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岩溶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2018-07-11耿爱萍
耿爱萍
(阳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阳泉 045000)
1 地下水资源概况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国土面积4758km2。按照水资源区划分,境内95%以上的区域为海河流域滹沱河分区,只有盂县西部约20 km2的区域属黄河流域汾河水资源分区;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裂隙地下水、孔隙地下水、岩溶山地地下水等。
到2016年底,阳泉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9412亿m3,多年平均可开采量2.583亿m3,现状年开采量0.4610亿m3,开发利用程度达到可开采量的17.8%。其中,河谷区滹沱河的支流龙华河、桃河的支流南川河和阳胜河孔隙地下水属有潜力区,其余的属采补平衡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桃河山间河谷区虽属采补平衡区,但孔隙地下水已达到开采极限。
2 地下水动态监测现状
2.1 监测内容及方式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最基础的要素。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变化、水质情况、泉水流量大小等指标。阳泉市地下水监测主要以娘子关泉域的深层地下水监测项目为主,区域范围内有深层地下水监测井14眼,平均每周监测一次,年底整编汇总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2.2 监测目的及岩溶水位动态分析
监测目的。地下水监测,主要分析研究岩溶地下水的动态,根据等水位线的变化趋势探讨原因,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岩溶水位动态分析。阳泉市岩溶地下水,是娘子关泉域水资源系统的主体,是一个封闭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泉域内西高东低,落差近600 m,最底点为娘子关镇,为水流排出口。根据流域内岩溶地下水储存、运移和循环等特征,可把全流域水资源区分为补给径流区、汇流区、排泄区和滞留区四个水动力区。补给径流区分布于系统东北部、北部、南部与东南部及西北部,面积约为2800 km2,岩溶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汇流区位于阳泉市东部及平定县的中南部,以阳泉和巨城为中心的桃河与温河间的三角形地区,由于地类发展不均衡,地下水区域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出流区以娘子关为中心,强径流带可深入地表以下50~100 m,因埋深浅,故变化幅度不大;滞留区主要分布于泉域西部,碳酸盐岩埋藏在二、三叠系砂页岩之下约300 m的地区,面积约3600 km2。
此次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岩溶井8眼,对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由表1可见,岩溶地下水位1998—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比1998年下降了8.90 m,平均每年下降0.52 m;下降最大的是平定县南坪,下降了18.95m,下降最小的是平定县的程家,下降了2.12m。
表1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变化统计表 单位:年
泉水流量及水位变化趋势。娘子关泉作为我国较大的岩溶泉,多年来,持续面临出流量衰减问题。年流量衰减的线性斜率为0.1632 m3/s,21世纪以来,泉水流量已由1959年的13.1m3/s衰减到日前的平均流量6.66 m3/s,仅为上世纪80年代前平均流量的52.9%。
在城区化工厂附近有一个390 m等水位线,这里是最低水位,也是市区用水量最多的地方。400 m等水位线包含了矿区阳煤集团总库、简子沟;郊区东落菇堰、甄家庄、白羊墅、白泉等;平定的上董寨和娘子关。410 m等水位线包含了郊区的西垴,平定县的南坪、龙庄、神子山、上盘石、程家等。450 m等水位线包含了郊区的前洼、平定县的大石门。500 m等水位线过了盂县的石崖只,不形成闭合。水流方向是从南、北方向垂直于等水位线,最后汇流于排泄区,流向娘子关泉最低点。
2.3 岩溶地下水下降原因
娘子关泉域17年的监测资料表明,岩溶地下水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平定县,岩溶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58 m,除了自然因素(年降雨量逐年减少)之外,人为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一是高耗能企业私自打井取水,加大了地下水开采量。二是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打破了补水平衡。三是无烟煤的深层开采破坏了地下水脉,截断了水循环系统。
3 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措施
3.1 严格水资源管理
宏观上严格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模式,结合阳泉的实际合理规划铝矾土等矿产露天开采的区域与方式,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理念,对整改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
3.2 严格行政执法
完善水资源利用的审批程序,严厉打击盗采水资源的违法行为,按照《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的要求,对超采地区和严重超采地区实施税收加倍,以控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从而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3 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面对日益加剧的水危机,我们要从节水灌溉、中水回用和节水器利用等传统的节水措施,向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转变,最终从宏观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从微观上促进水资源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