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大军”攻陷常春藤
2018-07-11
常春藤联盟里的每一所学校在美国以及国际社会享有盛誉,培养了许多著名科学家、政客和商业巨子的同时,也成为不少学子梦想中的大学。不过地处金字塔尖,每年海量申请投向这些学校,最后收获橄榄枝的“幸运儿”却少得可怜。但与此同时,对某些特定人群来说,上“藤校”却用不着跟别人挤独木桥。只要你满足条件,通往最高学府的康庄大道马上为你铺好。
临近高中毕业,格罗顿学校一个毕业班里的79名学生中,有34名收到了常春藤盟校递出的“橄榄枝”。
其中不包括韩裔男孩亨利·朴(Henry Park)。他在这所美国最顶尖的私立中学里,年级排名第14位,当时SAT分数满分1600,他考了1560分,堪称完美。但他一连收到了四封来自“藤校”的拒信,哈佛、耶鲁、布朗和哥伦比亚大学都对不能录取他“表示遗憾”,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同样如此。
被录取的34名学生,成绩几乎都比亨利低。但他们在财富积累、家庭背景上却毫不逊色。
“我太天真了,”亨利的母亲苏姬说,“我还真的以为,大学录取只和学术水平有关系。”苏姬和丈夫都是新泽西州的韩裔中产移民,费尽心力把儿子送去格罗顿,就因为这所学校的名校录取率高。
这个故事发生在20年前的1998年,而这只是大环境的一个缩影。丹尼尔·戈登是著名的教育记者,揭露了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潜规则”——有成绩、有特长远远不够,有钱、有地位、有话语权才是拿到名校offer的“硬通货”。凭借系列报道,戈登斩获了普利策奖。
但令人失望的是,20年前就被曝光的问题,如今不但没有被解决,情况反而愈加糟糕。
“总统家孩子,当然有特权”
亨利一家的“天真”之处,或许在于他们不知道上一所顶尖高中除了努力学习外,还有通往象牙塔尖的隐秘通道。
这个通道由常春藤盟校的校友专门为自己的子女后代打造。如果你是常春藤的毕业生,那么数年后,你的孩子再申请常春藤就容易得多。
Theo是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NACAC)的独立升学指导顾问,他发现在常春藤录取中存在一架天平。一端是像亨利这样对学术成绩孜孜以求,却没有诸多特权和背景的普通学生,另一端却是些大众熟悉的面孔:前总统、耶鲁校友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毕业于耶鲁大学;前总统、哈佛校友奥巴马的女儿玛利亚,被哈佛大学录取;现任总统、宾大沃顿校友特朗普的千金伊万卡,毕业于沃顿……
“总统家的孩子,当然可以享有这个特权啊。”在给FT中文网的撰文中,Theo感叹。
这份特权甚至不是暗箱操作或者“潜规则”,而是摆在明面上的惯例。“传承錄取”(Legacy Admission)或者称为“传承偏好”(Legacy Preference),是所有常春藤院校奉行的传统,通过这个渠道被录取的申请人,可谓是“出生就含着金汤匙”。
哈佛大学校报《哈佛深红》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哈佛大学录取的2021届本科新生(2017年入学)里,近三分之一(29%)都来自于传承录取。校报记者乔纳森·布隆伯格进一步指出:“通过传承渠道申请的学生,被哈佛录取的概率是普通学生的三倍以上。”
“三倍原则”不止存在于哈佛大学。据《普林斯顿日报》报道称,2017年普林斯顿大学15%的本科新生都来自于“传承录取”。当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常规录取率只有11%,但家里有这所大学校友的申请者,35%都得到了录取。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传承录取率是41.7%,布朗大学则是33.5%。
学校优待“校友家庭”,看重的往往是学生从常春藤毕业后,是否有能力跻身特权阶层,又是否愿意向学校捐赠。数据显示,40%被哈佛大学传承录取的新生家庭,都拥有最低不少于50万美金的家庭年收入。
《纽约时报》则报道,在常春藤院校的学生群体中,来自美国前1%最富裕家庭的学生数量,比家庭收入占整体后60%的学生加在一块儿还要多。
普林斯顿学者托马斯·伊斯潘沙德长期致力于教育研究,他发现,拥有传承录取的资质,等于普通学生的SAT成绩额外多考了160分。
于是,特权、分数和录取成了一个可以精确计算的简单等式。
要想上“金榜”,砸下“买路钱”
那么,如果家族里并没有顶尖名校的校友怎么办?特朗普女婿贾里德·库什纳的经历,给你指了一条“明路”。
贾里德·库什纳是美国地产大亨查尔斯·库什纳的儿子。查尔斯本人毕业于纽约大学,而他的儿子贾里德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前文提及的教育记者丹尼尔·戈登发现,贾里德的哈佛经历,很可能是父亲查尔斯“买来的”。1998年,查尔斯承诺向哈佛大学捐款250万美元,之后不久,贾里德就被这所著名大学录取了。
“学校里没有谁认为他能进入哈佛,”当时,贾里德的母校、新泽西州弗里希高中的一位校领导告诉戈登,“他的GPA不够格,SAT分数也不够格。但是,在我们看来有些凭成绩可以进哈佛的孩子,很多没有被录取。”
戈登认为,250万美元就是父亲给贾里德砸下的“买路钱”。而这种方式成为除了传承录取之外,另一个进入常春藤的方式——“发展性录取”(Development Case)。
这是一个更为广泛应用,却不被大学官方提及的秘密:只要家境足够富裕,并且有向大学捐赠的意愿,即便学术不达标、父母不是名校校友,你也会进入招生考察官的视线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砸钱贿赂有了好听的名头,即“为了学校的发展”。只是没有任何一所大学会把需要的捐赠金额明码标价,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曾任达特茅斯学院录取委员会副主任的米歇尔·埃尔南德斯在她出版的《录取常春藤的内部指南》里,披露了发展性录取的整个工作流程。
首先,大学里的常设机构发展办公室(Development Office)每年都会研究形成一份符合发展性录取的申请人清单。而这张清单里的人选,往往已经支付了高额费用。然后,发展办公室与录取办公室的录取委员,将共同审核候选人的申请材料——主要是高中成绩和SAT分数。在这场会议中,绝大多数候选人都会被直接送入录取名单里。
而清单背后的运作往往在大学之外进行,第三方升学机构的顾问们成了主角。他们在常春藤院校录取领域深耕多年,早已熟悉各种规则。作为中间人给学校招徕用户,把“有助于学校发展”的人选送上清单就是他们的工作。
发展性录取中,财富成为唯一的考量标准。砸钱越多,越容易被录取。“如果说拥有传承录取的资质,等于申请者的SAT成绩额外多考了160分,那么对于发展性录取的申请者来说,等于多考了500分。而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录取任何分数段学生的标准。”Theo说。
而每有一个发展性录取候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就有一个学术上达到录取标准的优秀申请人收到拒信。
“状元情结”的外国版
如果你认为“发展性录取”里的砸钱,就是直接冲到大学的招生办,把钱堆到考察官的桌上,你就大错特错了。《每日野兽报》记者凯瑟琳·金斯布瑞的文章告诉你,就算你是一路贿赂、“买进”常春藤,也要遵循最基本的“套路”。
首先,多找几个中间人。每年想给大学捐赠的人不计其数,最终成功的却有限。凯瑟琳发现,找到学校信赖的介绍人,通过更稳妥、扎实的关系铺就的路,往往更为保险。
其次,捐赠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功课,砸钱也要砸到点子上。比如你看到耶鲁大学的一项工程搁置,捐点资金给他们;看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招聘工作没有眉目,就推荐一名靠谱的应聘者;看到布朗大学校园里的草皮很长时间没修剪了,给他们找个园丁吧。在学校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谁都不会拒绝。
最后,不要大肆宣扬。“很明显,所有的名校都有发展性录取的传统,但是一旦你通过这种方式被录取了,就保持安静吧,不要炫耀。”一位常春藤录取官给出了自己的“忠告”,“没有哪个学校会愿意被揭短然后指着鼻子骂。”
但是不少中国家长,对这些“套路”不置可否。在“藤校”低录取率面前,不少中国家长选择开门见山,“直接告诉我,交多少钱能搞掂?”
这些家长大多是中国富人阶层的代表。他们决心大、意愿强,并且具备支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浓厚的“藤校情结”。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任孟山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家长的“藤校情结”,根子里是“状元情结”的外国版。“很多家長对国外的高校了解不多,一提到孩子国外留学,脑海中闪现的都是那些名校,尤其是美国的‘藤校,好像只有到这些学校念书,才是留学。”而一旦踏入这些顶尖名校,意味着会在全球竞争中具有优势,前途一片光明。
需求催生市场,形成赤裸裸的交易。不少提供留学服务的中介都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宣传常春藤院校保录取的项目,甚至明晃晃地给出了价码。
“综合排名前20保录取价格是七位数(人民币),比较高的七位数,综合排名前50的保录取价格只要六位数。”一名留学顾问介绍称,在这个没有标准参考的市场里,价格的浮动,往往取决于学生与家长的决心和意愿。哈佛大学也在保录取的范围之内,但是价格“比前20的学校高了几十倍,一般只给值得信任的客户做,毕竟名额总共就那么几个,肯定不够。”
作为升学顾问,“我如何才能被藤校录取?”是Theo在与中国学生接触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不下20位家长向他直截了当地提出,“有没有保录取的方式?我指的是给学校交钱,要交多少钱,才能买下藤校的录取?”
但被藤校录取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没人能保证。
热衷给名校捐助的中国富豪
不管有没有用,有些人决定先投钱再说。近年来,频频出现中国富豪给常春藤院校以及其他国际顶尖大学进行捐赠的新闻。
2016年12月,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和夫人雒芊芊,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约7.91亿人民币),用于创建一个以这对夫妇命名的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大脑研究,目的是帮助人类接受死亡。
2014年7月24日,SOHO集团创始人潘石屹、张欣夫妇向美国哈佛大学捐赠1500万美元,设立哈佛中国贫困学生助学金计划。11月,SOHO中国基金会又与耶鲁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用于资助在耶鲁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
2010年,毕业于耶鲁管理学院的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张磊,向母校耶鲁大学捐赠888.8888万美元,创下了该学院毕业生捐款金额的最高记录。捐款主要用于耶鲁管理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另外一部分作为奖学金,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
除了资助科研课题本身,这类捐赠是否还有别的含义?有观点认为,这或许有助于企业家子女顺利入学。但也有声音指出,捐赠美国高校,不只是有助于企业家子女,也能“让更多中国人进入美国名校”。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豪们给自己的母校捐赠,用于感激母校的教育之恩,回馈学弟学妹的确无可厚非;但是如上文所述,捐赠的确是实现“家族名校梦”的一条捷径。
潘石屹夫妇捐赠哈佛事件,就曾被解读成为即将念大学的儿子“买”下一张哈佛门票,不过当事人予以否认。
人民网曾评论称:“长远来说,中国富豪捐赠国外高校,在展现博爱情怀的公益之心以外,一样也会对中国有长远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