少,开放使用学生分不过来。五是惯性思维在作怪。某个仪器设备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管的,而且大家都是这么管的,开放使用管理难度大。
既然教育装备管理必须改革,能否有效消除校长们的这些顾虑就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调整了对教育装备的考核要求,不仅要考核齐备率,更要考核使用率,并將此项内容纳人对市直学校和各县(市、区)教育局的年度考核之中。一方面增加学校教育装备的保障力度,另一方面将学校设备的损耗、添置与维修原来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开销较大的项目打包由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减轻学校公用经费压力,为教育装备的维修、添置留出经费空间。同时,我们还对教育装备开放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在年度教育费附加分配时予以补助。开放教育装备使用全市统一行动,先开放安全有保障的,有安全隐患的装备则暂缓开放,在实践中探索方法。
宁可用坏、不可放坏,走出来、用起来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提出教育装备“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管理理念,开展让教育装备“走出来、用起来”活动,让装备从原先的仓库、机房、专用教室大批量“走出来”,进入教室、走廊、门厅、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计算机“走出来”成为学生身边的自主学习工具。衢州市新华小学下村校区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拓展性学习课程。教师将科学、美术、音乐、语文等相关学科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终端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走廊和门厅里,共安装有120多台电脑供学生随时使用。龙游县下库小学将淘汰的电脑主机、投影仪放在公共区域,并提供工具,供有兴趣的学生拆装。学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在胡雄伟老师指导下,利用被淘汰的电脑设备,竟然拼装出一套学校门禁系统。我尝试用身份证刷卡,“嘀”的一声过后,身份信息识别和登记就完成了。尽管这些电脑作为教学使用已不能满足需求了,但还在以其他形式持续为师生服务。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计算机“走出”机房,进入教室、走廊、门厅、学生宿舍楼等公共区域,将学校的云终端、平板电脑开放给学生个人使用,并与互联网连接,让计算机成为信息查询的公共工具和数字化学习工具。计算机房在课余时间向住校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访问“一师一优课”、浙江教育资源网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灵活的个性化学习。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000多台电脑(或云终端)走出机房,设置成教室、走廊、门厅等地的公共学习终端,供学生随时进行查询、浏览等学习活动,270多所中小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允许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使用。
图书“漂起来”师生与图书零距离,想读就能读。每天中午,衢州一中教学楼开放式书吧都聚集着不少前来看书的学生。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图书,还有舒适的座椅,学生们可以在这里静心阅读。这样的开放式书吧同样也出现在小学校园。在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的走廊门厅里,被塑造成各种形状的书架下,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姿势,阅读着喜爱的书籍,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好不欢乐。
全市学校利用走廊、楼道、门厅、教室、餐厅等公共区域建立“开放式书吧”,让图书“走出”图书馆(室),把图书送到师生身边,让师生与图书零距离接触,创设“处处可阅读”的条件。目前,全市90%以上的学校建成班级图书角,有190多所学校在走廊门厅设立开放式书吧,超过300万册图书从图书馆、阅览室走出来,真正做到了图书“触手可及”。
专业教室“火起来”成为学生想去能去的地方。2017年2月,在衢州市区新桥街孔府后花园读书塘中有一个船形物体。随着这艘“船”的缓缓移动,树叶等漂浮物被一点点“吃”个干净。这艘“船”叫智能遥控太阳能水面清捞船,是衢州二中学生饶伊珂发明的。升人衢州二中后,饶伊珂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实现了自己的设想。她的这项发明不仅申请通过国家发明专利,而且获得市级、省级科技竞赛一等奖和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博通大师专项奖。
衢州一中将耗资百万元的生物创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与别的学校通过申请获得使用权不同,学生需要以项目化形式答辩竞争获得创新实验室使用权。答辩会上,学生们非常自信地向评委介绍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方案、愿景,畅谈这些新奇的设备将在他们手上创造出怎样的“奇迹”。目前,该学校共有15个项目小组涉及137名学生通过竞争性答辩分别获得学校的生物创新实验室、历史专用教室、物理创新教室不同时段的使用权。竞用使用权的过程,也是学生们熟悉掌握操作规程保障使用安全的过程。
近3年来,我们新建成创新实验室和专业教室307个,加上之前存量的各种传统专用教室,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教室1747个。打开专业教室大门,提供给有兴趣、有需要的师生随时使用。在专业教室或公共区域开放各类教具模型、健身器材、音美器材等相关设施,方便学生观察学习、实践研究。一时间,学校的数字化实验室、探究性实验室、琴房、书法美术教室、健身房、室内体育场馆、陶艺吧、剪纸室、摄影吧、校园科技馆、戏曲票友吧、集邮吧等在课余时间火起来了,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桌椅“调起来”与学生身高一起“成长”多年来,教室里的课桌椅讲究整齐划一。学生身高各异,课桌椅高度却相同,显然缺乏科学性。尽管大部分学校配备了可调节课桌椅,但多数学校只是按年级进行调整,考虑到美观,在同一班级课桌椅都是一样高矮,1.8米的孩子和1.5米的孩子坐着一样高的课桌椅,严重影响处于生长发育期学生的视力和脊椎健康。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市学校统一行动,根据学生个体的身体发育情况,将课桌椅调节到适合的高度,让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一起“成长”成为常态。
其实,在教育装备开放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损坏和丢失情况远没有开始想象的那么可怕。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食堂开放式书吧,3700本图书一年下来只少了27本。衢州市白云学校40台小提琴、80台显微镜、120台平板电脑寒假让学生带回家,无一损坏丢失。由此可见,相信学生,做好使用教育和辅导,正常的装备损耗,学校完全有能力承担。即便是学生借走后弄坏了、弄丢了,这点经济损失与呵护学生的兴趣、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相比也微不足道。因为,仪器设备丢了坏了可以买,学生个性发展的时机错过了可就买不回来了。
多为学生想一点,学生受益就多一点
2016年暑期,我们将教育装备“走出来、用起来”活动进一步扩展。在寒暑假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学校把各类实验器材、体艺设备、平板电脑、图书等借给学生帶回家使用。学生有意向借器材回家,表明他有兴趣学、愿意学,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远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要好得多。对于农村学生和困难学生家庭来说,许多乐器、文体器材、实训设施无力添置,学生心理有期望,就从学校借回家,这也是对家庭困难学生的一份呵护。
在衢州市白云学校,学生只要有兴趣,自己写个申请,学校同意后就可以把实验仪器、文体器材、平板电脑暑期带回家使用,当然学校也提出了相应使用要求。例如,带走乐器的,开学至少要学会演奏一首曲子;带走显微镜的,要把实践成果呈现出来。每个借器材的学生都要上交一张《教育装备“带回家”申请书》。在申请书后面,还附有“友情提示”:小朋友们,欢迎你带“我”回家哦,带“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带“我”回家,需要提出申请,并准时归还。⑵带“我”回家,请你爱护我,并好好利用我,不要让我天天“睡懒觉”。(3)如果我不幸“丢失”,或者“受伤”了,你要照价赔偿。(4)回校后,我们一起上台展示吧!在交付器材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学生所借器材进行分类,专业教师分别组建QQ群,假期教师接受学生咨询,提供及时的使用指导。
衢州中专把校园里能让学生带回家且比较安全的实训仪器都分发给了相关专业的学生,比如护理专业的听诊器、血压计,财会专业的小键盘、练习钞等,学生在家都能随时练习。此外,还有学校的篮球、铜管乐器、小提琴等,都让学生带回家。
2017年寒假,全市共有1880台平板电脑、4713件乐器、6108件实验器材、近20000套体育器材、22万册图书、1600余件美术器材等装备让学生带回家。寒假过后,学生带回学校的是一份份研究报告、观察记录、电子作业,并且展示了利用装备习得的各种文体才艺。孩子带回家的是一件件装备,收获的是满满的成长快乐。
“以学生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现实的教育行动。我们多为学生想一点,学生就受益多一点。尽管衢州在装备管理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装备使用优化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教育装备使用的空间和时间,不仅要用,而且要用好,让学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