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融合模式下林产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7-11孔凡功曹石林王守娟赵鑫夏南南陈嘉川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产科教创新型

孔凡功曹石林王守娟赵 鑫夏南南陈嘉川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造纸与植物资源工程学院,济南 250353;2.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 350002)

2012年,我国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1],旨在探索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促进教育和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科教结合的有效推进与合作共赢。2017年5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在过去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实质性融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这为我校的科教融合改革搭建了新舞台,这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探索实践科教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在新的科教融合模式下,学校林产化工专业与山东省科学院的能源所进行了新的对接,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针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专业现状、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建设以及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结合现有林产化工专业培养实际,分析思考如何将实质性“科教融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探索“科教融合”体制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找到科教融合下校-所“人才共享、资源共有、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的创新型人才培育运行机制和育人模式。

一、林产化工专业的现状

目前,林木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基产品的清洁生产与高效转化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山东省是林业产业大省。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574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11.8%。齐鲁工业大学于2006年抓住机遇,设置了林产化工专业,通过多年的适应、探索、提升、凝炼,林产化工专业以培养“基础扎实、吃苦耐劳、高素质”的人才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对山东省的行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2]。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是要求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总结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入手,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目前,林产化工专业已经形成由学院领导,能源所领导、系主任、教授组成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并监督实施。相关老师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手段,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科教融合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确定林产化工专业科教融合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体系。通过评价和分析,找出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研究,找到科教融合下校-所“人才共享、资源共有、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的创新型人才培育运行机制。

二、林产化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我校林产化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由地方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教师等参加,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修改制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强化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培养,明确企业所需的人才层次及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培养方向。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二是要强化创新性教学,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认知能力。通常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地掌握主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而是需要将科研和教学在形式上、内容上做到统一和融合,能够将本专业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及前言动态带到课堂,带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以创新型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三是要注重学生选修课建设,在加强基础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基础上,提倡宽口径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知识。鼓励老师和学生增设开放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可以大班(20人)集中上课,也可以2-3人小班辅导,以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题目为主,激励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接受前沿科研成果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四是课程设置应满足就业和社会需求,符合专业培养方向。可以在毕业论文环节,帮助学生前往企业、科研单位从事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建设方面

融合本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校级精品课程植物纤维化学的基础上,努力将林产化学与工业、天然产物化学等课程完善,争创校级精品课程,完成科教融合下教学课程大纲、实习实训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设计评价标准等体系架构。

2.实践教学方面

打破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之间的界限,将各个课程融合和统一,注重学生的校内外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调动学生课程学习钻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技能,让学生接受科研初级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参加学校和省级各类创新和创业项目。齐鲁工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毕业实习共8周,由教师带领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和学生单独进企业学习两种方式。这样能够尝试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参与企业的部分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特色与优势,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专业课程设置主动适应行业转型发展的课程结构运行机制,从而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为了解决林产化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实现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及实现产业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转型发展,增设了木质纤维素化工技术及应用、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等课程。

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模式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重点,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着力加强和完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多媒体平台建设和校级课程评估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根据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学特点,鼓励教师进行MOOCs和SPOC课程建设。同时,利用科教融合过程中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将科研融入教学环节中。利用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源团队的科研优势及我校造纸与植物资源工程学院生物质精炼团队的科研优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继续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理性思维能力。

2.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改革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灵活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结果、实践论文等进行统筹和分配,作为新的考核形式。

3.利用能源所等实践基地,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第二课堂的最大特点是不受教学计划的约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4]。因此应充分利用科教融合形势下在能源所等研究所设立的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齐鲁工业大学的山东省科学院能源所具有生物质资源能源及生物质材料的研究团队,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很强,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优势资源,同时也能为第二课堂、科研项目进课堂等系列教学环节提供场所,为科教融合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资源和空间。

五、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5]。贯彻教研相长的教育理念,建立教师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推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采用校-所“人才共享、资源共有、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的思路,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执行青年教师到科研所或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的模式。建立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合理师资队伍,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出台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岗位教师聘任暂行管理办法》,为科教融合模式下研究所中的优势研究人员成为师资力量打通了渠道,提供了保障。

六、结束语

在校-所“人才共享、资源共有、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的思路中,“人才共享”主要是指在科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和研究院中的高层次科研、教学专家学者进行共享,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资源共有”主要是指科教融合后,研究所中的优势科研资源以及学校中的学生资源进行融合共有,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学科共建”是通过教学科研人才、教学科研平台、教学科研项目及教学科研成果进行融合后,对学科建设起到了促进和提升作用;“人才共育”是在科教融合后,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均得到了优质的教育培养,不仅能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能进入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共同培育人才的最终目标。

利用科教融合的优势资源和基础条件,在科教融合的背景下,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重新制定了学生的培养方案,构建了课程培养体系,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和教育形式增强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学校与研究所双方“人才共享、资源共有、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为科教融合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支持。

猜你喜欢

林产科教创新型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